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9.2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复习课件(必修2)
第2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考试大纲考点搜索商业①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②“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③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主要经济政策①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②重农抑商③“海禁”与“闭关守国”一、商业1.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1)商朝: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称_________________为“商人”。(2)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__________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3)秦汉:商业发展受___________限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4)隋唐: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得到发展;___________相继问世。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商品市场时间、地点柜坊和飞钱(5)宋元。①特点: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②宋代:商品种类增加,出现纸币_______,商税收入成为重要财源。③元代:_____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6)明清。①商业繁荣,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②区域间_____________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③出现了_____________群体,叫做“商帮”,实力最强的是___________。“交子”大都长途贩运贸易地域性的商人徽商和晋商【误区警示】唐代“柜坊”的出现,反映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不表明统治者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同时其职能不是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而是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2.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市的变迁。①宋朝以前:特定位置设市,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___________,对市场交易严格管理;按时开市、闭市。②宋朝时期: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城郊、乡村的_______更加普遍;出现汉口镇、________________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旧时日中为市的_____________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受官府直接监管。市令或市长“草市”佛山镇、景德镇、经营时间限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示意图西周——唐“市”、“坊”界限明确政治、军事功能宋元明清打破“市”、“坊”界限经济功能日益明显特色特色发展【知识导图】(2)※为什么隋唐以后中国古代的城市得以迅速发展?其主要表现如何?①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_________的南移等。②表现。Ⅰ.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Ⅱ.扬州、成都等南方城市空前繁荣,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出现___________的说法。经济重心政治中心、军事重镇“扬一益二”3.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表现。①汉唐:西汉时期开通陆海_________,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唐朝时期广州设________专门管理外贸。②宋元:_________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元朝时期泉州被誉为当时_____________。③明清:实行___________政策,中国对外贸易逐渐萎缩,政府只开放广州一地,由政府特许的___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2)特点: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__________,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效益。丝绸之路市舶使海外贸易世界第一大港“闭关锁国”“十三行”朝贡贸易【史论要旨】中国古代商业处于重农抑商的大环境下,同时受政府商业决策的制约,发展缓慢。两宋商业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繁荣;明清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但始终未突破农耕文明的限制,延迟了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变的步伐。二、古代的经济政策1.土地私有制的确立(1)夏商周时期:井田制。①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是奴隶社会的___________。②国王层层分封土地,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___________,并向国王交纳贡赋。土地国有制转让与买卖(2)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①税制改革: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_________,实际上承认了__________的合法性。②法律确认:秦国_________,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此后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按亩收税土地私有商鞅变法(3)土地兼并问题。①出现原因:在_______________下,地主大量兼并农民土地,造成社会两极分化。②抑制兼并:北魏到唐前期,政府实行________;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_______________收税。③影响: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_________。封建土地私有制均田制人丁和田亩多寡土地兼并封建国家自耕农沦为佃农地主对土地兼并问题的理解认识农民起义激化矛盾新的自耕农轻徭薄赋新的封建国家(均田、限田)徭役兵役田赋人头税田赋地租抑制兼并【知识导图】2.“重农抑商”(1)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___________、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__________________,巩固封建统治。争夺劳动力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3)表现。①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②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____________、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_________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③明清时期: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的政策,实行_________,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4)影响: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影响到______________的发展。盐铁酒专卖加重征税专卖制度资本主义萌芽3.“海禁”与“闭关锁国”(1)明朝的“海禁”。①原因:担心海上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②表现:_______开始实行“海禁”,规定人民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对外贸易只能在_________下进行。与外国互市擅自出海明太祖官方主持(2)※清代继续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什么?其主要表现如何?有何危害?①原因: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②表现: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将沿海居民内迁,不许人民片板下海。③危害:妨碍_________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海外市场【误区警示】(1)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海禁政策不是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只是要求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贡赐贸易”。(2)闭关锁国政策不是绝对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如政府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中国古代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变化和特点阅读以下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问题。材料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1.依据材料可知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空前繁荣,也折射出中国古代城市功能逐渐发生了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提示:(1)从城市功能上看,先秦至唐代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唐代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来看,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由限制到逐渐放松。(3)从城市数量和规模看,唐代开始,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至明清时期,出现了大批的工商业城镇。(4)从城市分布上看,城市的区域分布与经济重心紧密相连,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在江南地区。【师生互动】中国古代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发展有何影响?提示:(1)影响人口迁移的流向。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2)影响封建经济和观念的变化。一方面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3)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4)影响城市市民的生活。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价值观念逐渐发生变化。2.分析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变化的趋势。提示:(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界限。(2)交易内容的变化:商业开始时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内容,到后来一般人民所需要的主要农副产品以及城市手工业产品逐渐走向市场,宋代已经显现。(3)交易媒介的变化:从最初物物交换到出现了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再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特别是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它的出现更是促进了商业的贸易往来。(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关系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如明清时期的徽商和晋商。【拓展延伸】明朝对待商业观念的变化材料“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他诸般称意,没了他寸步也难。……人为铜钱,游遍世间。求人一文,跟后擦前。”——明朝•《醒世词》解读:(1)材料反映了明代社会充满了拜金、奢侈等风气,这一现象的出现从侧面反映了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2)材料表明明代轻商观念有了一定的改变,拜金习气滋长,这助长了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又助长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倾向。3.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特点。提示:(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中国古代商业是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的,不占主导地位。(2)在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艰难而又曲折,中国古代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息息相关,一般商人地位较低。(3)商业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官府的控制,特别是海外贸易基本上由官府垄断,实行“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的贡赐贸易,但政府对商业控制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4)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业发展情况。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业活动逐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城镇商业发展,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联系日益密切。(5)中国古代商业起源早,不断发展,呈现不平衡性,各个时期、不同地域发展都不平衡。(6)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发达,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商业交通发达,水陆商运兴盛,长途贩运发达。【拓展延伸】制约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1)社会政治局面是否稳定。(2)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程度。(3)政府的决策和政策。(4)国内外交通是否便利。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材料一开元之季,天宝以来,法令弛宽,兼并之弊,有逾于汉成、哀之间。——[唐]杜佑《通典》•《食货典•田制下》材料二商君说秦孝公以变法易俗而明公道,赏告奸,困末作而利本事。——[战国]韩非•《韩非子•奸劫弑臣》材料三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蓝鼎元《鹿洲初集》•《论南洋事宜书》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兼并之弊”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影响?提示:(1)原因:土地兼并是中国古代非常普遍的现象。其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封建社会私有制的发展,导致土地占有关系不固定,加之土地买卖盛行,必然导致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2)影响:①土地兼并现象导致两种矛盾突出:一是农民负担加重,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尖锐;二是封建国家赋税收入减少,封建国家同地主的矛盾严重。②两种矛盾的发展将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使兼并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二是直接导致农民战争的爆发。【拓展延伸】井田制逐步瓦解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材料“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诗经•小雅•大田》(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史记》解读:材料第一句说明了春秋时期出现公田与私田并存局面;第二句是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的措施。这两句话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有何异同点?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提示:(1)不同点:①内容:重农抑商政策强化农业的根本地位;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多方面限制商人及其活动;严格控制国内市场。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②影响:重农抑商前期对古代农业发展有利,对农业文明的成就有一定影响;后期阻碍了生
本文标题:9.2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复习课件(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042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