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小学生交通安全知识课件2016
小学生交通安全知识亲爱的同学们,下午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马路上的那点事儿”这个话题。听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感觉很可笑,这么简单的问题!谁不会走路啊,甚至很多同学骑自行车都非常熟练了。但实际上,即使是像爸爸妈妈这个年龄,还不一定能够很安全地把路走好,把车开好。所以今天我们要再一次认真地学习一下这些知识。仔细看一看,你都认识哪些交通标志呢?道路安全基本示范图一、交通安全知识竞赛1、交通信号灯有哪几种颜色?分别表示什么意思?2、坐出租车时,应由哪一边的车门上下车?3、请小朋友解释交通时遵循的“一慢二看三通过”或者“先左后右”是什么意思?4、小学生排路队为什么要戴“小黄帽”?a、好看b.黄色色彩鲜明,司机叔叔好辨认c.学校规定5、我国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必须遵守()。a、右侧通行的原则;b、左侧通行的原则;c、中间通行的原则6、雨天骑脚车所穿的雨衣,颜色最好的是()。a、灰色;b、黑色;c、黄色二、乘车须知你采用哪种交通工具上学?1、步行2、自行车3、电动车4、小汽车5、校车6、公交车说一说小汽车的组成部分轮胎、方向盘、刹车、安全带、油箱后视镜车窗、玻璃座椅、车灯儿童安全座椅误区一:让孩子坐在副驾驶座第一就是大人开车时,可能会受小孩的行为影响,分散注意力,造成意外;第二儿童的头部还没完全发育,如果发生碰撞汽车的安全气囊会以每小时300公里的速度打开,瞬间冲击力能把西瓜击的粉碎,这远远超过儿童的头部承受能力。误区二:抱小孩子坐大人身上乘车汽车时速在每小时50公里下发生碰撞,一名体重10KG的小孩会瞬间产生300KG左右的冲击力,如果你是举重手,可偿试下能抓这么重吗?相信此时没人能自信抱得住孩子了吧!相反,撞击时如果大人没有系安全带,那后果相当严重,大人所产生的冲击力就像一头大象压在宝宝身上。小孩反而成了大人的安全气囊。误区三:让孩子使用成人安全带小孩都爱模仿,看着大人系安全带自己也非要系上,但车配的安全带是成人设计的,小孩由于身高不够,使用成人安全带如果碰撞时刚好安全带紧紧勒住了孩子的脖子,此时的安全带犹如一把架在孩子脖子上的钢刀,并且孩子窒息的可能性也大。使用汽车儿童安全座椅能最大程度的保护孩子。给开车的爸爸妈妈提个醒1、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2、系好安全带3、遵守交通规则三、交通标识在道路上,我们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交通标志。它们用图案、符号和文字来表达特定的意思。告诉驾驶员和行人注意附近环境情况。这些标志对于安全车非常重要,被称为“永不下岗的交通警”。常见的交通标志可以分为三类:1、指示标志;2、警告标志;3、禁令标志1、指示标志是指示车辆、行人行进的标志,通常为蓝底和白色图案2、警告标志是警告车辆、行人注意危险地点的标志,通常为三角形,黄底黑边图案3、禁令标志是禁止或限制车辆、行人交通行为的标志,通常为圆形白底红边或红斜杠黑色图案。乘车时需要注意1、乘车须在站台或指定地点依次候车,待车辆停稳后先下后上候车时也必须特别注意。在车没有来之前,一定要与大人一起站在站台台阶上,因为车速很快,你们个子又小,如果离车太近,容易被卷入车轮下。当你需要乘坐的车开过来了,也不要着急,等车停稳后再从站台上下来按顺序上车。上车和下车时切忌着急,按顺序上下(应做到先下后上),并要注意台阶,特别是下车的时候更要稳,不能跳下车,以防站立不稳跌倒摔伤。2、机动车在行驶中要坐稳扶牢机动车在行驶中要坐稳扶牢,防止紧急刹车,不得将头、手伸出窗外,以免被来往车辆擦伤。每天我们都要上学,放学,周末还会出去游玩,我们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和外出时应该注意哪些地方呢?1、必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时靠路边行走2、注意前后车辆,走路时不可低头看书看报。3、遇风、雪、雨或烈日天气,不能使衣物、雨具挡住行走视线。•同学们都比较喜欢轮滑、滑板等运动,但是这些活动速度都比较快,应该在封闭区域如小广场上进行比较合适,但是我注意到一些同学常常在道路上玩耍,甚至在陡坡上直冲而上,虽然是很刺激,但是实在是太危险了,一旦有行驶的车辆没有注意到你们,就可能酿成大祸,大家一定要注意。不与同学在公路上逗打,不向行驶中的车辆弹弓或投掷杂物小朋友切记不要扒车、追车,极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铁道口火车旁不玩耍莫逗留火车驰惯性大红灯亮远远躲保护道路上的安全防护设施不要跨、跳、蹬、钻、翻越人行道护栏和车行道护栏,不要在护栏上倚、坐。记住:马路不是游戏场交通安全记心间说几句交通警句绷紧安全琴弦;奏响生命旋律走过春夏秋冬;安全永驻心中礼让三先天长地宽步步小心平安是金遵守交规善待生命交通安全进万家;出入平安你我他母念妻等娇儿盼;愿君平安把家还头脑绷紧安全弦;行车系上安全带祝愿同学们: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小学生交通安全知识课件201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042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