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自考一考通题库全本大题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这两大发现是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3.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B.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4.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5.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不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D.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B.对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7.“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B.客观实在性10.“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11.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这种观点说明了C.时间和空间只是物质的存在形式12.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是C.生产方式13.有一首断言缺了钉马掌的钉子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4.“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种观点B.否认了不同事物及其性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相互联系,是形而上学15.“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D】16.清代赵翼有诗曰:“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该诗启发我们A.要把世界上的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17.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C.对立统一规律18.“和而不同,同则不继”,这种对和谐的看法,表明C.和谐包含着矛盾19.在我们分析人时,既要看到其优点,又要看到其缺点,看优点与缺点要分清主次。这一工作方法的理论根据是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20.杜甫诗曰:“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D.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21.《孙子兵法》日:“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同是根据《孙子兵法》但却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这说明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22.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是B.矛盾分析法23.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也兢是说要注意火候。这说明C.要坚持适度原则2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苟子的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一个B.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25.下列关于抽象与具体思维方法的描述,错误的有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就是从抽象的感性具体上升到思维的具体26.下列命题中反映规律客观性的有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27.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种观点表明A.意识具有能动性28.意识既有对当前的反映,又有对过去的追溯和对未来的预测,可以超越特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表明意识具有C.创造性29.恩格斯提到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一观点说明实践A.产生了认识的需要30.生产实践的巨大发展,“不但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而且自身也提供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实验手段,并使新的工具的设计成为可能。可以说,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才成为可能”。这表明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名句强调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2.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这一著名论断表明D.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D】33.关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错误的说法有B.肯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就意味着认识是被实践决定的被动的因素34.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D.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D】35.真理的一元性是由B.真理的客观性决定的36.“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37.恩格斯说:“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识,都是对永恒的东西、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对的。”这表明A.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38.列宁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一反映一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子这一点。”这表明B.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39.“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这表明D.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D】40.“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这是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41.实践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因为实践具有A.直接现实性42.“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43.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A.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B.务实精神和奋斗精神44.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C.对社会发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缓作用45.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D.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D】46.“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这段话说明社会意识是D.人们社会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产物【D】47.在世界历史上,19世纪经济落后的德国却成为欧洲最先进思想的发源地,这一事件最突出地表明社会意识A.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48.“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的交往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下列说法中,无法说明上述观点的是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49.“当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革就起了主要的决定作用。”这个观点说明了D.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尤为突出【D】50.“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D.科技革命推动社会革命【D】51.有人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这种观点属于D.唯物史观【D】52.“历史必然性的思想也丝毫不损害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全部历史正是由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的行动构成的。”这一观点属于C.唯物史观53.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D.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54.解决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C.商品交换的实现55.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在于D.在生产商品中所起的作用不同【D】56.马克思说:“货币作为份值尺度,是商品内在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这句话的意思是A.劳动时间是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货币不过是商品外在的价值尺度57.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根本原因是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58.价值规律对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调节作用的实现形式是C.市场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59.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在使用过程中C.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6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B.劳动力成为商品61.资本主义所育制的实质是A.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62.下列能够作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区分的资本是Q)B.生产资本63.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C.机器设备64.如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各4小时,采取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各延长剩余劳动时间2小时,它们的剩余价值率分别由原来的100%变为D.150%,300%65.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只是意味着剩余价值生产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更加先进了,不论是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还是“无人工厂”,它们在本质上依然是A.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B.可变资本的实物形式66.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自动化是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晶,它的普遍采用会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资本家阶级获得比过去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仍然是C.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67.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A.资本积累68.资本积累的实质是A.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69.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70.资本周转速度A.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71.资本主义银行利润的最终来源是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72.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D.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D】73.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质是D.资产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D】74.资本主义国家选举的实质是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75.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存在形式上平等和事实上不平等的矛盾,根本原因在于D.民主权利的实现受到了私有制的限制【D】76.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D】77.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78.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C.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79.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C.金融寡头80.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C.金融资本81.金融资本是由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奉融合或混合成长而成的82.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B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83.同政府的“个人联合”是金融寡头实现其在A.政治上统治的主要方式8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C.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8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是C.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86.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调节的实髓是D.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D】87.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是以A.国际分工的发展为基础88.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89.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90.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条件出发,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的是A.马克思恩格斯91.列宁第一个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92.“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句话出自A.《共产党宣言》93.“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是C.有着内在联系的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有A.德国吉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D.英法启蒙思想【ABC】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的基本内容是A.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B.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C.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D.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
本文标题:马克思——自考一考通题库全本大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059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