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形成发展特点.
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形成发展特点2目前世界经济地域系统是人类社会长期,尤其是产业革命以来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劳动地域分工不断深化和经济地域运动不断加强的必然产物。3第一节、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一、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地域联系的开始形成1、前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三次社会大分工前资本主义时期包括人类社会从原始氏族社会后期和奴隶社会期间,此时实现了畜牧业与农业分离,手工业与农业、畜牧业分离,商业与手工业分离并出现早期城市这样的三次社会化大分工,促进了商品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并迎来了农业社会。4、四大文明发祥地5、封建社会经济发达地区集中于东亚、南亚、中近东、南欧、西北欧以及北美南部和南美西北部等地区。已经形成一批比较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但由于大洋的隔绝和生产力水平的局限,新、旧大陆基本形成各自独立发展的地域单元。、封建社会的中国当时中国的经济获得了较为全面的发展,古代的农田水利工程已达到很高水平,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以及纺织等生产技术的发明与传播,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6⑤、“丝绸之路”与“香料之路”72、地理大发现与新旧大陆联系结成为整体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由欧洲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绕非洲到印度航行的成功(即“新航路的发现”),横渡大西洋抵达南美大陆的一些海岸(即“新大陆的发现”)和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等几种历史事件,人们统称为“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8新航路的开辟9“地理大发现”的重要意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对促进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对世界产业分布和经济联系有着重要的影响;、结束了新、旧大陆之间相互隔绝,各自独立发展的局面,开始把世界联结成为统一的整体,扩大了世界的范围;、为欧洲主要国家的原始积累开辟了新的来源;、新、旧大陆的农畜产品种类相互交流、补充成为现实,并对世界产业分布产生重要影响,如原产美洲的玉米、可可、番茄、马铃薯、向日葵、烟草、橡胶、木薯、火鸡等传入旧大陆;⑤、使世界贸易航线及贸易中心发生很大变化,逐渐从南欧地中海地区移向大西洋沿岸地区。3、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对世界经济地域格局的影响15世纪末到18世纪下半叶,经历了近三个世纪的资本原始积累,经历了:二、产业革命与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雏形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近100年中所进行的产业革命,是以纺织机、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尤其是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上的应用,堪称人类社会生产工具盒生产动力的重大改革,人们常称为“蒸汽时代”。正如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300页)所指出“分工、水利,特别是蒸汽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用来摇撼旧世纪基础的三个伟大杠杆”。机械制造业工厂的建立,标志着英国产业革命的结束。继英国产业革命后,美、法在19世纪初叶、德在30年代以后,俄、日于60年代末,先后进入产业革命时期。这一阶段的系列发明、创造,构造了世界范围的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意义:、促进了世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此阶段英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倍,到1850年英国的城市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一半,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9%,世界贸易额为21%。19世纪40年代,英国生铁产量占世界的50%以上,煤产量的1/3,它生产的80%的棉织品均供出口,英国真正的成了“世界的工厂”。、使世界产业分布发生了十分明显的变化A、使人类利用、改造、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明显地改变了产业分布的条件。以前工场手工业多以水能为动力,炼铁则以木炭为燃料,这样许多作坊只能分布在沿海或燃料比较近地,生产分布比较分散。B、生产的部门分工与地域专门化获得了迅速发展。产业革命前以简单协作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部门分工与地域专门化停留在初级阶段。之后,迅速形成了现代纺织、采煤、机械制造、运输等新兴部门,且每个部门愈分愈细,各地域逐渐形成了一些专门化部门。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工业部门的生产地与燃料、原料地和消费地则逐渐分离,三者之间形成了有机的内在联系。C、经济地域系统开始形成产业革命后,由于部门分工与地域分工的不断发展,不仅形成了一批工业城市,并且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的工业区、农业区以及综合经济区,如英国:曼彻斯特为中心的兰开复纺织工业区;以伯明翰为中心的中英格兰炼铁工业基地和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英格兰综合经济区。在农村则由分散的自给自足的农业,变成比较集中的以羊毛生产为主的商品性农业。D、国际经济联系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新变化产业革命前,欧洲一些殖民国家对外掠夺的主要内容是黄金、白银以及从事奴隶贸易,目的在于为工业化积累资本。三、第二次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初步形成1873年的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各企业之间、部门间和国家间的激烈竞争,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一系列新的工业发明创造,形成了世界范围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以内燃机与电的发明与应用,化学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炼钢技术的改进等为标志。时间: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意义:、不仅使原有重工业部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带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形成于发展,如电力、有色金属、石油、汽车、飞机等。、世界工业生产率益明显提高。、19世纪末,重工业在世界工业中开始占主导地位。、促进了交通运输和国际贸易的发展。⑤、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使用使各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都有很大提高。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问题:、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争夺资源和殖民地的斗争十分激烈。四、第三次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形成概念:以原子能的开发、利用为先导的,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和新能源、新材料的广泛研究与开发应用为主要标志。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涉及世界的各个经济领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的新兴工业部门。第二节、当代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基本特征一、地域系统形成发展条件的新变化当代世界已经形成完整的、无所不包的世界经济地域系统,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地域分工不断深化,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加强,世界经济地域系统形成发展的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表现在:1、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对地域系统的作用具有了新的内容和特点。、人类开发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均有进一步的发展。除铁矿、煤矿仍为现代工业的重要原料、燃料外,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及稀有金属,已成为发展现代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燃料与原材料。22世界铁矿分布图2324、对能源与原材料利用的质量不断提高,新能源与新材料的比重不断上升。、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又有很大增强,已经向海洋进军并开始利用宇宙空间。随着科技深入发展,人工合成材料代替天然原材料,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都成为现实。25世界渔场分布图26未来海洋空间利用示意图27天宫一号与神十自动交合对接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升空人造卫星28、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已成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唯一正确的选择。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成为人类发展的共同行动准则。A、能源B、可再生资源的开采由于人类对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依赖过重,形成了石油经济和石油农业。木材采伐量逐年增加,到20世纪末热带森林减少10%~15%用水量急剧增加,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资源,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生产、生活的严重限制因素。29C、环境污染雾霾太湖蓝藻全球变暖土地荒漠化302、位置、交通、信息条件和科技条件在地域系统形成发展中的作用明显增强。、临海和临空的区位在现代经济地域系统形成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是通讯信息条件在世界经济地域系统形成发展过程中,日益发挥着先导作用。、科技条件和人口劳动力素质在地域系统发展中,愈来愈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313、社会经济条件在产业分布和经济地域系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目前,明显地形成发达国家的资金剩余地区和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严重短缺地区。改善投资软、硬环境,成为吸引国际剩余资金的重要条件。、政府对经济干预的程度明显加强。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制度已经遍及全世界,在世界经济中,市场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矛盾不断发展与尖锐化,这样国家干预与政府宏观调控成为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地缘经济对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影响明显加强。32二、产业结构变化的新特点世界经济的变化,最为明显的是反映在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上。近些年来世界产业结构变化的明显特点是:1、新兴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传统工业比重不断下降。主要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第一、二、三产业构成变化表332、第三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世界范围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是新科技革命以来的重要特色。当前,全世界的产业已明显地形成第一、二和第三产业,有的还把高新技术产业称之为第四产业,各产业之间存在着有机的内在联系,层次的高低反映了对原材料加工利用的深度和所需求的劳动力素质的状况。随着社会职业构成的变化,城市人口逐渐增加,农村人口不断减少,一些新的城市陆续出现,城市化的进程在迅速发展。343、产业转移与资金流动速度加快二战之后,随着主要工业发达国家产业结构高级化过程的不断加快,其产业的扩散过程也在加速。、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美国的资金、技术和设备向日、法及一些欧洲国家转移,促使它的经济恢复,加快了他的工业化过程;、70年代,美、日的产业与资金向新加坡、韩国、中国的香港和台湾转移,带动了亚洲“四小龙”的起飞,成为新兴工业化地区;、80年代,产业和资金向东盟以及中国东南部沿海地区转移,带动东南亚经济的高速发展;、90年代,向中国东部沿海和印度转移,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使印度迎来了新的机遇。354、知识经济取代工业经济开始知识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它的信息与技术的发明、传播和使用为主要特点,以知识的不断创新为主要动力,推动未来社会的发展。36三、产业分布与经济地域系统的新变化1、产业布局的不断集中仍是当前产业分布的主要特点。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和自动化技术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以及追求规模经济效果的需要,使企业生产向大型化、联合化、集团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2、世界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在明显发展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国际化的不断加强和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流动的全球扩展,大国之间矛盾与竞争更加激烈,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在经济大国的作用下,世界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在不断发展。37欧盟成员国38欧盟成员国39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40413、经济地域系统变化的新趋势由于工业化、城市化与交通运输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世界经济地域系统有了新的发展与变化。除二战前已存在的经济区与经济区系统外,又形成了城市化地域系统、经济地带系统和规划区系统。、城市地域系统:以特大城市为中心,逐步发展起城市群和城市地带,其内部间形成了十分密切的经济联系。4243、经济地带:是指具有世界意义和区际意义的、大范围呈条带状分布的综合性的经济地域,地域上具有相对连续性,生产力水平呈现由高到低逐渐过渡的趋势。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带:A、以发达的工业、城市和综合交通运输网为基础形成的发达经济地带,如北美东部,西欧中、北部与东欧中部,北美西部、日本、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环太平洋地带;B、以较发达的工业、城镇和交通网为基础而形成的次发达经济地带,如北美中部与拉丁美洲东部沿海、亚洲大陆东部、地中海周围地带等;C、发展中地带:其生产力水平低于次发达地带,但资源潜力很大,如拉丁美洲濒太平洋地带,亚洲大陆内地与中部地带,非洲南半部沿海地带等;D、待开发地带:由于自然条件严酷,大规模开发还未进行。如亚洲、北美高纬地带,拉丁美洲的亚马孙平原,亚洲中部的荒漠、山地与高原,非洲的沙漠等。44四、世界生产力分布的不平衡1、世界经济实力分布的不平衡;2、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与部门结构层次相差悬殊3、对外贸易水平相
本文标题: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形成发展特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060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