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学习材料专题集锦
“语言文字运用”学习专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而,结束了十年课改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人文性”之争,进一步揭示了“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学科之特质、语文能力之核心以及语文素养之根本。那么,如何在语文的教学实践中落实语言文字运用呢?近期,将自己阅读过的10篇文章编辑在一起发给大家,希望大家认真阅读,仔细体会,加强实践,形成自己认识,作用于我们的教学……第一篇把握课标理念精髓,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认识、把握语言文字运用的思考青海省西宁市玉井巷小学朱志燕“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在课改实践的岁月里,不少小学语文教学却浮在“人文”教学的层面,语文课一直存在“纠缠”于内容,“缠绵”于理解,“沉迷”于意义等教学弊端,故错别字满篇,作文苍白无力、言之无物等现象屡见不鲜。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没有很好地凸显。“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那么,如何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建立一个支点,让两者和谐统一,让语文教学散发浓浓的语文味,让我们的孩子“言意兼备”呢?我认为“通过语言文字去体会人文内涵”才是一条正确的途径。一、转变汉字教学理念,夯实语文基础错别字泛滥,书写质量偏低,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突出问题。语文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切实需要转变汉字教育理念,应该认识到学习汉字,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阅读的工具和书写的技能,而且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审美感受力,还有利于增强规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汉字教育的新理念也很好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精神。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提高写字意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强调: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将一度盛行的每学一字要坚持“四会”要求的做法彻底摒弃。要在学生写字姿势、写字习惯和规范意识上下功夫,遵循“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在写字教学上投入更多的力量。用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提高认知水平。《识字、写字教学基本》中的300个基本字要让学生多花些时间认识体会,力争练好这些字,这有助于其他汉字的学习。语文教师要在义务教育各个阶段的教学中尽可能先安排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中罗列的2500个汉字,为学习语言文字夯实基础。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进一步加强对识字、写字教学的评价。二、高度重视积累,提高阅读品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作为语文教师要做到课堂教学、儿童阅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量,将课外阅读挤进课堂,要做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者、儿童阅读的点灯人。因此,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和学生一道携手多读书、多积累,要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言文字的应用规律。语文教学既要立足于课堂,也要超越课堂。语文教学一定要下大功夫认真抓好“读书”这一根本环节,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教师要关注学生多层次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进一步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要求学生读思结合,读写结合,积极开展亲子阅读,以进一步完善体验,积极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平台,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从而加强“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的语文课程建设。激情诵读,促进积累。有感情地朗读是理解语言文字的有效方法,叶圣陶曾誉之为“美读”。对于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读、反复读,以此来感受语言,积累文字。如《桂林山水》一文作者以诗之笔触给我们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秀丽画卷,让学生陶醉在“江山如此多娇”的诗意中。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听乐朗诵,并配之图片、录像,让学生心通其意,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水到渠成地将自己与优美的语言文字联系起来,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语言。朗读中理解词语,促进语言积累。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可以理解词语的内涵,进而领悟作者写作的情感及目的。如《中华少年》一文,要让学生理解整首诗的主题、内涵,就要让学生反复朗读,对“巍峨挺拔”“强悍”“璀璨”等词的理解在读中明晰,让中华少年的激情与理想在读中提升,从而达到以读悟情,以读解词,以词概文的目的。课外阅读,促进积累。吕叔湘说过,“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益于课外阅读。”博闻强识,能给大脑皮层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进而形成系统化。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其实也是在积累语言文字,充实语言仓库。因此,我们除了上好阅读课外,还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我们可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书目。比如,从学生年龄出发,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童话、寓言、卡通等生动有趣的读物,;向中年级学生推荐情节动人、曲折的故事,如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向高年级学生推荐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名篇佳作;也可以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如在教学《将相和》时,教师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绘声绘色地讲几段“将相和”之前的或之后的故事片断,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教师嘎然而止,然后告诉学生,要知道故事发展如何,课外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就会知道更有趣味的故事。接着趁热打铁,向他们推荐《史记》等。又如学了《蝙蝠和雷达》,推荐学生读一读儿童科普读物……这样不仅能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也有利于语言文字的积累。勤思勤记,促进积累。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写日记,既能积累语言文字写作素材,又能锻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本领,可以是自己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可以是看过的有意义的画片、糖果纸、门票、小照片等剪贴而成的剪贴式日记,在日记本上,根据自己贴、画的内容用上自己的语言文字写几句话或一段话。通过以上这样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学生的思路会逐步清晰,阅读能力会随之提高。多知才能多智,厚积才能薄发。在积累了大量语言文字后及时练说、练写再加以创造性想象,将来就能挥洒自如地应对考试、写作和辩论。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始终坚持以语言积累为轴心,让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多读、巧记、乐说、善写,让记忆与感悟融合,积累与运用并重,储存与整合统一,趣味性与生活性兼顾,多管齐下,持之以恒,对于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培养语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总之,语文课就应该扎扎实实,做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工作,做好语文能力的提高工作。语文教学只有从语言文字出发走向人文,使学生回归语言,才能培养出“使用语言”“善用语言讲话”的人。第二篇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要致力于“揣摩”和“实践”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肖俊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呢?我认为,“揣摩表达”与“实践运用”是阅读教学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根本形式。一、着力揣摩表达,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揣摩表达,应着力揣摩作者用词的精妙、构段的方法,揣摩作者文体的特点,写作的特色等。(一)在揣摩用词精妙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学生对字词有了深入的真正理解,就能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就能恰当得体运用于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字义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引导学生理解字义的问题设计,应设在学生真正不懂处,通过问题的探究、分析、解决,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五彩缤纷”一词怎么教?普遍的教法是,给找近义词,学生大多能说出: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五彩斑斓、万紫千红、色彩纷呈、姹紫嫣红等,教师问,课文中用哪个词好呢?学生理所当然说“五彩缤纷”好,至于好在哪,为什么好,就连不少老师也是不清不楚。实际上,这个词中学生真正不解的是“缤纷”二字,应在缤纷二字上设计问题:能用缤纷说几个词语吗?查一查缤纷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联想落叶缤纷、落英缤纷情景,体会它的“动感”,再知“缤纷,本指旗帜上的飘带”,“飘带”被风一吹便充满动感。接着引导学生体会,“扇哪扇哪、飘哇飘哇”的动感,感悟海洋此起彼伏的动感,“你挤我碰”的动感,“频频点头”的动感,从而真正体会“五彩缤纷”具有动感,体会它与下文具体描述的绝佳契合。品味字词意思,体会作者用词之匠心,实际上就在品味赏析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二)在揣摩连句构段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要着力于让学生感受连句构段的特点方法,理解语言的结构、感悟语言运用奥秘。像四下《鱼游到了纸上》一课,写青年画画时有这么一段话: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关注语段结构可这样设问:1.这段话中间为什么用分号?引导学生感悟:这段话以分号为界,前部分着重写的是“工笔细描”,后部分着重写的是“挥笔速写”。2.两种笔法主要的不同是什么?意在引导学生感悟前者强调的是一个“细”字,后者强调的是一个“速”字。3.哪些词语体现了“细”和“速”?意在引导体会“一丝不苟”是态度上的细;“像姑娘绣花那样”是笔法上的细。“很快”与“动态”从逻辑联系上看出了“速”;“仿佛”与“游动”是从效果上看出了“速”。以上几个问题,没有过多的内容分析,没有过多的谈感受感悟,而是扎扎实实地在体味语段结构中学习语言运用。(三)在揣摩文体特点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诗歌有诗歌的特点,说明文有说明文的特质,神话有神话的特征,议论文有议论文的内核。不同体裁的文章特点不同,学习方法理应有异,学习语言文字的问题设计应把握文体的特质。童话文体,语言形象、情节生动、想象奇妙、给人启迪的特点就是其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质,尤其是想象奇妙。中年级的童话教学,要让学生充分体会离奇的想象,练写童话时,要引导学生充分表达驰骋的想象。如《巨人的花园》一课,可设计问题:巨人几次训斥,发生了什么奇妙的情景?从而引导学生感悟发现:第一次,巨人很生气,喊道,滚出去!此时,出现的奇景是:村子里鲜花美丽,小鸟欢叫,花园里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瑟瑟发抖。第二次巨人又发脾气:滚出去!此时,在孩子纷纷逃窜的同时,花园里顷刻鲜花凋谢,树叶飘落,冰雪覆盖。第三次巨人大声叱责:滚出去!此时,小男孩凝视着巨人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这些问题的设计,紧扣童话特点,学生学与未学这篇童话,前后的状况是大不一样的。学完这篇童话,若让学生写童话,学生一定要有一种清晰认识:写童话一定要写进自己奇妙的想象!这样紧扣文体特点,学生每学完一种文体就会对相应文体的语言文字有不同的认识与收获,文体语言文字特点的印迹就会深深刻在学生脑海之中。(四)在揣摩表达特色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阅读教学要走出内容分析的逼仄,要克服重意、轻言、轻用之弊习。阅读教学要从只重内容分析理解转向着力揣摩文章表达,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正确轨道上来。像四下《触摸春天》一课,真正写实的文字甚少,而作者的感受、想象占了课文的绝大部分篇幅。揣摩表达时必须清醒认识这一特点,可问:作者抓住哪几个镜头?哪些是写实的描写?哪些是作者的感受与想象?引导学生感悟:写实镜头只有“流畅穿梭、伸向月季、拢住蝴蝶,松手张望”,每个镜头只有一两句话。而感受想象却十分丰富,当安静拢住蝴蝶后,作者惊叹──这真是一个奇迹!感叹安静具有神奇的灵性,这是安静全新的
本文标题:“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学习材料专题集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067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