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曹刿论战导入翻译正音练习答问小知识:春秋时代以弱胜强的三大战役•齐鲁长勺之战前(684年)•晋楚城濮之战前(634年)•秦晋崤之战前(633年)返回上页下页“春秋战国”的名称源于何处?•源于两本书:–《春秋》,相传孔子所作,记载前770-前476的历史。–《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著,记载前476年-前221年的历史。返回上页下页“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春秋三传传:注释作者公羊高作者谷梁赤作者左丘明返回上页下页关于《左传》•代表先秦文学的最高成就。•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二百多年的历史。•是编年体史书。返回上页下页关于左丘明•春秋时史学家,与孔子同时,或谓在其前。•双目失明。•鲁国人,曾任鲁太史。•著《左传》、《国语》。返回上页下页“长勺之战”的背景•齐与鲁是春秋时的邻国,齐是较强大的诸侯国,鲁是较弱小的诸侯国。齐鲁长勺之战的导火线是齐国的内乱。•齐襄公荒淫暴虐,他的两个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怕遭牵累,都出奔他国。公子小白出奔莒国,公子纠出奔鲁国。•齐襄公被齐国大臣杀死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准备回国当国君。莒国和鲁国都各自护送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回齐国。公子小白抢先到达齐国夺得君位。公子小白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当上国君后很想显示自己的威风,建立威信,便以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为借口,于公元前684年进攻鲁国。鲁国被迫出兵抵御,战于鲁国长勺。十年春,齐师代我。公将战。朗读正音返回上页下页朗读课文正音: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返回上页下页bóbiànfújiàn朗读课文正音: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返回上页下页zhéshìsuìzhúmǐfú注释翻译返回上页下页解释加红色的文言词(其中加下划线的课本已有注释)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返回上页下页军队攻打春秋地图请你找出齐国和鲁国的位置返回上页下页说文解字间•最早写做“閒”•从门中能看到月亮,表示“门缝”。•引申为“缝隙”、“空儿”。•有缝便可插如东西,引申为插入、参与。•“又何间焉”的“间”即参与之意。返回上页下页翻译句子: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要把它分给别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用来祭祀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说实话。返回上页下页翻译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返回上页下页《曹刿论战》译文(第一段)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接见。他的同乡说:“应是得高官厚禄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拜见(庄公)。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庄公说:“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要把它分给臣子。”返回上页下页《曹刿论战》译文(第一段2)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的。”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说实话。”曹刿回答:“这点儿小诚意,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曹刿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打仗时,请允许我跟随着去。”返回上页下页解释加红色的文言词(加下划线的课本已有注释)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返回上页下页离开车辙,落荒而逃。指被击溃。春秋地图长勺在哪里?返回上页下页•长勺说文解字鼓•左边是鼓形,上有装饰,下有鼓座;右边是一只手拿鼓棰击鼓。•原义是击鼓、敲鼓,动词;引申为名词的鼓。返回上页下页请你指出“轼”返回上页下页《曹刿论战》译文(第二段)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庄公打算击鼓进军。曹刿说:“不行。”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曹刿说:“可以了。”齐国的军队被击溃,落荒而逃。庄公准备驱车追赶。曹刿说:“不行。”于是向下观察齐军的车辙,又登上车前的横木了望齐军,说:“可以了。”于是追击齐军。返回上页下页解释加红色的文言词(加下划线的课本已有注释)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返回上页下页尽翻译句子: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振作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衰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返回上页下页《曹刿论战》译文(第三段)战胜了齐军后,庄公问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振作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衰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齐国是大国,难以预测,怕有伏兵在那里。我看见他们的车辙混乱,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追击他们。”返回上页下页理解答问返回上页下页曹刿不听乡人劝阻一定要见鲁庄公,原因是:•肉食者鄙。返回上页下页在鲁庄公迎战齐军的三条理由中,曹刿最重视哪一条?为什么重视?•最重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因为他认为这是“忠之属也”——取信于民。返回上页下页曹刿为什么选择“齐人三鼓”时进攻?他的解释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返回上页下页“齐师败绩”时,曹刿为什么不让鲁军马上追击?•因为他认为鲁国是“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返回上页下页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他“视”到什么?“望”到什么?•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返回上页下页归纳:曹刿论战“论”了哪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论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论开始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论开始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最重要的是“取信于民”。返回上页下页“取信于民”指的是哪一件事?•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返回上页下页鲁庄公也是“肉食者”,也“鄙”。他的“鄙”表现在哪里?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不知凭什么迎战齐军;2.公将鼓之。——不知什么时候击鼓进军;3.公将驰之。——盲目冒进。4.既克,公问其故。——打了胜仗却不知为什么。返回上页下页本文出了一个什么成语?•一鼓作气。这个成语原义是什么?现在是什么意思?•原义是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现在指趁锐气足时一举成事。返回上页下页练习迁移返回上页下页补足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肉食者谋之,(君)又何间焉?乃入见。•(曹刿)乃入(宫)见(庄公)。返回上页下页补足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问:“何以战?•(曹刿)问(庄公):“(君)何以战?必以分人。•必以(之)分(于)人。返回上页下页补足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必以信。•必以信(对待神)。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对曰:“(此)忠之属也。可以(之)一战。”返回上页下页下面每组句中加红色的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1.牺牲玉帛作出牺牲2.小大之狱逮捕入狱3.必以情以情动人4.忠之属也忠于人民返回上页下页解释下列加红色的词讨伐叛逆谋划起义互惠互利讲求信义年老力衰伏兵四起偃旗息鼓深孚众望既得利益攻无不克再三请求所向披靡返回上页下页自由讨论你对这一课还有什么见解?请你在讨论中展示你的思想、知识和文采。返回上页下页再见返回上页
本文标题:曹刿论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078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