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设计(10用)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设计2010年10月青海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杨安鹏报告主要内容一、为什么要基于标准设计教学目标?二、课程标准与课时教学目标三、课时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四、制定课时教学目标的基本过程五、认识与体会一、为什么要基于标准设计教学目标?1.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的需要。逆向设计模式框架(目标为本的教学设计模式):确立目标导向目标评估目标一、为什么要基于标准设计教学目标?我们要到哪里去?(确立目标)■学习结果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我们是否到了那里?(评估目标)我们怎样到哪里去?(导向目标)■评估业绩表现■学与教的过程2.学习目标设计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教学前端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需要分析教学环境条件分析►学习目标设计(确立学习目标——我们要到哪里去?)►教学过程设计(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导向学习目标——我们怎样到哪里去?)►教学评价设计(评估目标——我们是否到了那里?)3.基于标准设计教学目标是基于标准的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课时教学目标是对每一个课时的教学活动所欲促成的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方面变化的程度和结果的具体预设。教学目标的设计、确定、编写直接反映出教师对课标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对学生情况的判断以及对教学过程的构思。能够规范的设定与表述课时教学目标既是教师教学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又是保证课堂优质高效的前提。4.基于当前人们对教学目标的认识鉴于当前人们对教学目标的认识,以及新课程实施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变更的迫切性,都要求我们规范、准确地进行教学目标的编写。如何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和阐述,让教师在备课时能正确地运用教学目标的陈述技术和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二、课程标准与课时教学目标1、课程标准的意义及作用(1)课程标准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2)课程标准的显著特征:①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特别是知识点和单项技能的具体规定;②课程标准主要规定某一学段或年级所有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或在自己的努力下都能达到的要求,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③课程标准主要服务于评价,是对国家或地方的课程质量、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评价的依据,它统领课程的管理、评价、督导与指导,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和正统性。(3)《课程标准》跟《教学大纲》的不同●教学大纲只局限于对教学提出要求。而课程标准明确界定了课程的性质、说明了课程理念、确定了课程的具体目标。在此基础上,课程标准不仅提出了教学建议,同时提出了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建议、评价建议,为课程的建设、管理、实施提供了全面依据。●在课程目标方面,教学大纲只有知识要求,而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提出了全面要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3)《课程标准》跟《教学大纲》的不同●教学大纲只关注学习的结果,所呈现的只有结果性目标。而课程标准不仅关注学习结果,同时关注学习过程,其内容标准用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两方面要求来呈现。●教学大纲强调教师的教,而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学,内容标准在陈述具体要求时行为动词的主体是学生。例:“经历匀变速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1、课程标准的意义及作用(4)课程标准是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的灵魂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的研制■基于标准的评价■基于标准的问责■基于标准的师资培养和培训■基于标准的教学■建设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对标准的学习和解读。2.课时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是学校教育目的范畴的一个具体概念,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或者说,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因此,教师准备教学时,首先必须弄清楚学生将获得什么,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教到什么程度,也就是说,必须弄清楚目标问题。(1)教学目标的定位在教育目的范畴内明确学习目标的层级与来源。层级陈述名称制定者特点举例一级(教育目标)教育方针或培养目标政府╱国家抽象;笼统;比较关注“应该如何”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内容二级(培养目标)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政府╱国家对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基础教育培养目标、九年义务教育培养目标、普通高中培养目标内容三级(课程标准)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目标九义教育数学课程目标(总目标)九义教育数学课程具体目标(四个方面—总体到各学段)九义教育数学课程内容标准(各学段)学科专家从抽象逐步过渡到具体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四级(学习目标)学年(学期)目标;单元(主题、章)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教师比较具体;比较关注实际状态学年(学期)课程纲要;单元(主题、章)课程纲要;课时学习目标(2)在三维目标的框架内,根据内容标准确定课时教学目标①尽管课程标准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陈述,并且学习目标是课程标准的下位目标,但是教师不能机械地都按三个维度来陈述,而应该从整体上来思考学习目标。②把握课标,贯彻三维目标基础目标:知识与技能——节节落实(一种积累)关键目标:过程与方法——全程贯之(一种养成)终极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水到渠成(一种体悟)三维目标的关注点课堂教学目标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关注关注基本知识体验与感悟兴趣与态度基本技能探究与实践方法与实践……合作与交流领悟与认同…………(3)理解教学目标①教学目标的含义:教学目标是指预期学习者通过一段时间学习(通过教学活动)后获得的学习结果/行为变化,达到的一种状态和水平。也是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达到的质量标准,他决定了学习活动的方向,并确定了教学评价的依据。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课程目标的下位目标。教学目标通常在“课程”“学段”“单元”或“课”的教学方案中按目标结构的领域来分项陈述。但应注意:课程目标不是学习(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也不能等同与课程目标。(4)学习目标设计的依据★根本依据——课程标准★重要依据——教科书★必要依据——学习者的特征★辅助依据——教学条件学习目标设计应考虑的因素:分析课程标准分析教材、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分析学生认知水平、生理心理特点、对所学内容的心理认同程度分析学校情况、社区课程资源和所占有的相关资料(5)从课程标准到教学目标从本质上说,课程标准是一种特殊的目标体系,一般包含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内容标准划定了学生要学习的知识领域。内容标准的呈现方式与教学目标差不多,主要是由行为动词和核心概念(名词)构成。比如“能计算一位数除多位数”、“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等。从课程标准到教学目标对教师来说,至少包含两类基本行为:第一,教师要根据年段的内容标准,结合学校所选择的教材、学生状况等多种因素,发展出适合的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和课堂目标。第二,教师还要进一步考虑,学生达成学习结果后是怎样的状态,将会出现哪些行为,不同层级的学生有怎样的不同表现,这就是所谓的表现标准。①开展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工作,深入认识课程标准所引发的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变化;②对照课标、教材,尝试对“具体标准、内容标准”进行细化;(教材是依据标准编写的,体现了编者对标准的理解。)③比较同一条“标准”下,不同版本教材所呈现知识的相同与差异之处,从相同处寻求其“标准”的最基本要求,从差异处把握其最高、最低的限度(不同编者对标准的理解有差异)。④我们(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建设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6)我们应如何使用课程标准——对策与建议三、课时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以初中物理为例)1.目标编制的核心是目标的表述问题。能否科学、精确地表述教学目标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检测。2.克服目标含糊性的目标陈述技术。传统教学目标是用含糊的术语如“知道、了解、理解、热爱、欣赏”等词语陈述的。为了增加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在教学目标陈述时需要克服目标的含糊性,目前一致公认可以采用行为目标、认知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教学目标表述方法来克服目标陈述的含糊性。3.行为目标陈述技术。(链接四)行为目标陈述技术.doc马杰(R.F.Mager)系统地提出了用行为术语陈述教学目标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行为目标三要素:“行为”的表述、“条件”的表述和“标准”的表述。所谓行为指的是人们能够观察,即看到、听到或感觉到的行动和动作。用可以观察的行为术语表述的教学目标强调学生的“做”,也称“行为目标”。它要求陈述“学生能做什么以证明他的成绩以及教师怎样能知道学生能做什么”。关注学生经过学习之后,将能做哪些他们以前不会做的事。案例:如右手定则的应用的目标的表述:提供四种情景的磁场、电流和导体,在5分钟内,标出感应电流方向、导线运动方向或磁感线方向,正确率为7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一书中,将表述教学目标的四个要素称之为:A.行为主体、B.行为动词、C.行为条件、D.表现程度。(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行为主体指实现教学目标时学习行为的执行者(属于对象的表述),前文谈到,它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虽然我们在表述目标时,有时可能省略行为主体,但目标指向的必须是学生。如“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虽然省略了主体,但教学目标指向的对象是学生这一点是明确的。(2)行为动词——可测量。行为动词用来描述学生在实现教学目标时的确定行为(属于行为的表述),即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表述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则说明学习的内容。如“能解一元一次方程”“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它可以分为含义明确的动词和含义含糊的动词两种。含义明确的动词如“描述”、“说出”、“辨别”、“观察”等,具有可操作、可观察、可检测的特点;含义含糊的动词如“知道”、“了解”、“理解”、“喜欢”等,较前者难于操作和评价。上文谈到,为了有效提高教学目标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应尽可能选用那些意义明确、易于观察的行为动词,避免使用“领会”、“了解”等难以观察的行为动词行为指向要明确。课程目标的行为动词术语解释了解: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运用: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经历:在特定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体验:参与特定的学习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学习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行为表述方法在实际的教学目标表述中,我们通常在行为动词后面加上宾语形成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则说明学习的内容。案例:例.如“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在这样的动宾结构描述中,宾语部分是与物理学科内容相关的核心概念,可以从教学内容中加以把握。(3)行为条件—为了便于评价而设置的条件。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属于条件的表述),即说明学习者在什么情况下表现行为。也指明了在何种状况下对教学活动进行评定。条件一般包括环境、设备、时间、信息以及同学或老师等有关人的因素。对行为条件的表述有4种类型:一是允许或不允许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如“可以(或不可以)使用物理手册”;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如“根据密度表,说出……”;“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
本文标题: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设计(10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085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