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人教版・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中国古代书画中国娃•(姓啥从那百家姓里查•祖籍在那黄土高坡大槐树底下•家住东方神州又名叫华夏•走到天边不改的名咱叫中国娃)•最爱喝的水呀永远是黄河水•给咱一身太阳色能把那雪融化•最爱吃的菜是那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也不掺假……中国古代书画重庆市合川大石中学杨静探究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1、汉字的起源图画象形字汉字符号化原始文字(“图画文字”)中国古代书画依据材料图片及所学知识归纳汉字演变脉络。商代的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汉字形成完整体系鼠牛虎兔猴羊马蛇龙狗鸡猪甲骨文由于是刀刻的,所以其线条多方折,劲直为主,同时字体的结构,长短,大小都没有定势。中国的古代艺术金文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因为周朝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西周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8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中国的古代艺术大篆又称籀zhòu文,相传是西周周宣王太史籀所创,是一种较为统一的文字,使用起来较为方便。中国的古代艺术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书同文”,向全国颁布的官定文字。文字发展到小篆已经是相当规范,偏旁有统一的样式,笔画委婉曲折,粗细匀称,字形狭长。秦李斯峄山石刻中国的古代艺术隶书的出现是秦代书法发展的结果,小篆的笔划由圆转改为方折。这个变化使得书写速度提高,后这种字体在公文中广泛使用。隶书中国的古代艺术楷书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了,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钩、折”的基本比画,各个字的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起来。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摹本)行书中国的古代艺术张旭草书怀素草书草书中国古代书画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总趋势由繁到简大篆探究2: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1、两个阶段自发阶段魏晋自觉阶段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同学们知道图片中的书法作品分别是什么字体吗?楷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草书行书特点发展时期代表人物笔画详备,结构严整魏晋成熟,唐代鼎盛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始于汉初,东晋成熟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朝张旭、怀素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始于东汉,西晋成熟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钟繇王羲之其书以“险劲瘦硬”著称,史称“欧体”。★楷书《颜氏家庙碑》是颜真卿七十一岁高龄所写,具有五大特点:大——气魄大重——力重朴——质朴厚——韵厚严——神严《颜氏家庙碑》颜体:“雄秀独出,一变古法”《玄秘塔碑》柳公权的书法结构紧密,笔法锐利,筋骨显露,铮铮铁汉,此碑正是代表,现存于陕西西安的碑林。柳体:遒劲丽健,气质高雅颜真卿《书告身》柳公权《玄秘塔碑》张旭——“草圣”“颠张醉素”怀素★草书草书起于汉,成熟于魏晋,盛于唐特点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意,艺术性最强。“书圣”王羲之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兼具实用和审美价值,雅俗共赏。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写下了《兰亭序》,文书皆绝,写好后王羲之自己也十分满意,以后写十余遍都不及原作,可见艺术是不能重复的。是其为怀念在安史之乱中死于叛军之手的侄子所作,此帖本是稿本,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但正因为无意作书,所以使此幅字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为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此诗的书法正是在惆怅孤独的心情下,有感而出的。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三行书”。苏轼《黄州寒食诗帖》★行书文征明赵孟頫《秋声赋》★行书中国古代书画原始社会中国画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有彩陶画、岩画、壁画、地画等。鹳鱼石斧图中国画的起源及发展过程中国古代书画人物驭龙图绘画技术从萌芽走向成熟中国古代书画魏晋南北朝杨子华北齐校书图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演变成单幅的卷轴画,书画理论著述问世。魏晋时期顾恺之《女史箴图》“以形写神”〈洛神赋图〉(局部)东晋顾恺之魏晋南北朝隋唐隋朝展子虔《游春图》敦煌彩塑敦煌壁画两宋时期:宫廷画画学兴起两宋时期:宫廷画画学兴起宋代重文轻武的国策,理学的兴起使人们更注重内心的修养。画家从追求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山水画成为画寄托思绪情怀的方式。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北宋李成《晴峦萧寺图》两宋风俗画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绘画艺术全面发展。宫廷画院兴起,同时绘画日益商品化,各画种全面发展,题材愈加广泛,画派并出,空前繁荣,元王冕《墨梅》元明清文人画明徐渭《黄甲图》清郑板桥悬崖兰竹图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笔墨纸砚文人画的艺术特点地位: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艺术特点:①追求抒情写意风格;②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③注重诗意中国画的魅力战国《人物龙凤图》秦汉《夫妇宴饮图》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唐阎立本《步辇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清郑板桥《墨兰图》中国画的魅力在哪里?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基本特征:①书画同源。②创作风格:追求神韵,讲究意境,写意传神。③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④创作主体:文人为基本的创作群体,强调个性化创作;⑤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探究4:中国戏曲发展的大致线索和京剧出现的时代背景◆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原始歌舞是先民节日庆典中的内容,它把歌唱、舞蹈(动作)和器乐(如石器)结合到一起,表达出对天地、神灵、图腾的敬畏。傩戏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遇到可怕的事情总把它归于一种无形的力量,认为是“鬼”、“怪”在作祟,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于是形成了一种巫术活动——“傩戏”。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优伶唐代华清宫梨园,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教习乐工弟子演练歌舞的场所。后来,“梨园”一词被借用表示戏曲。梨园唐玄宗宋代南戏这种戏曲流行在浙江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所以叫南戏。历史原因:政治经济重心南移,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专门的娱乐的场所——瓦肆。民间表演技艺十分兴盛,南戏就在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戏关汉卿《窦娥冤》元杂剧——推向成熟王实甫《西厢记》昆曲《牡丹亭》剧照明朝地方戏曲——昆曲清朝——京剧——国粹京剧表演中国古代戏曲发展历程时间发展历程原始社会春秋战国元代明代清代歌舞(起源)优伶元杂剧(成熟)昆曲京剧、秦腔、越剧、川剧、粤剧、黄梅戏探究5:京剧是怎样形成的?•背景:a、昆曲一统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昆曲和地方戏曲争雄的局面b、昆曲脱离群众,日趋衰落,地方戏曲受欢迎c、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活跃,统治者支持京剧的发展历程时间发展历程乾隆末年道光年间同治、光绪年间民国以来徽剧进京,风行一时“徽汉合流”,融合兼收,形成新剧种——京剧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绝”走向世界《同光十三绝》晚清·沈蓉圃绘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徽班进京后,由演唱徽调、昆腔衍变为京剧的十三位奠基人,都是名噪一时的艺人。自左至右:郝兰田《行路》康氏)张胜奎(《一捧雪》莫成)梅巧玲(《雁门关》萧太后)刘赶三(《探亲家》乡下妈妈)余紫云(《彩楼配》王宝钏)程长庚(《群英会》鲁肃)徐小香(《群英会》周瑜)时小福(《采桑》罗敷)杨鸣玉(《思志成》明天亮)卢胜奎(《空城计》诸葛亮)朱莲芬(《琴桃》陈妙常)谭鑫培(《恶虎村》黄天霸)杨月楼(《探母》杨延辉)京剧四大名旦尚小云荀慧生程砚秋梅兰芳中国近代京剧史上有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名旦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旦角的地位,对京剧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刻苦钻研艺术,在艺术上不断进取。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旦角艺术流派。梅兰芳,名澜,字畹[wǎn]华,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是世界人民熟知的戏曲艺术大师,我国最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曾多次把京剧带出中国走向世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又一次证明了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梅先生的代表作有:《贵妃醉酒》、《玉堂春》、《天女散花》、《霸王别姬》等等数不胜数。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小生老生武生花旦青衣刀马旦净丑京剧脸谱京剧脸谱是“净”“丑”演员在面部化装的谱式,是中国京剧所独有的化妆艺术。它通过夸张的色彩和图形,把人物形象进行夸张,以突出、张化人物的面貌及个性特征,表现出人物的不同性格和品质,从而达到一定的舞台效果。关羽红脸表示赤胆忠心京剧脸谱典韦张飞吕蒙程咬金曹操黑色表示忠耿正直蓝色表示刚直勇猛、桀骜不驯绿色表示侠骨义肠、性格暴躁白色表示阴险奸诈黄色表示骁勇善战、凶狠残暴戏曲知识a)京胡、二胡、笛子、唢呐等管弦乐器和鼓、板、大锣等打击乐器伴奏。b)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c)唱、做、念、打结合;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d)表演有程式性和虚拟性,虚实结合,形神兼备。京剧表演特点3.其他剧种川剧黄梅戏魅之二:“做与打”----形体艺术、武术与杂技魅之三:服饰、脸谱与布景----工艺与舞台美术魅之一:“唱与念”----音乐艺术〖小结〗1、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政策的宽松,①政治:②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③教育:民族融合,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2、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批判继承;创新发展④民族关系:⑤对外关系:总:具体:①对中国传统文化要加以珍惜、保护;②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③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只有民族性的文化,才有世界性)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本文标题:人教版・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086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