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校本培训活动记录第1次
校本培训活动记录第(1)次主题如何钻研教材,把握本册知识点主持杜玲玲培训对象人数4时间3月9日地点五年级办公室活动过程记录1.熟悉教材,罗列本册知识点,研讨制定教学计划2.安排本学期组内教研磨课内容、时间、人员等。(具体资料附后)活动照片呈现(五下)数学教学计划五1班:杜玲玲五2班:杜浩科五3班:汤儿五4班:杜春亚普陀小学2017学年第二学期一、班情分析班级学情分析五(1)班现共有学生43人,男生26人,女生17人,有一名女孩子因病休学。经过自己两年半的常抓不懈,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上课能做到安静听讲,坐姿端正,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精神面貌。举手发言方面,比较积极的有王禹翔、史书菡、顾以恒、黄升廷、洪毓艺、张轩维,作业完成的速度和书写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只有个别几个像史逍楠、林勤楷、翁华骏等,偶尔需要提醒和催促。但是作业的正确率不是很高,经常因为审题不仔细或粗心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最让人头疼的是曹书瑜,作业不肯做,每次作业整理的时间都不知道在哪里晃荡,花费了大量心血,效果也不是很好。小组合作方面,还是有个别同学不会积极参与,表达、质疑能力欠缺。今后继续狠抓各项教学常规,关注学习成绩落后者,努力提高本班的整体数学成绩。五(2)班共有学生42人,男生24人,女生18人。其中几个男孩子上课时不时地要开小差,影响自己和同学上课。举手方面,夏千乔、张宇浩、周思妤等,他们思维敏捷,声音响亮,正确率高,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但有几个女孩子,胆子特小,一学期下来基本上没有主动回答过问题。作业完成的速度总体来说还不是很令人满意,像翁愉伶、任政桦、邱博俊、翁梓浩、缪东烨等等,他们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而且书写潦草、正确率低下。五(3)班共44人,男生27人,女生17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举手方面,王泽豪、林潇涵、王若萱、丁若阳、吴涵泽、吴涵宇等,他们思维敏捷,声音响亮,正确率高,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作业完成的速度总体来说还不是很令人满意,主要表现在作业速度慢、正确率较低,比如:周泽浩、陈银韬、张凯琪、马寅浩、张玉琳、孙瑜泽、陈银韬等,特别是家庭作业,还是经常要被重写。五(4)班共有学生43人,男25人,女18人。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能做到专心听讲,坐姿端正,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精神面貌;作业时注意力集中,积极开动脑筋,做到独立思考,字迹端正。举手发言方面,比较积极的有赵柯涵、周博泽、赵嘉骅、张益诚、涂勋奇、沈依二、年段课程标准知识技能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分数、小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数学思考1.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2.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3.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4.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问题解决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3.经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4.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情感态度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三、全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1、观察物体(三)2、因数与倍数3、长方体和正方体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5、图形的运动(三)6、分数的加法与减法7、拆线统计图8、数学广角(找次品)9、总复习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小数之间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实际意义。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6.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7.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好习惯。教材特点本册教材是在总结实验与使用经验的基础上,对实验教材进行了系统、细致的修订,修订后的教材,既具有原教材的主要特点,同时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1.优化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提供丰富素材。2.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本册教材要注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端正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2.制定一个符合实际的培优辅差计划,做到因材施教,使班级中形成一种竞争的学习气氛。3.严格抓好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让学生养成会学数学、爱学数学的习惯。4.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给他们更多的关心与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意的问题(教学措施)5.对于重点、难点内容和关键部分,要放在突出的位置,使学生切实周围,也可以采取适当分散、多举事例等办法。6.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法则,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辨析。7.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8.作业评价多元化,既考虑作业的正确率,也应评价作业的书写。四、单元教学计划单元课题教时安排教学目标及要求教学具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教学重、难点一观察物体(三)2课时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2.通过观察实物,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课件、若干小正方体二因数与倍数7课时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教学重点: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系及其区别。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质数和奇数的区别课件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3课时1.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知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含义;3.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根据需要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难点:看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及模型,课本附页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1立方米)和容积单位(升、毫升),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名数变换;4.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5.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观念。米、1立方分米模型,容纳1升、100毫升的量杯等。单元课题教时安排教学目标及要求教学具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教学重、难点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9课时1.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认识真分数与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的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3.经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4.现实情境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6.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处理问题的能力。7.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教学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建立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课件、米尺、纸片五图形的运动3课时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绕图形上的某个顶点旋转90°后的图形。2.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设计成美丽的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感受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成旋转的特征及性质。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教具准备:钟表、多媒体、漂亮的图案,剪刀和腊光纸。1.明确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以日常生活为教学重点:课件,学生收单元课题教时安排教学目标及要求教学具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教学重、难点七折线统计图3课时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用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数据。2.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能根据需要选择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3.结合统计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教学难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课件、生活中的统计图八数学广角2课时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学会解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思想方法。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会解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课件、天平称九总复习4课时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图形的运动、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2.通过数学活动和综合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
本文标题:校本培训活动记录第1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104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