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记念刘和珍君第三单元在我国文学史上闪烁着一颗璀璨的巨星,他领着我们回过《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了《社戏》,了解了《一件小事》。今天我们再随着他重温“三一八”惨案的历史,一起《记念刘和珍君》。这位巨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鲁迅先生。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含意和作用。(重点)3.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难点)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鲁迅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面旗帜!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历史小说)杂文集:《热风》《坟》《南腔北调集》《华盖集》《而已集》等16部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1926年3月18日,北京工人、学生、市民五千多人在天安门前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示威大会。数百名荷枪实弹的士兵,奉段祺瑞之命,向群众队伍开枪;士兵们又手持马刀、刺刀追杀群众。群众死伤240多人,死难烈士中就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杨德群。天安门请愿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200余人,造成屠杀爱国人民的“三·一八”惨案。死难烈士中就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杨德群。鲁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惨案发生后,反动军阀的走狗文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诬蔑请愿者;于是,鲁迅怀着满腔的悲愤,写下了《死地》和《可惨与可笑》,揭露控诉反动派的暴行,4月1日又写了《记念刘和珍君》。刘和珍(后中)(1904—1926),江西南昌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1926年3月18日带领学生参加天安门集会时遇难。杨德群(1902—1926),湖南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国文系预科学生,在“三一八”惨案中遇难。三·一八天安门前集会游行队伍请愿学生结队前往段祺瑞执政府请愿段祺瑞政府卫队与群众对峙的情形三一八惨案中军阀残酷屠杀群众中弹倒下的大学生“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刘和珍攒射()浸渍()屠戮()桀骜()洗涤()不惮()不恤()尸骸()dídànxùháijiélùzìcuán惩创()chuānɡyìn荫庇()fēi绯红()fěi菲薄()1.注字音立仆(pū)殒身不恤yǔn(yǔn)长歌当哭(dàng)殒身不恤:长歌当哭:桀骜:广有羽翼:2.释词语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殒,死亡。恤,顾虑。用放声歌咏代替哭泣。长歌,引吭高歌,文中指写文章。当:当做。形容性情倔强。到处都有帮凶。羽翼,鸟的翅膀,文中指帮凶。聆听鲁迅的声音梳理文章思路体会思想感情1.初读课文,梳理文章思路。【提示】(1)(一、二节):交代写作缘由。(2)(三、四、五节):记叙刘和珍君。(3)(六、七节):总结教训意义。2.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原因悼念遇害者,奉献作者最大的哀痛和尊敬控诉段祺瑞执政府的残暴,痛斥陈西滢之流走狗文人的阴险论调在于唤醒庸人,要人们牢记这笔血债3.找出文中关于刘和珍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刘和珍君怎样的个性特征和思想品质?【提示】细节描写:(1)在艰难的生活中,毅然预定《莽原》全年。(2)在女师大风潮中“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3)平时“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4)女师大复校“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5)徒手请愿,“欣然前往”,殒身不恤。个性特征及思想品质:(1)“毅然”→坚定追求进步思想(2)“反抗”→斗争精神,不为势利所屈(3)“微笑”“温和”→温和善良(4)“黯然”“泣下”→有责任心、远见卓识(5)“欣然”→爱国热忱刘和珍是一个渴求真理与进步,富于斗争精神,有远见卓识,温和善良而又具有爱国热忱的青年学生。4.为什么要写刘和珍生前的微笑、温和及其他情形?【提示】用来铺垫和反衬下文的遭枪杀;在此基础上再写刘和珍的遇难经过,更突出了烈士沉勇友爱、为国捐躯的品质,控诉反动军阀屠杀爱国青年的罪行。用反衬的手法更加突出反动派的无耻5.文中引用陶渊明的诗有何用意?【提示】(1)说明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他们与青山同在,万古常青,还是会给世人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2)人们会永远纪念死者,记住惨案的教训,从而下定决心投入战斗。6.文中“从背部入”说明了什么?为什么突出“其一是手枪”?【提示】(1)刘当时中弹,是“从背部入”,可见并不是“丛击军警”与军警面对面地搏斗,证明她完全是无辜的,她不是什么“暴徒”,倒是国府卫队的卑鄙。(2)手枪是军官使用的,证明这次屠杀是有人指挥的,事前筹划好的,决不是军警各自的“正当防御”。这些铁的事实,有力地戳穿了段政府对死难者所横加的种种罪名。7.作者对这三类人的感情如何?全文的线索是什么?鲁迅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种类感情线索刘和珍等革命青年沉痛悼念、奉献尊敬、高度赞扬以悲愤的感情作为线索贯串始终(悲的是刘和珍的牺牲;恨杀人者的残忍、流言家的下劣)。反动者和流言家愤恨控诉庸人(苟活者、“无恶意的闲人”)痛心【提示】8.综合分析整篇文章,作者采用的有哪些表达方式?试着各找出一例句。【提示】(1)记叙: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2)议论: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3)抒情: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1)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提示】揣摩重点词语“尤”“出离愤怒”“深味”“浓黑”等词语。9.品析下列句子的语言“尤”,更加。说明烈士的死虽让作者悲哀,但流言家的无耻更让作者悲愤,从而奋起反击。“出离愤怒”,是愤怒到了极点,超出了愤怒。“深味”,深深体味。“浓黑”,将抽象的“非人间”的“悲凉”形象化,让人感到悲凉到了极点。作者在愤怒到了极点,超脱出愤怒之后,更深刻体会到了“非人间”的悲惨和凄凉;作者不能以更好的形式来纪念烈士,只能以写文章的方式,把自己的“悲哀”当作祭品祭奠烈士,表达崇敬和歉意;在表达对“非人间”的轻蔑的同时,提出严正的警告。(2)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提示】揣摩“真的猛士”“直面”“惨淡的人生”“淋漓的鲜血”等词语的含义和表现力。“猛士”,指革命志士;“直面”,直接面对;“正视”,正眼看,不回避;“淋漓的鲜血”,喻指反动统治下的黑暗现实。这是对革命志士的热情讴歌,他们能严肃对待血腥屠杀,毫不回避,奋然而起,前仆后继,为推翻反动统治而奋斗。他们为国家民族的命运而哀痛,他们为能奋斗献身于伟大的革命事业而感到幸福。(3)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们的民族日渐衰亡,而人们默无声息,是为什么?是怎样造成这种局面的?这是由野蛮而又严密的中国式的专制统治造成的,他们既用有形的刀枪来进行血腥暴力地镇压,又用无形的谣言来阴险无耻地诬蔑。作者希望人们不要再沉默,沉默会使民族灭亡;要在沉默之后爆发,摧毁一切。这既是对反动统治者的警告,又是对“真的猛士”“后死者”的激励、呼唤与号召。【提示】记念刘和珍君记念目的1.写作缘由—-悲哀愤怒2.写的必要—-唤起民众3.交往始末—-暗自诧异4.遇害事实:刘:微笑和蔼敌:卑劣凶残5.遇害经过—从容辗转6.经验教训—选择战法7.死难意义—奋然前行记念内容记念意义控诉反动势力的暴行痛斥反动文人的流言抒发对烈士的沉痛悼念之情悲痛之情2013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77周年纪念日。如果让你组织一场纪念活动,请你选择一个角度,为此活动拟写一则主题词。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需注意必须切合纪念日的氛围,其次是明确纪念的目的和意义,还要注意尽量使用整句来写。【答案】纪念不只是缅怀,更多的是要继承;继承不只是吸收,更多的是要创新。关于“三一八”惨案,除本课介绍之外,你还了解哪些?你对刘和珍、杨德群等受害学生了解多少?查阅有关资料,来归类、分析,拟出发言提纲,与同学交流、探讨,写出心得体会。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本文标题:记念刘和珍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117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