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试论莫言中短篇小说的神异审美倾向-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试论莫言中短篇小说的神异审美倾向2目录中文摘要、关键词……………………………………………………(10)一、神异审美倾向的表现与特征…………………………………(11)1.万物有灵与灵魂不灭……………………………………………(11)2.感觉神异………………………………………………………(14)3.民间传说的穿插运用……………………………………………(15)二、神异审美倾向的表达方式………………………………………(16)三、神异审美倾向出现的缘由………………………………………(17)四、神异审美倾向出现的价值………………………………………(19)注释……………………………………………………………………(20)参考文献………………………………………………………………(20)英文摘要、关键词……………………………………………………(22)3试论莫言中短篇小说的神异审美倾向摘要:莫言中短篇小说呈现了万物有灵且灵魂不灭的民间意识,集中了大量的“感觉神异描写与民间传说,并采用幻觉幻化艺术和荒诞叙事的表达方式展开文本,使其中短篇小说呈现出鲜明的神异审美倾向。这源于中国古代齐文化与古典鬼魅叙事传统的共同影响,与莫言的童年经历息息相关,并且深深打上时代的烙印。民间传说的耳濡目染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启发也是其神异倾向产生的重要原因。他复归了神秘主义与古典鬼魅文学传统,表现出对人生,历史和现实的独特思考与人文关注。关键词:莫言中短篇小说神异审美倾向像裹挟着一阵摧枯拉朽力量的狂风,像喷涌着炽烈与火热情感的滚滚岩流,像一往无前,倾泻而下的山呼海啸,莫言挟带着他那些令人头晕目眩的语言和瑰丽神奇的想象奔驰在高密东北乡这个精灵遍布,鬼怪横行,狂野豪放的土地上,没有人能抓住他思想的缰绳,他真的就如同一匹举世无双的天马一样遨游在文字的自由王国里。在他这里,精巧玲珑的中短篇与浩浩洒洒几十万字的长篇同样闪烁着神异而灵性充溢的光辉。那亦真亦幻,好似升腾着层层迷雾的《夜渔》,人鬼莫辩,现实与回忆重叠交织的《战友重逢》,如影随形,幽冥一样寸步不离的《怀抱鲜花的女人》,饥饿年代里童话般温情的《嗅味族》等,莫言用他那支独一无二的神奇的笔,勾勒出一个个光怪陆离的中短篇小说世界。神异审美倾向已成为莫言中短篇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长久以来,评论界对莫言长篇小说的关注度一直非常高,《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等长篇也或多或少地呈现出神异倾向。不过我认为,相比于莫言长篇小说中零散而不连贯的描写而言,莫言在其中短篇小说中充分而集中展现的神异倾向无疑更具代表性和典型性。因此,本文即以莫言中短篇小说为蓝本,试图通过自身的阅读体验来归纳其神异倾向的表现与特点,研究其神异审美倾向的表达方式,并分析此倾向产生的原因,进而总结神异倾向的呈现对莫言中短篇小说的独特价值。莫言小说的神异审美倾向作为莫言小说研究的一个较为边缘化的问题,国内研究主要以其中长篇小说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灵异叙事特征、小说真实性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等内4容。评论界对莫言小说神异审美倾向的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文本几乎都以莫言的中长篇小说为主,对其短篇小说的研究缺乏兼顾性,忽视了其作为莫言作品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应有的特殊性,本文以莫言中短篇小说为研究对象,在认真阅读分析文本的基础上展开论述。2.评论界多分析其神异审美倾向的表现与特征,而对其产生的缘由没有进行较为深入地挖掘,这就使该问题的研究成为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些论及其产生缘由的文章中也多认为莫言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较大,忽视了齐地文化及古典鬼魅叙事传统对莫言的影响。本文试图在充分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的基础上,对其神异审美倾向产生的缘由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推敲。3.评论界在分析莫言小说神异审美倾向的表现与特征时多将重点放在探讨其“感觉神异”这一艺术表现手法部分,而对其另外一些特征,如万物有灵及灵魂不灭观,民间传说的穿插运用等没有进行足够的诠释和论证,本文将万物有灵及灵魂不灭观作为重点分析内容,试图抓住该问题的关键与核心。一.神异审美倾向的表现与特征:神异倾向,是一种飞扬着激悟洞察力与诗意想象力、给人以离奇神秘和瑰丽灵异阅读体验的文学审美倾向。它不仅指实际文本叙述中鬼魅现身﹑万物有灵所体现出的神秘和灵异的色彩,也包含那些带给阅读主体以神秘灵异阅读体验的感觉感官描写,还包括荒诞叙事和志怪传奇中带有神秘灵异色彩的奇人轶事。1.万物有灵与灵魂不灭早期人类在形成“灵魂”观念之后,常常把这个观念从人自身外推到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万物之上,想像它们也和人类一样有一个灵魂,支配着它们的活动。18世纪英国的著名哲学家休谟在其《宗教的自然史》一书中对这种人性的自然倾向作出过深刻的分析:“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意向,即认为一切生物都跟他们自身相类似,并把这些他们非常熟悉和他们完全理解的……品格转移到每一种物象上面。那些经常占据他们的思想并总是以同样的形式出现的未知的原因,使得他们把一切都预想成是完全相同的。还在不久以前,我们曾经把思想、智慧和情感赋予了它们,有时甚至把人的肢体和形象也赋予了它们,以便力求使它们和我们相似。”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把这种理论称为“万物有灵论”,即物质自然界是皆有生命和灵魂的万物有灵的世界,是一个人性化的精灵世界。万物有灵的世界里,处处充溢着蓬勃的生机,万物在莫言的笔下都是丰盈的,饱满5的,欣悦的,充满生气与活力的,甚至还是通灵的......《金发婴儿》中就有对这个万物有灵世界的典型描述:“蓝汪汪的星星在天上动荡起来,悠逛起来,有时候,两颗星撞在一起,訇然作响,火花飞溅,调皮的流星高叫着,嗤啦啦地撕破夜的黑袍。天上全乱了套,星星们聚在一起,嘁嘁喳喳,聚首又分手,各说各的理,谁也不让谁。天河里波浪翻滚,白色的河水冲刷着墨绿色的堤堰,眼见就要决口,浪头哗啦啦地响,黄牛哞哞地叫,孩子哇哇地哭,就这样闹了一阵,终于平静下来。露水嘀嘀嗒嗒落下来,田野里的禾苗和青草钻出水面,芽儿或鲜红或嫩绿,不分彼此,你追我赶,蹭蹭地往高里蹿,往壮里长。一只蛤蟆在泥土里呱呱地叫着。一群蚯蚓把泥土翻出来。一只猫头鹰在坟头大笑一声......”莫言依靠自己飞腾着神异想象的创造力赋予动物,昆虫甚至植物以人的思想和感情,它们不仅和人类一样有着丰富的喜怒哀乐,毫无困难地理解人的意图和话语,大多数动物还能变化成人形,与人恋爱、结婚、生子。它们和人一起构建了莫言神异的“高密东北乡”。《球状闪电》中,一只排球大的刺猬,被在苇丛中割苇的蝈蝈踩伤,它发出“一声怪叫,像婴儿的哭声又像老头的咳嗽”,对蝈蝈不小心差点踩断它的脊椎,又凶蛮地把它摔在苇丛里很是记恨,而后蝈蝈又将茧儿割伤,刺猬“恨不得扑到蝈蝈身上,在他脸上打滚儿......”可见这里的刺猬完全具备人的情感,甚至还带有些许嫉恶如仇的正义感。莫言笔下的动物往往要参与人的生活,这只刺猬就亲眼目睹了蝈蝈的爹娘为他商量婚事并最终结婚的全过程。五年后的一个雷雨之夜,蝈蝈被球状闪电炸翻在地上,这时的刺猬,不顾自己差点儿被淹死的危险,匆匆地赶到蝈蝈身边,像一个老朋友一样默默地祈祷蝈蝈能够平安无事,莫言万物有灵的世界里,动物强烈的悲天悯人的情怀着实让人动容。万物有灵的世界里,人与动物、植物的关系不仅是平等的,也是亲密的,他们要共同面对苦难大地上的一切灾祸。一年四季牲畜都与人一起耕作劳动,在劳动过程中熟悉彼此的性格,因而使这些健壮活泼,有灵性,解人事的牲畜与人建立了一种微妙的甚至是略带暧昧的关系。还是《球状闪电》,蝈蝈被球状闪电炸翻后,一头额上带花斑的奶牛用头撞开铁门,跑到主人面前,“它用漂亮动人的蓝眼睛看着他漂亮动人的面孔......把他苍白的面孔舔出桃花般的艳色来......因为担心主人的安危,它的眼睛甚至“慢慢潮湿起来”。在《野种》中,余豆官迫不得已决定杀死自己的坐骑——一匹蛋黄色的小母驴时,6他的痛苦是无以言表的,“他看了一眼那匹正在含情脉脉望着自己的蛋黄色小毛驴,心里感到一阵抽搐”,而这时的小母驴用叫声告诉余豆官:“我生为你生,死为你死,死而无憾,你开枪吧!”在这里,毛驴深明大义,情重如山,余豆官身不由己,心若刀割,人与驴的关系早已超脱了主人与牲畜的普遍意义上的关系,他们仿佛是一对为了胜利不得不经历生离死别的革命情侣,在做出痛苦的最后抉择。就如庄周梦蝶般迷离神异,莫言小说中很多问题难以解释,但如果我们从莫言对民间传说“万物有灵”民间思想的运用和吸收方面来探讨的话,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莫言小说中很多人物都有一个动物名字,譬如:《球状闪电》中爸爸叫蝈蝈,女儿叫蛐蛐;《模式与原型》中的主人公叫狗;《野骡子》中与父亲罗通一起私奔的女人就叫野骡子;《幽默与趣味》中的主人公大学教授王三直接变成了一只猴子......作者并不认为给人取一个动物名字有什么不妥,恰恰这个动物名字作为一种易于辨识和反应的符号揭示了这个人某方面的性格特点,还有上面提到的《幽默与趣味》中王三变猴子,在作者看来,王三与猴子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王三可以是猴子,猴子也可以是王三,在条件具备,时机成熟的时候,二者就可以互相转化,“万物有灵”的民间思想强调人的灵魂与宇宙万物的灵魂可以相互转化。灵魂不灭观是莫言中短篇小说神异倾向的重要特征。灵魂不灭观不仅认为日月山河,树木花鸟等与人一样都有灵魂,而且人的灵魂具有独立性,人死后会脱离躯体,不会随着躯体的渐灭而消失,而是寄存于海洋山谷动物植物或他人身上。并且,人的灵魂与宇宙万物的灵魂是相通的,可以互相转化。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建了一个现实与虚幻二元互补的神异世界,灵魂不灭观则是先民们用以对抗死亡的强大思想武器。中篇小说《战友重逢》讲述了一个人鬼难辨的神异故事。返乡少校赵金也就是“我”在河边的柳树上偶遇自己的同村伙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已经牺牲了13年的战友钱英豪。“我”丝毫未感到害怕,还紧紧地与他拥抱在一起。13年的分别让他们回忆起过去的峥嵘岁月。钱英豪向我讲述了麻栗坡烈士陵园里的生活:已牺牲的所有战士被编入一个团,与生前一样有组织有纪律,也有烦恼与痛苦。钱英豪最难过的莫过于看到年迈的老父亲思念自己而不远千里来到陵园,想要起走自己的遗骨却因体力不支昏倒在墓穴旁。最终他的灵魂随着遗骨被父亲带回了老家,从而得以在老家遇见被大水卷去而淹死的“我”和钓鳖时被洪水吞没的郭金库。7整篇小说其实是三个亡灵聚在一起聊着各自所知的生者和死者的故事。莫言运用灵魂不灭的思想虚构了一个由遗恨战场的亡命军人组成的阴府军营。以钱英豪为代表的优秀军人生前“军事技术好身体素质好,头脑清醒,具备英雄素质”却在捉弄人的命运中一声不吭地死去;以罗二虎为典型的怯懦军人战前写血书却咬不破自己的中指,隐蔽时撅起屁股暴露了目标,害了自己也害了战友,死后却依然领导着一连的军人亡灵;以姜宝珠为实例的贫困家庭入伍的战士,年迈的双亲疾病缠身,妻儿缺吃少穿,牺牲后家里的状况更是每况愈下......这是对红色经典英雄主义的一次颠覆和嘲讽。正是在这些平凡地活着,平庸地死去的战士身上,我们看到了真实人性的回归,他们精神品格更接近于现实,正是这些留有遗憾,饱受苦难的战士亡灵,构成了历史的真实,提醒战争的残酷和意义。灵魂不灭,鬼魂不舍人间,他们在冥冥中等待着生命的轮回与重塑,继续平凡却又重情重义地存在于这个真实与虚幻交相辉映的世界,建构着神异和传奇。万物有灵与灵魂不灭,是莫言小说神异倾向的重要特征。2.“感觉神异”莫言常常以一种强烈的感性体验的写作方式和奇诡变幻的感觉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觉经验,从而使作品处处呈现出一种与现实生活体验相迥异的神异色彩。莫言常把自己捕捉体验到的种种感觉加以变形﹑夸张﹑怪诞化,并不遗余力地使用通感手法,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体验杂糅生新,是文本获得一种浓重的“感觉神异”氛围。《透明的红萝卜》中小铁匠打来的一个耳光,“黑孩听到头上响起一阵风声,感到有一个带棱角的巴掌在自己的头皮上扇过去,紧接着听到一个很脆的响,像在地上摔死一只青蛙”;《爆炸》中“我的双耳共鸣着,模模糊糊地看到父亲的手臂在空中挥动时留下的轨迹像两块灼热的马蹄铁一样,凝固地悬在
本文标题:试论莫言中短篇小说的神异审美倾向-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121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