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XXXX版思修课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231本章内容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据希伯莱传说,神赐给所罗门王极大的智慧,“如同海沙不可测量”。天下列王都差人听他的智语。《圣经·列王纪上》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日,两女争夺孩子,久执不下。所罗门王令人将孩子一劈为二,各与半,一女愿劈,一女不愿,宁送子与彼。王遂判子归后者。而相同的智慧故事也在中国上演。在《管锥编》中,钱钟书先生举了很多相同的例子,如《风俗通义》中的黄霸判子案、《魏书·李崇传》中断子案、《灰栏记》第四折中的包拯断子案等等。裁判者与所罗门王使用的技巧完全相同。【课堂讨论】在故事中,所罗门王判案依据什么呢?课程导入开胸验肺张海超,河南省新密市工人。2004年6月到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上班,先后从事过杂工、破碎、开压力机等有害工作。工作3年多后,他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尘肺,但企业拒绝为其提供相关资料,在向上级主管部门多次投诉后他得以被鉴定,郑州职业病防治所却为其作出了“肺结核”的诊断。为寻求真相,这位28岁的年轻人只好跑到郑大一附院,不顾医生劝阻铁心“开胸验肺”,以此悲壮之举揭穿了谎言。其实,在张海超“开胸验肺”前,郑大一附院的医生便对他坦承,“凭胸片,肉眼就能看出你是尘肺”。“开胸验肺”这一轰动全国的新闻事件,被作家潦寒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创作成了长篇小说《歇斯底里》。小说中张海超被塑造成一个民间诗人的形象,呤唱着“《肺呼吸》百花盛开的春天,人人都有的权利,呼吸,我却一天天的逝去。奔向未来的幻想中,别人数着钞票与艳遇,我却无奈地,数着仅余的日子”。集中反映了底层社会的人面对庞大的不合理的制度机器时绝望的抗争与悲壮的牺牲精神。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思考:“法制”与“法治”的区别是什么?“法治”是一种治理社会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法制”是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包括三个方面的核心要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习近平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党的领导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另一方面,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我们党要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秉持法律这个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方式,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只有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才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提供法治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学术资源包括西方某些反映法治一般规律的学说、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法治建设进程中所形成的一些思想历史文化资源主要是中国5000年来法律制度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法治思想。最重要、最核心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理论表达。我们党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在探索怎样建设新民主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法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目标,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十七大作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的战略部署,十八大明确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些理论观点相当丰富,一方面指导实践,一方面也是实践的总结和概括。但在此次全会之前,这些观点还不够学理化、体系化,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理论和实践的论述和部署则使得理论本身更加体系化、整体化、科学化,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重要的法治命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其中包括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公民权利保障法制化”“总体国家安全观”“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等等。这些理论观点和理论命题科学回答了什么是法治、什么是法治体系、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形成。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14这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和强大推动力量。集中体现: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基本要求:一是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二是党领导人民执行法律三是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的领导在我国,人民不是法律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法律的制定者、实践者,是法律的主人。立法、执法、司法都要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人民当家作主“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治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也是当今世界公认的价值追求,十八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17依法治国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具有根本性、决定性和统一性,他强调对任何人都一律平等,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以德治国就是通过在全社会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对不同的人群提出针对性的道德要求。——法治和德治的地位法治依靠国家强制力量来执行;而德治依靠社会舆论和说服教育,依靠人们内在的良心和道德信念的力量来实现。法治不可能涵盖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德治则是法治的重要补充,是法治的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稳定、社会秩序同样需要法治和德治这两种根本手段来维护。对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法治和德治的作用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和载体不同,法治主要靠制定和实施规范的形式来推进和实施,国家要保护什么、不保护什么,倡导什么,禁止什么,都得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实行的是法有禁止不得为。德治主要依靠培育和弘扬道德等途径来推进和实施,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以价值观和理念等形式表现,引导人们自觉在行动上符合道德才可为。——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四、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一)深刻认识宪法实施和依宪治国的重大意义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至上权威,不仅体现在其作为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准则,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更依附于宪法“活化”的实施环节。宪法的实施是实现依宪治国的基本途径,实现依宪治国必然需要一个立宪、行宪和护宪的过程。我国已有一部基本适应现实需求的宪法,但行宪和护宪的工作却相当滞后。“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习近平总书记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实行30周年大会【案例】:2003年3月17日晚,武汉青年孙志刚因为没有暂住证,被广州警方查出。在收容期间,救治站护工指使8名被收治人员对之两度轮番殴打致孙志刚死亡。后来法医鉴定,孙志刚系因背部遭受钝性暴力反复打击,造成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致创伤性休克死亡。涉案12名案犯已分别被判刑,20名公安系统、卫生系统、民政系统的相关人员也受到相应的处罚。但是此案引起了对收容遣送制度存在问题的广泛关注。2003年5月14日三名法学博士俞江(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腾彪(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许志永(北京邮电大学文法学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递交审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建议书,认为收容遣送办法中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规定,与中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相抵触,应予以撤销。2003年5月23日,贺卫方、盛洪、沈岿、萧瀚、何海波5位著名法学家以中国公民的名义,联合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孙志刚案及收容遣送制度实施状况提请启动特别调查程序。“孙志刚事件”和三博士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事件,也许将被记入中国依法治国的历史之中:这是中国公民首次行使违宪审查建议权,由此引发的关于全国人大应当尽快启动违宪审查制度的讨论,也将对中国依法治国的进程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6月20日,在未公布详细程序的情况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6月22日,经国务院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公布,并将于2003年8月1日起施行。1982年5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2003年安徽省芜湖市新芜区人民法院判决了中国乙肝歧视第一案。案中原告张某于2003年6月在芜湖市人事局报名参加安徽省公务员考试。其笔试和面试成绩均名列第一,按规定进入了体检程序。但在其后的体检中张某被检查出感染了乙肝病毒。9月25日,芜湖市人事局依据《安徽省国家公务员体检标准》正式宣布张某因体检不合格不予录用。10月18日,张某向安徽省人事厅提请行政复议但被驳回,理由是体检不合格的结论是医院作出的,而非芜湖市人事局作出的行政行为。原告不服,遂以被告剥夺其担任国家公务员的资格,侵犯其合法权利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依法判令被告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撤销其不准许原告进入考核程序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准许原告进入考核程序并被录用至相应的职位。法院一审判决确认,被告芜湖市人事局在2003年安徽省国家公务员招录过程中作出取消原告进入考核程序资格的具体行政行为,主要证据不足。依照法律规定,该行政行为应予撤销,但鉴于招考工作已结束,故该行政行为不具有可撤消内容。因此,原告要求被录用至相应职位未获支持。【案例】(二)全面实施宪法的基本要求。国家工作人员在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12月4日宪法日活动(三)准确把握宪法实施的正确方向一是制度基础不同。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所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西方宪政民主之“宪”,是按照以“三权分立”为核心的资产阶级宪法来进行统治,用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模式来管理国家,以达到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这一根本目的。二是领导力量不同。西方宪政表面上看是不同政党轮流执政,其实都是资产阶级和资本利益的代言人,而我们始终是旗帜鲜明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三是权利主体不同。在宪政模式中,执政主体实质上是占人口份额极少数的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权利。美国首任财长汉密尔顿就坦承,设计美国宪法和宪政制度的目的在于:“使少数阶级(富人和出身名门之士)在政治上享受特殊的永久的地位。”总之,宪政的首要目的就是保护少数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特权不受多数人侵犯,其实就是资本专制。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十八大报告法律思维是排除个人主观的感情,依循法律逻辑,合理地从法律之立场,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台湾)王泽鉴【案例】王老汉杀死亲生儿子王老汉的儿子是一横行乡里的恶霸,在
本文标题:XXXX版思修课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12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