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理论 > 配气相位教案(完美版)
1授课教案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配气相位教师:时间:2013年10月20日课题: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配气相位授课形式:班级授课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教材任务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与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对比,形成理论与实际的区别,更好的掌握配气相位知识点。教学目的要求:1、熟悉配气相位的概念、会看配气相位图2、掌握气门早开晚关的优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配气相位图,2、配气相位的五个角度。难点:气门重叠角教学准备: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3分钟)1.四缸发动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一般需要进行几个冲程,每个冲程曲轴转过多少角度?(四个冲程,180°)2.发动机配气机构的功用是什么?二、课题引导(5分钟)理论上讲进、压、功、排各占180°,也就是说进、排气门都是在上、下止点开闭,延续时间都是曲轴转角180°。为了提高发动机2的换气效率,我们需要增加气门打开的时间,那么气门实际开启时间该如何表示?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学习下面的内容:活塞运动曲轴转角进气冲程从上止点到下止点↓0-180°压缩冲程从下止点到上止点↑180-360°做功冲程从上止点到下止点↓360-540°排气冲程从下止点到上止点↑540-720°三、新课讲授(20分钟)配气相位:以活塞上下止点为基准,用曲轴转角来表示气门开启和关闭的时刻。1.进气提前角(1)定义:在排气冲程接近终了,活塞到达上止点之前,进气门便开始开启。3从进气门开始开启到上止点所对应的曲轴转角称为进气提前角(或早开角)。进气提前角用α表示,α一般为10°—30°。(2)目的:进气门早开,使得活塞到达上止点开始向下运动时,因进气门已有一定开度,所以可较快地获得较大的进气通道截面,减少进气阻力。2.进气迟后角(1)定义:在进气冲程下止点过后,活塞重又上行一段,进气门才关闭。从下止点到进气门关闭所对应的曲轴转角称为进气迟后角(或晚关角)。进气迟后角用β表示,β一般为40°—80°。(2)目的:利用压力差继续进气:活塞到达下止点时,由于进气阻力的影响,气缸内的压力仍低于大气压,进气门晚关,利用压力差可继续进气。3.排气提前角(1)定义:在作功行程的后期,活塞到达下止点前,排气门便开始开启。从排气门开始开启到下止点所对应的曲轴转角称为排气提前角(或早开角)。排气提前角用γ表示,γ一般为40°—80°。(2)目的:利用气缸内的废气压力提前自由排气,恰当的排气门早开,气缸内还有大约300kPa-500kPa的压力,作功作用已经不大,可利用此压力使气缸内的废气迅速地自由排出。4.排气迟后角(1)定义:在活塞越过上止点后,排气门才关闭。从上止点到排气门关闭所对应的曲轴转角称为排气迟后角(或晚关角)。排气迟后角用δ表示,δ一般为10°—30°。(2)目的:利用缸内外压力差继续排气,活塞到达上止点时,气缸内的压力仍高于大气压,利用缸内外压差可继续排气。5.气门叠开角定义:由于进气门早开和排气门晚关,就出现了一段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的现象,称为气门叠开。同时开启的角度,即进气门早开角与排气门晚关角的和(α+δ),称为气门叠开角。4四、重点总结(5分钟)相位角角度大小作用进气提前角α一般为10°~30°提前进气进气滞后角β一般为40°~80°继续进气排气提前角γ一般为40°~80°提前排气排气滞后角δ一般为10°~30°继续排气气门叠开角α+δ为20°~60°五、思考讨论(2分钟)从配气相位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气门叠开角α+δ,那么图上的另外一个β+γ是不是气门叠开角呢?六、课堂练习(4分钟)1.根据配气相位图,进气的总时间为(),排气的总时间为(),气门叠开的时间是()。2.进、排气门在排气上止点时()。A.进气门开,排气门关B.排气门开,进气门关C.进、排气门全关D.进、排气门叠开3.高速发动机为了提高充气和排气性能,往往采用增加进气提前角和排气延迟角的方法,以改善发动机性能。()七、布置作业(1分钟)某发动机的进气提前角是10°,进气延迟角是45°,排气提前角是40°,排气延迟角是12°,画出该发动机的配气相位图,并回答进、排气门为什么要早开晚关?5八、板书设计配气相位理论分析实际分析活塞运动曲轴转角定义:以活塞上下止点为基准,用曲轴转角来表示气门开启和关闭的时刻。优点:使进气更加充分,排气更加彻底。进气提前角α10°~30°提前进气进气从上到下↓0-180°进气滞后角β40°~80°继续进气压缩从下到上↑180-360°排气提前角γ40°~80°提前排气做功从上到下↓360-540°排气滞后角δ10°~30°继续排气排气从下到上↑540-720°气门叠开角α+δ
本文标题:配气相位教案(完美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130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