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5章网络计划技术双代号网络计划单代号网络计划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网络计划的优化主要内容:网络计划编制时间参数计算计划优化调整学习要求:了解网络计划技术的内容组成;掌握双代号、单代号网络图的组成方法;掌握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的编制方法;掌握从时标网络计划中判读时间参数的方法;掌握网络计划优化、控制的原理及方法。网络计划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系统分析和优化技术。它来源于工程技术和管理实践,又广泛地应用于军事、航天和工程管理、科学研究、技术发展、市场分析和投资决策等各个领域,并在诸如保证和缩短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节约资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国引进和应用网络计划理论,除国防科研领域外,以土木建筑工程建设领域最早,并且在有组织地推广、总结和研究这一理论方面的历史也最长。网络计划技术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系统管理的极为有用的方法论。一、网络计划的几个定义1、网络图:是由箭线和节点按照一定规则组成的、用来表示工作流程的有向、有序网状图形。2、网络计划:用网络图模型表达任务构成、工作顺序并加注工作时间参数的进度计划。3、网络计划技术:用网络计划对工程的进度进行安排和控制,以保证实现预定目标的科学的计划管理技术。二、网络计划的发展15.1概述(1)发展历史A、横道图,也称甘特图(HenryGantt)。按比例绘制,直观简洁,适合于简单的项目。图4-1B、1956年,美国杜邦化学公司——关键线路法(CriticalPathMethod,CPM)。运用于化工厂的建造和设备维修。125---7C、1958年,美国海军军械局舰载洲际导弹项目——计划评审技术(ProgramEvaluationandReviewTechnique,PERT)(使设计任务缩短2年)D、1965年,华罗庚将网络计划技术引入我国。E、1978年后,广泛应用。————与决策论、排队论、控制论、仿真技术等相结合————应用领域不断拓宽————计算和优化软件(专业软件公司),如:MicrosoftProject2004PrimaveraSystemsInc.P3(2)网络计划技术的分类第一种模式:逻辑关系肯定型,时间参数肯定型。第二种模式:逻辑关系肯定型,时间参数非肯定型。第三种模式:逻辑关系非肯定型,时间参数肯定型。第四种模式:逻辑关系非肯定,时间参数非肯定。图4-3第三种模式例根据工作逻辑关系和时间参数的不同,分为四种模式:(3)主要特点A、明确表达各项工作的逻辑关系B、通过时间参数计算,确定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C、掌握机动时间,进行资源合理分配D、运用计算机辅助手段,调整与控制三、网络计划的基本原理第一步:绘制施工网络图,用以表述一项工程的各个施工过程的顺序及它们间的逻辑关系。第二步:分析计算各施工过程在网络图中的地位,通过计算找出决定工期的关键施工过程和关键线路。第三步:按选定目标不断改善网络图,得到最优方案,力求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效益。第四步:付诸实施,在执行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简单、清晰、形象、易懂、使用方便;四、网络计划与横道计划的比较施工过程施工进度(天)2468101214161820支模10人绑钢筋15人浇混凝土10人优点:可以直接在图中进行各项资源需要量统计。102510劳动力动态消耗图不能直接反映各施工过程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逻辑关系;施工过程施工进度(天)2468101214161820支模绑钢筋浇混凝土缺点:不能明确指出那些工作是关键工作,那些工作不是关键工作;不能计算各工作的时间参数,看不到计划的潜力;不能应用计算机进行调整和优化。四、网络计划与横道计划的比较施工过程施工进度(天)2468101214161820支模绑钢筋浇混凝土1213456支模1绑钢筋1浇混凝土1426支模2绑钢筋2浇混凝土2426四、网络计划与横道计划的比较1213456支模1绑钢筋1浇混凝土1426支模2绑钢筋2浇混凝土2426能全面而明确地反映各施工过程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逻辑关系;优点:通过时间参数的计算,能够找出关键施工过程和关键线路,便于管理者抓住主要矛盾;通过时间参数的计算,可以对网络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四、网络计划与横道计划的比较1213456支模1绑钢筋1浇混凝土1426支模2绑钢筋2浇混凝土2426能够从诸多可行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优点:可以利用计算机绘制、调整、优化网络图,实现计划管理的科学化。四、网络计划与横道计划的比较1213456支模1绑钢筋1浇混凝土1426支模2绑钢筋2浇混凝土2426绘图麻烦、不易看懂,表达不直观缺点:(一)横道计划法优点:简单、明了、直观、易懂;各项工作的起点、延续时间、工作进度、总工期一目了然;流水情况表示清楚,资源计算便于据图叠加。缺点:不能反映各工作间的联系与制约关系;不能反映哪些工作是主要的、关键的,看不出计划的潜力。(二)网络计划法优点:能明确反映各工序间的制约与依赖关系;能找出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便于管理人员抓主要矛盾;便于资源调整和利用计算机管理和优化。缺点:不能清晰反映流水情况、资源需要量的变化情况。五、网络图的基本类型(基本表达形式)1、双代号网络图:又称箭线式网络图,两个圆圈和一个箭线表示一项工作的网状图。2、单代号网络图:又称节点式网络图,一个圆圈表示一项工作,箭线表示该工作与其它工作的相互关系的网状图。挖土23d垫层32d挖土垫层3d2d345网络的基本表达方式1213456支模1绑钢筋1浇混凝土1426支模2绑钢筋2浇混凝土2426(一)双代号网络图ijN-工作名称D-持续时间可以用箭线前后两个节点的编号表示工作如:1-2表示工作“支模1”,2-3表示工作“绑钢筋1”。网络的基本表达方式(二)单代号网络图以节点表示工作,箭线表示工作间的逻辑关系,可以用节点的编号表示工作。如:1表示工作开始,2表示工作A。1St02A23B22A25C16Fin0工作代号工作名称持续时间六、双代号网络图的组成双代号网络图由工作、节点和线路三个基本要素组成。(一)工作工作也称过程、活动、工序,通常分为三种。(一)工作既不消耗时间也不消耗资源的工作――虚工作,虚设的工作,只表示前后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用虚箭线表示。既消耗时间又消耗资源的工作――实工作,用实箭线表示。只消耗时间而不消耗资源的工作――实工作,用实箭线表示。12A334(二)节点(圆圈)含义:节点表示前面工作结束和后面工作开始的时间点,表示工作结束和开始的瞬间,既不消耗时间也不消耗资源。1213456支模1绑钢筋1浇混凝土1426支模2绑钢筋2浇混凝土2426(二)节点类型:起始节点--网络图的第一个节点。代表一项计划的开始,起始节点只有一个。中间节点--位于起始节点和终点节点之间的所有节点。既表示前面工作结束的瞬间,又表示后面工作开始的瞬间。终点节点--网络图的最后一个节点。代表一项计划的结束,终点节点也只有一个。1213456支模1绑钢筋1浇混凝土1426支模2绑钢筋2浇混凝土2426(二)节点节点的编号:从左到右,由小到大;箭尾编号小于箭头编号,即i<j;1213456支模1绑钢筋1浇混凝土1426支模2绑钢筋2浇混凝土2426编码可以不连续,但不可以重复。(三)线路含义:网络图中,从起始节点开始,沿箭线方向连续通过一系列节点和箭线,最后到达终点节点的若干条通道,称为线路。1213456支模1绑钢筋1浇混凝土1426支模2绑钢筋2浇混凝土2426(三)线路类型:关键线路--所花时间最长的线路。非关键线路:除关键线路之外的其他线路称为非关键线路。1213456支模1绑钢筋1浇混凝土1426支模2绑钢筋2浇混凝土2426关键线路至少有一条。位于关键线路上的工作称为关键工作。关键线路常用粗箭线、双线或彩色线表示,以突出其重要性。七、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一)紧前工作、紧后工作、平行工作紧前工作--紧排在本工作之前的工作称为本工作的紧前工作。1213456支模1绑钢筋1浇混凝土1426支模2绑钢筋2浇混凝土2426七、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一)紧前工作、紧后工作、平行工作紧后工作--紧排在本工作之后的工作称为本工作的紧后工作。1213456支模1绑钢筋1浇混凝土1426支模2绑钢筋2浇混凝土2426七、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一)紧前工作、紧后工作、平行工作平行工作--可与本工作同时进行的工作称为平行工作。1213456支模1绑钢筋1浇混凝土1426支模2绑钢筋2浇混凝土2426七、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二)内向箭线和外向箭线内向箭线--指向某个节点的箭线称为该节点的内向箭线。外向箭线--从某个节点引出的箭线称为该节点的外向箭线。57七、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三)逻辑关系工艺关系--工艺关系是指客观存在的先后顺序关系。组织关系--组织关系是指在不违反工艺关系的前提下,人为安排的工作的先后顺序关系。七、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四)虚工作的作用联系作用区分作用断路作用七、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四)虚工作的作用1.联系作用例:A完成后紧后工作为B、C,D完成后紧后工作为C。135426ADBC七、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四)虚工作的作用2.区分作用12AB123AB×√五、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四)虚工作的作用3.断路作用1、先行工作:相对于某工作而言,从网络图的第一个节点(起点节点)开始,顺箭头方向经过一系列箭线与节点到达该工作为止的各条通路上的所有工作,都称为该工作的先行工作。如挖1、垫1、砌1、挖2、垫2都为砌2的先行工作。2、后续工作:相对于某工作而言,从该工作之后开始,顺箭头方向经过一系列箭线与节点到网络图最后一个节点(终点节点)的各条通路上的所有工作,都称为该工作的后续工作。如挖1的后续工作有垫1、砌1、挖2、垫2。(五)先行工作和后续工作
本文标题:网络计划技术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142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