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关于我国公共卫生事业————我的认识公共卫生从字面上来看涉及的内容较广泛,从传染病(如结核、艾滋病、SARS等)的预防、监控和医治,到对食品、药品、公共环境卫生的监督管制,以及相关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免疫接种等方面。它通过组织社区资源,为公众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公共卫生体系的健全关系到一国或一个地区人民大众健康的公共事业。公共卫生是通过评价、政策发展和保障措施来预防疾病、延长人寿命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一门科学和艺术。与普通意义上的医疗服务不同,它是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的服务,但又是一种社会效益回报周期相对较长的服务。它更强调于疾病早期的预防及控制,就像田野中的一棵小树苗当它刚刚从土壤里钻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轻易将它拔去,但当它长成大树时我们却不得不动用更多的力量来去除它。而我们的公共卫生事业便是将一切潜在威胁扼杀在萌芽中,将可能伤害降到最低。但由于没有任何依据证实疾病预防或流行病控制后的收益。在正常状态下公共卫生被媒体和政府忽视,他们看不到可能发生的危险,当发生重大灾难时,他们才意识到加强公共卫生的重要性,但当疾病从记忆中消退时,公共卫生又重新从其脑海中消失,因此公共卫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临床医学的牺牲品。公共卫生是整个社会全体成员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事业。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人类大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健康发展,这就是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寿命的不断延长,而这主要是通过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来体现和衡量的。如果公共卫生状况很差,各种疾病流行失控,健康水平低下,人均寿命短,那么,这个社会中的经济不管如何发达都是没有意义的。公共卫生问题不能解决,直接危害人们的生存,即使经济发展取得一定进步,也会被消耗殆尽。因此,公共卫生本身所具有的意义早已超出了医学科学的范畴,而具有极重要的社会学意义。公共卫生的指标直接标志着人类的生存状况,公共卫生危机就是人类的生存危机。中国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来,特别突出地强调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公共卫生事业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总体情况还不能令人满意。中国公共卫生现状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体系面对十分严峻的挑战。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又一步发展“得益”于2003年爆发的SARS危机。SARS及严重急性呼吸征,始发于广州,初期因缺乏相关认识而未重视,部分地区甚至对疫情隐瞒不报从而造成了感染者的流动,进而导致了疫情的扩展。而疫情的扩展引起了人群的极大恐慌,几乎是谈“咳”色变,十二层口罩,公共场合人心惶恐,人们迷信所谓的“专家权威”。另一方面消毒方法、激素、干扰素、抗病毒药物、中药的滥用,使很多人有了后遗症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社会各方面皆受到影响:学校停课,诸多体育比赛和热身赛被取消、更换主办地或者推迟,原本喧闹的城市变得死气沉沉。而对这场灾难的控制我们靠的也不是疫苗、特效药、消毒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隔离易感人群等。经历了这场“恶战”,人们开始认识到“防大于治”这一理念得重要性,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开始关注和重视公共卫生工作,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健全疫情信息网络;实行定期疫情信息发布制度;提高相关机构的应急处置能力,重大传染病防治的资金投入增大,并完善传染病的反之体系(艾滋病,SARS等)。2009年,面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政府相关部门迅速作出反映:建立并扩大了全国监测网络,覆盖全部地级市;做好科学预案,制修订了近20项甲流防控技术指南;与地方各级疾控中心形成合作机制,加强国际沟通与合作,随时组织专家研判疫情形势,提出对策建议;第一时间研制出技术最优的甲流病毒检测试剂,提供全国监测网络使用,建立以“流感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为重点的信息管理系统。相比非典时期的表现我们做的更快、更好。但亦暴露出了一定的不足:面对这样的突发情况我们是否反应过度了?要求各部门日夜值班并执行零报告制度,给家禽打疫苗,大量囤积个别抗病毒药物。所以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还是有待健全的。据调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的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差异大,而东西部农村亦有较大差别。而我国13亿人口中大部分却是农民,对农村地区的忽略,加上人们对疾病的认知不足及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体系的不完善,必将为日后埋下“隐患”。为了消除这些“隐患”我们需要更系统的体系,需要政府政策向导,稳健的法律、法规,充足的经费,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研究,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及全社会的关注与参与。然而公共卫生事业仅仅依靠这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就足够了么?他们毕竟是人群中的少数能力有限而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将传染病信息和预防控制方法告诉每个人。只有当每个个体知道如何科学地保护好自己,才能自然地切断传播途径,预防疾病的发生。例如:对于SARS、AIDS和高致病性人禽流感这样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的疾病,最迅捷的方法就是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去帮助人们改变自己不健康的行为,有效地阻断疾病的传播。这些少数者则像是一股微风,他们向哪个方向吹象征着人们行动方向的旗才会像哪个方向飘。因此他们的决策显得尤为重要,而现今公共卫生决策往往是根据短期需求来进行,不是依据长期研究的成果。公共卫生决策常常是围绕危机,热点问题和有组织的利益集团的关注点而进行的而这一体系建设中的各种项目的设立和决策的正确与否,却可以影响到几万人,几十万人,几百万人,几千万人乃至全球人民的健康和安全。在此方面近年来新兴的偱证公共卫生理论凸显出了其优越性,偱证公共卫生是整合科学为基础的干预和社区优先选择以改善人群健康的过程即所有医学干预都要建立在严格的研究增距之上。因此为避免不该犯的错误,提高公共卫生体系的效率和效益我们必须坚持循证公共卫生决策。近几年来科学和技术的迅猛进展,相关政策的实施及知识的普及,人群公共卫生意识的提高,为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提供了改善实践的史无前例机会。但要建设一个高效、可靠、敏感、科学的公共卫生体系,我国公共卫生应对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正如Winslow说的“我们没有权力去抱怨,但我们有责任和其他人一起让这个世界恢复到正常的秩序。我们除了为了生存,还有什么呢?”是的只有当我们远离一切危机的时候,我们才能不为生存的问题烦扰,才能正正的安居乐业。“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努力吧安医的上医们,向着我们勾画的美好蓝图出发!
本文标题:公共卫生征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144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