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18高考 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形象 课件 (共47张PPT)
2018高考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形象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考题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形象的能力。通读全诗,我们可以看出,《咏山泉》既是一首别致的山水诗,其独特的艺术技巧可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媲美:全诗形象生动,画面清新鲜丽,诗人既泼墨渲染,又精雕细刻,把清泠丰溢的山间清泉逼真地展示于读者面前。同时它还是一首有所寄托的咏物诗。考题1【解析】作品采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名”,说山泉的“无人问”;写山泉的“恬淡”,说山泉的“长自清”。这一切,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了了可观,耐人回味。在回答此题时,我们要尤其注意此诗作为咏物诗所体现出的特点。考题1【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考题1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晁端友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考题2【解析】此题既然要求分析“乌”和“马”两个意象的作用,那么这两个意象之间必然有一定的相关性。从原诗中我们可以提取的两个相关意象是“栖乌”和“疲马”,再结合两个意象所处的语境,乌鸦能在“残日”之时暮归“寒林”,而“疲马”于冷雨之夜却还在啮着残刍,可见这两个意象之间有一定的对比性。考题2【解析】这两个意象与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又有什么联系呢?细读全诗,我们不难勾勒出这样一位人物景象:在凄风冷雨的夜里,伴着壁上灰暗的灯光,疲惫漂泊的游子,愁闷落寞,辗转难眠。可见归巢的“乌”和疲倦的“马”这两个意象正是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在外的落寞与疲倦。考题2【参考答案】诗中的“乌”和“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归,疲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乌”和“马”,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凄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情。考题2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骆宾王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简析本诗主人公的形象,说说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考题3【解析】回答诗歌鉴赏题,要善于在细读全诗的过程中提炼答题信息。本诗开篇便交代“侠客”远赴边塞的背景,以战事之紧急突出“侠客”的急国之难与爱国热情。紧接着颈联和颔联极尽夸张之能事写侠客武技的高超,“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以百步穿杨、花照玉鞍、弯弓如满月、剑光如连星等来烘托映衬“侠客”射艺、骑术、剑术的样样精通,使得其飒爽英姿跃然纸上。考题3【解析】尾联“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反用荆轲刺秦王的典故,写此“侠客”不学彼侠客,其含意新中见奇,独到过人。通过全诗赏析,最后我们可以提炼的关于“侠客”形象的信息有:“爱国”“武艺高超”,诗人在描述其形象时所用的主要手法则是“侧面烘托”。考题3【参考答案】诗歌的主人公是一个侠客形象(步骤一,直奔题目)。他豪爽而又雷厉风行,有很高的爱国热情与牺牲精神,有高超的武艺和勇于拼搏的大无畏精神(步骤二,分析形象)。作者采用烘云托月(答侧面描写、侧面衬托也可以)的手法刻画这一形象,如借写骑马弯弓侧面衬托侠客英姿飒爽、光彩夺人的形象(步骤三,说明手法及作用)。考题3《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明确提出,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具有一定的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在选修课程考查要求中,再一次提出考生要具备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并要求学生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领悟作品丰富内涵。因此,鉴赏诗歌的形象肯定是高考重点考查内容,2011年全国共计十七套高考题中,有十一套直接或间接考查了诗歌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主要包括三个内容:1.诗歌中描写的意象。2.诗歌中表现的意境。3.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人形象、诗中人物形象)1.分析诗歌意象的方法。诗歌意象的分析,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1)找意象。如《山居秋暝》一诗中的意象有:“空山”“新雨”“明月”“清泉”“竹”“莲”等。(2)析意象。首先抓住意象本身的特点进行分析。山:幽静;雨:清新;月:皎洁;泉:清澈;竹、莲:高洁。然后抓住对意象的描摹分析。即意象前后的形容词或动词,有突出事物特征的作用。“空”“新”“明”“清”“喧”“动”更渲染突出了“幽静”“清新”“皎洁”“清澈”的特点。1.分析诗歌意象的方法。诗歌意象的分析,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3)综合意象的共同点。《山居秋暝》一诗通过意象,描绘了雨后山中宁静淡雅、清新质朴的景色。(4)分析寄托在意象上的情感。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寄托了作者对宁静淡雅、清新质朴生活的向往,折射、反衬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2.分析诗歌意境的方法。“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高度融合,是优秀诗歌作品必须达到的一种艺术境界。分析意境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和步骤进行。(1)抓住意象特征。(2)抓关键词分析。(3)分析画面特征。(4)归纳意境特点。(5)分析意境流露的情感。2.分析诗歌意境的方法。【例】分析韦应物《滁州西涧》一诗的意境。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分析】①抓住意象特征。意象本身有细腻、娇弱、硕大、繁密等不同的美学特征。这首诗中的意象有“幽草”“溪涧”“黄鹂”“深树”“野渡”“孤舟”,给人一种清幽寂静之感。2.分析诗歌意境的方法。【分析】②抓关键词分析。诗歌中描述意象、修饰动词的形容词常为关键词。“幽”“深”等词语,更点染了清幽寂静的特点。“独”字关键,“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自”字关键,“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在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2.分析诗歌意境的方法。【分析】③分析画面特征。品读诗歌,需要想象。我们可以想象诗歌画面空间的宏阔与狭隘、色调的清丽与灰暗、声音的动听与磅礴。通过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特征来理解意境。这首诗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幽雅的景致。2.分析诗歌意境的方法。【分析】④归纳意境特点。诗的前两句,以“幽草”“深树”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寂静,而“生”和“鸣”两个字,又在静中透出动感。诗的后两句写傍晚时的雨中景色,动中有静。“野渡无人舟自横”,表现了一种荒凉寂静的意境。⑤分析意境流露的情感。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的胸襟和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3.分析诗歌意境的答题思路。(1)描述诗歌的意境。(2)概括意境的特点。(3)理解意境中作者寄托的感情。3.分析诗歌意境的答题思路。【例】如简要分析《绝句二首•其一》一诗的意境。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3.分析诗歌意境的答题思路。【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①)。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②)。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③)。4.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塑造。(1)细节刻画。如《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通过细节“爱”“搔首”写出了青年男女相会,女子的调皮、聪颖,男子的焦急神态。又如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却把青梅嗅”这一细节,展现了少女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4.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塑造。(2)景物烘托。通过景物的描写烘托人物形象。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两句“鸟飞绝”“人踪灭”描写了天寒地冻的环境,烘托了一个不畏严寒,不怕孤独的孤傲的渔翁形象。诗歌借这一形象,寄托了作者被贬之后不同流合污、超然物外的思想情感。4.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塑造。(3)比喻象征。咏物诗往往以托物言志的手法塑造形象。如虞世南《蝉》:“垂纟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喻着品行高洁清远的人格。隐喻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声名远播。4.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塑造。(4)自况自比。如杜甫《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诗歌写孤雁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对它同伴的想念。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流露出自己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的生活。作者以孤雁自况,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4.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塑造。(5)抒情主人公形象。古代有些诗歌,我们看不到形象,但总能够感觉到一个抒情主人公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读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感动。5.分析人物形象答题。(1)刻画人物的技巧。(2)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3)形象的特征。(4)形象表现出的意义(寄托情感、揭示社会意义)。题一:《临江仙》徐昌图(1)上阕“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两句,通过哪些意象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参考答案】作者通过烟柳、淡云、孤雁、寒日、暮天五个意象的描写,写出了空落、孤单、凄凉的意境。题一:《临江仙》徐昌图(2)下阕是否与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写了离人不堪离别之苦,借酒浇愁;两者都设想了酒醒后的情景,通过虚写,突出了孤独无依、凄苦难耐之感。题二:《悲秋》黄公度(1)颈联中“山鸟”和“井梧”是带有喻意的艺术形象,请指出“山鸟”和“井梧”分别喻指哪类人。【参考答案】“山鸟”喻指那些只求一时的欢乐和和平、沉湎于偏安局面的权贵们;“井梧”喻指那些看到暂时繁荣背后隐伏着危机的、关心国家命运的有识之士。题二:《悲秋》黄公度(2)黄公度的这首《悲秋》格调高致,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一般古人写悲秋大多从自己的身世经历诉离情,写别恨,寄愁思,多作“儿女悲”的个人感慨,而本诗却借悲秋抒发忧国之思,表现了诗人个人得失不萦于怀的豪迈气度和胸怀天下的伟大抱负。题三:《西江月•秋兴》程馞(1)这首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山翁”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简析。者的形象。【参考答案】①通过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塑造了“山翁”怡然自安,超然自处的隐逸者的形象。题三:《西江月•秋兴》程馞②“招”与“笑”,可见作者与“山翁”关系的亲密;“笑指菊花开遍”,可见二人共同的高雅的情趣。作者正是通过“山翁”这一形象的塑造,传递出自己向往田园山水的隐逸情怀,高洁的品性。题三:《西江月•秋兴》程馞(2)这首词下阕描绘了哪几幅图景?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描绘了竹树潭烟、渔船下滩、芦花隐船三幅图景。题三:《西江月•秋兴》程馞②叠词:“重重”写出“竹树”浓密蓊郁之态;“点点”营造“潭烟”轻盈迷蒙之境。对偶:“隔岸”“近溪”远近对举,“重重”“点点”叠词增韵,“竹树”“潭烟”相对,写出景色清幽静谧之美。③远近结合:“隔岸”远观,“近溪”体察,更显景物的和谐有致,幽美雅静。动
本文标题:2018高考 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形象 课件 (共47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152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