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4届高三一轮复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三、种群增长曲线1.模型构建的形式、步骤及意义(1)表现形式及意义通过和数学方程式表现种群数量变化,属于模型,可以用来描述、和种群数量变化。(2)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曲线图数学解释预测合理的假设数学检验和修正群落的结构本节聚焦群落特征:1、物种丰富度2、种间关系3、空间结构4、群落演替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例:一个池塘中的鱼类是一个种群,还是一个群落,或都不是?包括这个区域内所有有生命的物质群落的概念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特征: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结构等。群落的物种组成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你能从物种组成上说出二者的区别吗?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愈长,生物种的数目愈多,群落的结构也愈复杂。从热带到极地生物种数变化?武夷山西伯利亚低等植物840种低等植物670种高等植物2888种高等植物139种动物5000种动物1000种脊椎动物475种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我国南方北方群落的变化?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苔原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不同群落其优势种不同。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P75页采集方法:取样器取样丰富度统计方法:1.记名计算法2.目测估计法一、群落的物种组成2、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不同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D.丰富度越多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2、下列属于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A.群落的物种组成B.群落中各生物的种间关系C.群落的空间结构D.群落中物种的数目AA迁移拓展3.(2010·天津理综,5)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草原类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植物总种数16010080平均种数(种数/米2)201810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2000900200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25.049.178.0据表可以确认的是()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D解析在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类群的丰富度或种群密度时,应做到随机取样;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不一定均大于荒漠草原,如某种旱生植物;从表格中只能看出草甸草原单位面积的产量高于典型草原,但典型草原的总面积可能要比草甸草原的总面积大;从表格不难看出,草甸草原旱生植物的种数约为160×25.0%=40种,典型草原旱生植物的种数约为100×49.1%=49种,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种数约为80×78.0%≈62种,故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答案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互助:种内斗争: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护犊行为、争夺食物、空间、配偶的行为白蚁与鞭毛虫、菟丝子与豆科植物、大小两个种的草履虫青蛙与昆虫、育雏行为大豆与根瘤菌病毒与宿主狼和羊种间互助种间斗争种间斗争、互助均有利于种群的进化二、种内与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现象。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的现象。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分开至少一方不能独立存活。三、群落中的种间关系捕食生物数量时间生物A生物BAB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数量上“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生物A为被捕食者,生物B为捕食者例如:蛔虫、绦虫、血吸虫等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内;虱和蚤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表;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部。生物数量时间A宿主(寄主)B寄生虫体表寄生体内寄生BABA如果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竞争关系,则可表示为:生物数量时间生物A生物B生物A生物BCAB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共生关系:生物A生物B生物数量时间ABAB切叶蚁与真菌地衣突破考点提炼方法考点98种间关系的比较类型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互利共生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豆与根瘤菌;人和大肠杆菌;白蚁与鞭毛虫等寄生略对宿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宿主会生活得更好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竞争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同一培养液中大小两种草履虫;牛与羊;水稻和稗草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羊和草;狼和羊特别提醒1.上述各种关系都有利于种群的进化。捕食对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从种群角度都是有利的。2.共生与寄生都是种间关系,且共同生活在一起,但共生是双方互利共生,寄生是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有害。3.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b.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4.捕食是一种弱肉强食现象,广义捕食主要指大型肉食动物捕食小型动物的食肉行为以及草食动物的食草行为。而寄生是弱者依附于强者的现象,寄生生物(寄生者)主要从宿主(被寄生者)的体表或体内吸取营养,寄生生物一般能给宿主造成慢性伤害,但不能立即杀死宿主。5.种内斗争为种内关系,竞争(不同种生物争夺同种食物或生活空间的现象)为种间关系,种间斗争包含竞争,而生存斗争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之一。很明显,生存斗争内容更丰富,既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又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图示如下:A代表生存斗争、B代表种内斗争、C代表种间斗争、D代表竞争。1、下列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迁移拓展2、唯一能为丝兰传粉的丝兰蛾,以丝兰的花蜜为食,雌蛾只有把卵产在丝兰子房内,幼虫才能发育。丝兰蛾与丝兰的关系()A.共生B.竞争C.寄生D.捕食3、采蜜的蜜蜂回巢后便围绕蜂房以跳舞的方式将发现的蜜源告诉同伙,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A.种内互助B.种内斗争C.互利共生D.竞争AA(1)判断A~D四组生物的对应曲线: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2)造成②中出现的现象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3)④与②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四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5)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4.下图①~④分别为A.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兔先增加(失去天敌),后减少(受食物、空间等制约)答案(1)③②①④食物竞争,使一种(大)草履虫死亡(饿死)寄生关系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②和④答案(1)③②①④(2)食物竞争,使一种(大)草履虫死亡(饿死)(3)寄生关系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4)②和④(5)兔先增加(失去天敌),后减少(受食物、空间等制约)解析根据图形分析,一般来说共生是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捕食是两种生物一种增多(减少),另一种也随着增多(减少);竞争是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寄生可能使宿主数量减少但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返回纠错笔记①互利共生曲线——同步变化(同生共死)。②捕食曲线——不同步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③竞争曲线——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下降甚至降为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④两种生物甲和乙以同一植物为食,但取食的部位不同并不构成竞争关系——如09全国理综: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例09年江苏卷中人吃玉米籽粒,而牛吃秸秆。对位训练1.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A.捕食关系,N1为捕食者,N2为被捕食者B.捕食关系,N2为捕食者,N1为被捕食者C.竞争关系,N1为竞争中的胜利者,N2为失败者D.共生关系,N1、N2彼此依赖,相互有利提示据最高点确定捕食者和被捕食者。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两物种的关系。从曲线可以看出,两曲线发生周期性变化。分析曲线的每一个周期,发现总是N1种群数量增长以后,N2种群数量随之增长,说明N2以N1为食物。两个种群若存在竞争关系,一个种群的增长可导致另一个种群的减少。两种群若存在共生关系,则两曲线呈平行关系。答案B题组三生物之间的关系5.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双选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B.b越小,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C.d<b时,M与N竞争激烈D.M、N将呈现“J”型增长BC解析A选项中,仅从食物关系来看,曲线不重叠时,M与N无竞争关系,但是二者在其他生存资源上可能会发生重叠而产生竞争关系,所以仅凭曲线是否重叠不能确定二者是否存在竞争。B选项中,b越大说明该生物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适应能力越强。D选项中,M、N两个种群数量受环境因素以及其他生物因素的影响,呈现“S”型曲线。C选项中,d<b时,两种生物的食物种类重叠部分增多,竞争会加强。答案BC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植物:动物光照强度栖息空间食物条件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四、群落的空间结构意义: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如阳光、空间、营养物质等)的能力。垂直结构的概念:是指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层现象。它是群落中各植物间及植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森林中鸟类分层现象示意图林冠杜鹃等中层啄木鸟等下层画眉等生物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遍。动物之所以有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池塘生物群落中,荷花、芦苇等将茎叶高高地挺出水面;睡莲、满江红、浮萍等浮于水面;金鱼藻等则生长于水底。鲢鱼在水体浅层、鲩鱼在中层、青鱼、虾、蚌等在水底,泥鳅、鳝鱼等则在水底淤泥中生活。水域中,某些水生动物也有分层现象。比如湖泊和海洋的浮游动物即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影响浮游动物垂直分布的原因主要决定与阳光、温度、食物和含氧量等。不同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区现象水平结构水平结构的特点:植物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镶嵌性。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分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高度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水平结构的分段是由于环境的光、热、水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的选择造成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不同种生物的分布差异。同种生物的不同不能构成垂直结构或水平结构。2、关于生物群落的结构,以下不正确的是()A.在垂直方向,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C.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1、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植物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们能()A.有效避免竞争B.合理利用环境资源C.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D.以上都正确CD迁移拓展检测落实体验成功题组一群落的结构与丰富度1.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
本文标题:2014届高三一轮复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170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