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页共71页第2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第2页共71页高考定位一、考纲考点1.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二、考纲解读1.了解君主专制政体与君权逐步强化的过程。2.了解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及相权的不断调整。3.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概况。4.了解行省制度的内容及影响。5.了解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6.了解军机处的设置、特点及意义。7.了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第3页共71页教材梳理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皇权专制(1)创立:秦始皇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2)特点①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②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3)弊端: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影响国家政治决策的合理性。(4)演变: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第4页共71页2.君权与相权(1)调整原因①防范宰相擅权。②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③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第5页共71页(2)调整措施西汉①汉初继承秦制,丞相掌握朝廷中行政实权。②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打击相权。③组成“中朝”参与决策,与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外朝”对应。唐代①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唐初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②后来,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的身份也等同于宰相,相权有所分散。宋代①设置中书门下,长官职务相当于宰相。②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散宰相权力。(3)结果:君权逐步加强,相权被分散和削弱。第6页共71页3.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秦代:在中央政府和郡一级的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2)汉代①地方: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监察地方政治。②中央:御史大夫主管的机关是当时最主要的监察机构。(3)发展:汉代以后,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健全,历朝都有御史台、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第7页共71页(4)认识①作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②局限: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监察官员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第8页共71页4.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1)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2)察举制①含义: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②实施:汉武帝曾下诏策试贤良;魏晋南北朝时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选拔官吏。③评价:体现出封闭的特征,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第9页共71页3)科举制①含义:是考试选官的制度。②实施:隋唐以后成为历朝主要的选官制度,明清时期演化为八股取士。③实质:是一种将人才诱入最高掌权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第10页共71页④评价a.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b.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及文化素养,提高了行政效率。c.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d.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看,有一定的合理性。第11页共71页5.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1)秦汉:郡、县两级。(2)唐代:道、州、县三级。(3)宋代:路、州、县三级。(4)元代:设立行省制度。(5)明清:依然沿用行省设置。第12页共71页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1.内阁制度的形成(1)原因:朱元璋废丞相职位,导致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2)设立: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3)职权: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受司礼监的太监牵制。(4)实质: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第13页共71页2.军机处(1)设立①原因:清朝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②权力:由单纯处理军务逐步扩大到处理其他政务。(2)地位: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3)特点①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②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③政治决策封闭性的特征更为明显。第14页共71页(4)影响①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②其建立与密折制的推行,明显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第15页共71页课堂探究思维深化第16页共71页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1)君主专制:一方面,在政治上的体现是帝位终身制、皇位世袭制,渗透着宗法制的原则。另一方面,皇权至上,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于一身,从而保证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2)中央集权制:最根本的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政令。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3)官僚政治:这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派生物。一方面,中国官僚政治的特点是官为君设,即所有官员都要听命于皇帝,从而赋予官僚政治浓厚的人治而非法治色彩。另一方面是从选拔官员的程序、内容和对象,以及对官员的监察来看都是与皇帝意志相统一的。第17页共71页二、如何正确评价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第18页共71页(1)三省六部之间,职权既相互牵制和监督,又分工合作,提高了办事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央政令的失误。(2)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使秦汉以来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3)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标志着唐朝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封建政治制度成熟,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沿袭。第19页共71页三、古代监察制度有何特点?如何认识其作用?(1)特点:①监察出于皇权,维护皇权。皇帝是最高统治者,直接控制监察大权。所以古代监察官员是皇帝的耳目,是加强皇权的工具。②监察机构独立自成系统,自上而下垂直管理,与各级行政机构相分离。③监察制度以小制大,以内制外。监察官员级别不高,但职权很大,如汉朝刺史,易受皇帝控制。④对官吏的监察渗透于考核、奖惩制度之中。第20页共71页(2)①积极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使古代吏治的腐败得到整顿,同时对于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和封建王朝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安宁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②局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都是围绕中央集权制度而实行的,在这种制度下,监察机构能否运转正常,与封建君主的治国方略与个人素质密切相关;其监察权力来源于皇帝,为专制君主服务,为君主意志的体现,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王朝固有的内在矛盾,挽救不了封建制度消亡的历史命运。第21页共71页四、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体现了怎样的演变趋势?有何积极作用?(1)趋势:①由以家世、门第为选拔标准,逐渐演变为以学识、才能为选拔标准。②由地方评议.推荐的方式逐渐演变为以考试作为选拔的主要依据。(2)作用:①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员的权力,从地方豪门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和多民族国家的巩固。②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推动了中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第22页共71页五、郡县制与行省制的异同。(1)不同点第23页共71页2)相同点作用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地位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巩固封建统治第24页共71页六、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积极影响: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对于稳定和重建封建统治秩序、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粉碎内部分裂叛乱、抵御外来入侵、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25页共71页(2)消极影响①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明末清初以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③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第26页共71页视角二,典例剖析例1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员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中强调要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回顾历史,汉武帝设刺史,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A.分割地方权力B.对地方官的监察C.发挥文官作用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员,通判负责监察州郡长官。第27页共71页练习1(2011·烟台模似)学习历史必须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而当今网络盛行的“恶搞”却违背此精神。如有人恶搞《水浒传》,为“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设计了多种方案,来对抗欲霸占其妻的高衙内。根据宋朝的制度,指出下列哪一种方案是最不可能实现的()A.向统领禁军的“三司”(三衙)申诉B.向负责军务的枢密院申诉C.发动禁军部下反抗朝廷D.凭高超功夫暗杀高衙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宋代实行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林冲作为统兵将领无权调兵,调兵权归枢密院。答案:C第28页共71页例2关于明朝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A.仿效元朝中央机构设置B.地位最高的中央行政机构C.君权和相权矛盾斗争结果的替代品D.到清朝即被废止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朝内阁制度的掌握。A、B、D三项都缺乏史实依据,予以排除。C项反映了明朝内阁制度恰恰是丞相制度被废除后,明朝统治者对无法独自处理众多国家事务而被迫选择的补救措施。答案:C第29页共71页练习2历史学家钱穆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据此,可以作出的合理推断是()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B.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C.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D.丞相制度经过六百多年才被废除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相关内容的准确理解。明太祖废除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由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实现了统“政府”于“王室”之下。A、C、D三项所说与史实不符。答案:B第30页共71页视角三,热点关注【热点链接】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强调,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31页共71页第32页共71页回顾历史,封建官僚体制虽历经变化,但是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皇帝对于官吏有奖赏和惩办的权力,有提拔和贬斥的权力,也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子”和“奴才”的关系。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的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这对当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很好的史学借鉴作用,会成为命题者关注的问题。第33页共71页例3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设立军机处处理政务C.授予内阁阁臣以票拟权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解析:由于废除丞相,明太祖不得不事必躬亲,为此,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答案:A第34页共71页练习3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A.丞相制度防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C.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答案:B解析: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皇权与相权之争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下的一对基本矛盾。丞相制度并不一定会导致社会混乱。应选B。第35页共71页反思归纳警示易错理思路乱阵明途·明失误防范对策第36页共71页【方法与技巧】历史上重大事件发生的主要目的、根本目的、直接目的等问题也是高考常考查的问题之一,而这类问题有时很难说清楚,必须通过大量练习,总结并掌握了技巧,此类问题才能迎刃而解。第37页共71页例4如图是清朝的军机处,它的设置,是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的标志,然而军机处设置的直接目的是()第3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177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