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高三历史课件: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
一、古代的中学西传1、秦汉文明开始走向世界2、隋唐文明基本形成了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3、宋元文明西传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4、明清文明日趋衰弱,开始了解一些先进的外来文化1、秦汉文明开始走向世界(1)原因:A.秦汉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社会制度先进,封建经济繁荣,科技文化发展,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正式开通于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便利了中外之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1、秦汉文明开始走向世界(2)表现中华文化从东、南、西三个方向与外部世界展开了多方面、多层次的广泛交流,汉朝政府的外交活动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开始突破周边近邻范围,走向西亚、欧洲和北非,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两汉之际,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中国的铸铜、制铁技术、制漆技术和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分别传往日本、朝鲜和越南。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来华,实现了中国和欧洲国家之间的直接友好往来。(3)影响:以秦汉文明为中心的东亚文明和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方文明的首次交往,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初步确立了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系统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至今在世界上仍有影响,如汉人、汉学等2、隋唐文明基本形成了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1)原因:A.隋唐使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唐朝的国际声望具有很强的吸引力。B.隋唐对外交通发达,“西北陆路”和“东南海路”同时并举。C.统治者实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鼓励外商来华。(2)表现P88A.全面繁荣的文化(地位:全面繁荣博大精深、承前启后源源流长、光照四邻,影响深远)B.对新罗、日本、印度、大食的影响3、宋元文明西传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1)原因: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我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用于航海和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运用是最为突出的重大成就,对外贸易空前兴盛,东至朝鲜、日本,西至非洲的一些国家。(2)表现:北宋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西传埃及和欧洲,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便利了文化知识的传播;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北宋时普遍使用,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冶金业的发展,并将骑士阶层炸的粉碎。(3)影响:它促进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三大发明在中西出现了不同的用途:它促进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印刷术对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宗教文化的重要武器;指南针完成了环球航行,并由此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火药和火药武器改变了欧洲的作战方式,促进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在中国仅仅用于开矿、看风水和驱邪。这充分说明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其西传:1.造纸术:(1)西汉出现丝絮纸和麻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2)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制成了植物纤维纸。(3)造纸术于6世纪初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并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2.印刷术:(1)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2)五代有了雕版印刷的整部书籍。(3)宋代雕版印刷业很发达。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4)元朝出现锡、木活字。后来又有铜、铅活字印书。(5)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3.指南针:(1)战国时期发明“司南”。(2)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南,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3)南宋时指南针传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国,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并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4.火药:(1)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2)北宋时火药已广泛用于军事领域。(3)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4)13世纪中期,火药传入阿拉伯,后来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4、明清文明日趋衰弱,开始了解一些先进的外来文化(1)原因: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头脑;闭关锁国的政策妨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中国脱离了世界。(2)表现:中国的传统科技依然走在世界前列,出现了三大总结性的科技著作,但未能在此基础上产生近代科技;(西学东渐)新航路开辟后,西方传教士为实现顺利传教的目的,宣传西方文化知识,使我国和西方思想文化进行直接的接触和交流。★明清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表现、差异、及原因历史上两次”西学东渐”•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1840---1919年的”西学东渐”二、近代的西学东渐1.西学概念西学,泛指当时西方的科技、文化、思想;东渐,意为向东方逐渐传入、渗透。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也就是传统与西化相斥相纳的历史。八十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在认识世界的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新旧之争;有吸收,也有拒斥;有拿来主义,也有先入为主;有水乳交融,也有囫囵吞枣。2..西学东渐的历程(1)两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为第一阶段,主要学习以“船坚炮利”为核心的西方物质文明;从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是第二阶段,主要学习以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为核心的西方精神文明。(2)三个层次:技术成果(器物层);相关社会支持系统(制度层);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气质等(思想层)。(3)具体表现(洋务运动.戊戌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4)特点:①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②以西学为主要途径,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主流。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④都有继承和发展的联系;体现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⑤没有形成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成熟的理论体系,没有为中国革命找到正确的方向和出路。⑥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道路,其中最重大的选择是将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土地,使中国有了最先进的革命指导思想。3.如何正确对待东西方文化(1)中国对待东西方文化态度的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固守封建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盲目排斥1840—1919年:东西方文化发生激烈碰撞(2)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要用批判的继承的观点,大胆扬弃,剔除传统文化中的封建落后因素,吸收合理因素,作到古为今用对待世界文化首先要有理解、宽容和尊重的态度,反对盲目排外;其次要善于吸收外来文化,作到洋为中用4.正确认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入侵及影响首先,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入侵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目的:一是要培养殖民地人才,二是要混淆与动摇民众的爱国思想与民族精神,扰乱社会秩序,从而为其政治经济侵略服务。,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入侵也为西学传入中国提供了条件,对中国传统的文化结构起了分解作用,客观上促使中国文化结构趋于近代化。近代学校教育、文化传播工具从无到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日趋广泛,推动了整个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第三,促使中国社会不同阶级、阶层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并引起内部的观念对立和斗争。总之,近代西方文化虽曾和殖民主义的剑与火同时输入,但在客观上却又加速了中国旧文化的解体,给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建立,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推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成为中国人民迈向胜利的历史阶梯。★比较中日两国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和激进派在宣传西方文化方面的各自特点★思考:我国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传播到欧洲(“中学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近代前期,西方科技文化不断涌入中国(“西学东渐”),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宋元时期,科技文化“中学西传”的具体表现及其对欧洲产生的影响。(2)中国近代前期,“西学东渐”不断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有何表现?(3)试分析出现“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这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再见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课件: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200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