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遗传学重大事件时间人物事件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历史上第1次提出了全面的生物进化学说。他着重讨论环境对生物体形态及结构的直接影响和自然规律的统一主张,认为生物的进化是从低等到高等的渐进过程,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所致。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出版。达尔文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用丰富事实从变异、遗传、选择、生存和适应等方面论证了生物的进化。尤其重要的是说明了生物是怎样进化的(即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所起的作用)1865年奥地利学者孟德尔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连续8年的豌豆杂交试验,提出了遗传因子分离和重组的假设。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和验证这个假设,将遗传学研究从单纯的描述推进到数量化的分析。19世纪80年代,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提出“种质论”并以连续切断22代鼠尾,而第23代鼠尾仍不变短的实验,否定拉马克及后继者的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同时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加以扩展,认为不但个体,而且器官均受选择法支配,对巩固、发展达尔文进化理论,起到了积极作用。1886年荷兰植物学家、遗传学家佛里斯观察月见草变异,经多年研究,认为生物的进化起因于突变,并于1901~1903年出版《突变理论》,书中详述了他的理论——进化不是如达尔文相信的那样通过渐变而发生,而是通过“不连续变异”,即突变的不连续步骤而实现,成为现代达尔文主义与染色体遗传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时间人物事件1900年荷兰的植物学家德佛里斯(H.deVries)、德国植物学家柯灵斯(C.Correns)、奥地利植物学家丘歇马克(E.VonTschermak)孟德尔遗传规律在被埋没了35年之后,由荷兰的植物学家德佛里斯(H.deVries)、德国植物学家柯灵斯(C.Correns)、奥地利植物学家丘歇马克(E.VonTschermak)3位学者各自重新发现。1903年丹麦植物学家、遗传学家约翰森,萨顿,傅维里根据菜豆选种试验结果,指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性状发育都有作用,并提出“纯系说”。认为选择只能对现成的遗传差异起过筛和分类作用,并不能创造新种,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萨顿,傅维里首先发现了染色体的行为与遗传因子存在平行关系。1908年英国数学家哈代(G.H.Hardy)和德国内科医生温伯格(W.Weinberg)分别提出了被后人承认的哈代。温伯格模型,奠定了群体遗传学的基础。1910摩尔根用果蝇做材料,研究性状的遗传方式,得出连锁交换定律。20世纪20~30年代英国费希尔,英国霍尔丹,美国赖特英国费希尔(R.A.Fish)《自然选择进化理论》和英国霍尔丹(J.B.S.Haldane)《进化原因》及美国赖特(S.Wright)《孟德尔群体进化》的3部著作中,首先以数学形式把自然选择与孟德尔遗传规律结合起来,形成研究进化机理的重要学科——群体遗传学。时间地点人物1937年美籍苏联学者杜布赞斯基)《遗传学与物种起源》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达尔文主义(综合达尔文主义)的诞生,把细胞遗传学以及以后的分子遗传学与群体遗传学、古生物学、分类学、生态学等学科成就结合起来,认为群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主要因素是突变、选择和隔离1953沃森,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用来阐明基因论的核心问题即遗传物质的自我复制,从而开创了分子遗传学这一崭新的科学领域。1968年日本遗传学家本村资生出了中性学说,认为分子水平的进化是中性的或近乎中性的随机固定的结果。近几十年来的研究表明,中性学说并非推翻而是丰富、发展了达尔文进化论。分子水平的中性突变的进化主要是通过遗传漂变发生的,但是自然选择也参与作用。1972年,生物学家埃尔德里奇和古尔德共同提出了中断平衡论,认为新种在短期内迅速形成,又长期保持稳定。生物进化趋势的本质是间断的而不是渐进的。他们的主要根据是从化石中找不到中间类型。因此,新物种的形成是突然出现的。但应该看到,生物变异是复杂的,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在变异方式上并非只有一种情况,既有大突变,又有小突变。中断平衡进化学说与系统发育论必然走向统一,进化的趋势是连续的、渐进的。90年代初美国率先实施人类基因组计划,旨在15年内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30亿个核苷酸的碱基对
本文标题:遗传学重大事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210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