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经济生活第十课复习课件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三步走”战略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至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至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考点一、全面小康的目标1、总体小康的表现(1)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总体小康的特点从总体上看,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3、全面小康社会的特点区别总体小康全面小康标准全面程度发展程度4、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比较:低标准,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低水平)较高标准,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更加殷实、宽裕)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不全面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还特别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生活环境改善等,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工农差距较大,部分地区尚未达到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惠及十几亿人口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①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②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更加完善。③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④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考点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①社会就业更加充分。②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③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注意:全面小康的目标与全面小康的经济目标不是一回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是全国同时同步实现小康社会。2、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挥咱得更快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1、是什么?(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为什么?(1)科学发展观的地位---重要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2)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后果——必要性: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考点三、科学发展观误区:发展经济必然带来环境污染,治理污染又必须发展经济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如果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环境保护,那么经济必然带来环境污染。如果及时地采取必要的措施,则可使经济和环境保护相互协调发展。经济发展能为污染治理提供物质基础。但是,我们决不能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思路,要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3、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这种发展是建立在质量和效益基础上的又好又快地发展,而不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GDP增加的发展。3、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①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②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③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3、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①统筹城乡发展、②区域发展、③经济社会发展、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⑤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⑥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⑦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一、08高考海南卷)材料一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民生问题持续关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材料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编列的2008年度中央财政预算有关民生投入的“清单”:——用于教育的投入由去年的1076亿元增加到1562亿元,增长45.1%,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9.4%提高到11.83%。——医疗卫生事业安排预算832亿元,比上年增加167亿元,增长25.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5.8%提高到6.3%。——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投入2762亿元,比上年增加458亿元,增长24.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20.12%提高到20.91%。这些实实在在的投入,使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以至于人们将今年的中央财政预算称为“民生财政”。为什么说2008年度的中央财政预算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5分)为什么说2008年度的中央财政预算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5分)(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保证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2分)从材料可以看出,党中央高度重视现阶段存在的民生问题,政府通过民生财政等措施,对民生问题着力加以解决,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3分)二、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我国中央政府紧急启动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确定了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措施。2009年3月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介绍了4万亿投资的整体安排:农村的民生工程大体上是3700亿;民生工程,主要是保障性住房是4000亿左右;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是15000亿左右;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方面是1500亿;节能减排、生态工程是2100亿;调整结构和技术改造是3700亿左右;汶川大地震重点灾区的恢复重建10000亿。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政府的上述投资安排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①中央启动4万亿元投资计划,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②中央对农村民生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等的投资安排,说明党和国家非常关注民生,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③中央对农村、铁路、公路、机场基础设施、文化教育事业以及生态环境工程等的投资安排,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④中央对农村的投资,兼顾城乡发展;对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方面的投资,兼顾了经济社会发展;对节能减排、生态工程的投资,兼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材料一:上世纪末以来,受农田弃耕、生态退耕、自然灾害损毁、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和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等影响,我国耕地面积发生明显变化(如下图)。1998—2007年全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材料二: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末全国耕地面积必须确保不低于18亿亩,这是一条直接关系到13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底线。为此,2007年8月9日,国务院发布通知,决定暂停退耕还林。(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加以应对?(8分)(1)材料一反映了十年来,我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2分)具体措施:①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如加大财政补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等。(2分)②增强抗灾能力: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2分)③合理使用土地;如暂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调整农村非农产业的布局、严禁非农占用耕地等。(2分)(每点回答其中两个措施即可。若从国家宏观调控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请你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国务院暂停退耕还林做法的合理性。(2)为保护耕地暂停退耕还林,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2分)①耕地是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耕地符合发展是第一要义的要求。(2分)②确保耕地安全,有利于保障粮食供给,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2分)③确保18亿亩耕地底线,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兼顾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2分)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有关知识简要说明我国加强宏观调控对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意义。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议是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只有加强宏观调控,才能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市场作用的消极影响,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暂免征收利息税,有利于增加个人储蓄存款收益,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充分体现了政府让利于民,改变政府与居民之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的努力,是保障民生,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要求。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只有不断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结构优化,促进总量平衡,才能做到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又快又好”迈向“又好又快”:上世纪50年代,我们曾提出“多快好省”,“快”在前,“好”在后。自上世纪90年代初确立发展市场经济以来,也用“又快又好”的说法.“好”在“快”前:体现中国经济增长思路的变化,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将更加重视质量和效益。“好”在“快”前:表明党和政府,对经济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更趋准确.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对经济的驾驭能力,更加成熟和科学。考点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考点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1)重要性: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经济建设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2)要求: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为什么?怎么办?)考点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重要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2)要求: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为什么?怎么办?)具体“一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
本文标题:经济生活第十课复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214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