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通史复习(35张幻灯片)
中国古代史复习(二轮)本溪高中卢恩丹古代中国史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三、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四、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艺术周代:宗法制,分封制基本特征:血缘纽带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奠定古代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制度的基础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重要作用对古代农耕经济及文化发展及中华民族形成起重要作用阻碍近代民主及资本主义发展(二)秦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及作用组成:影响:皇帝制:集权、世袭中央:三公九聊地方:郡县制(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夏商周特点:高度集权(三)中央官制与地方官制的演变及特点1、地方官制的演变及特点(1)演变:(2)趋势:(3)影响:秦朝:郡县制西汉:郡国并行制、设刺史东汉:州、郡、县唐朝:道、州、县北宋:府、州、县元朝:设行省制(下设路、府、州、县)----不断削夺地方实权,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多民族的团结有利于农耕经济及文化发展繁荣2、中央官制的演变及特点(1)演变:(2)趋势:(3)影响:西汉:设中朝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参知政事(行政权)宋朝:枢密院(军权)三司(财权)元朝:中书省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直至明清时发展到极端明清时期严重影响中国社会进步,阻碍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发展(四)古代选官制度与监察谏议制的发展•选官制度:原始社会:选贤举能西周时期:世卿世禄战国时期:军功授爵西汉时期:察举征辟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科举制度(四)古代选官制度与监察谏议制的发展•选官制度:科举制度的影响:1.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了抑制门阀的作用;2.扩大了官吏来源,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参加到政权中来3.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4.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5.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四)古代选官制度与监察谏议制的发展•监察谏议制秦朝:御史大夫汉代:中央—御史府(御史大夫);地方—刺史明清:中央—都察院(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对应六部)地方—按察使司谏议制度:唐朝门下省,负责谏议与封驳;明清时期,皇权高度加强,谏议机构取消,监察制度达到顶峰。监察制度:(五)丞相制度与内阁制度的区别•丞相:具有中央一级的行政和决策职能,居六部之上。容易威胁皇权。•内阁:皇帝处理国家政务的助理和侍从,不是决策机构,职权范围不明朗,不能统帅六部,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3.“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考古发掘一座先秦墓葬时发现了用九个鼎随葬的情况。根据周礼,只有天子可用九鼎,但是根据出土的其他文物断定它决非周天子墓葬。对此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奴隶主生活更加腐化B.社会剩余劳动产品更加丰富C.分封制度遭到严重破坏D.青铜铸造业有了较大发展1、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不包括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6.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8、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辅佐皇帝,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宋代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秦朝设丞相,隋、唐分散丞相权力,明朝废丞相。从丞相制度的建立到丞相制度的废除,这些措施体现了A.国家统一的需要B.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C.实现皇权与相权分权制衡的需要D.协调中央政府工作的需要E.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12.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消长的图示,哪一幅是正确的18、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我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之一。下列哪些举措是为了分割相权()(1)秦设御史大夫(2)唐设三省六部(3)北宋设参知政事(4)清设议政王大臣会议A、(1)(2)B、(1)(3)C、(2)(3)D、(2)(4)19、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序的是1参知政事的设置2丞相制度的废除3军机处的设立4三省六部制的创立A1234B4231C2413D41239.清朝时期,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治达到登峰造极的标志是A.废丞相,权归六部B.设立内阁C.设置军机处D.大兴文字狱22、下列旨在维护国家统一,防止分裂割据的是①秦始皇实施郡县制②北宋派文官任州郡长官,设置通判③明朝初年罢丞相④清朝设立军机处A、①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④11.两汉政治制度与秦朝政治制度的关系是A.推陈出新B.继承发展C.一脉相承D.截然不同20.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皇权③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0、学习明清史以后,有四位同学分别以明清政治为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下列主题哪一个更具历史洞察力?A.巩固天朝帝国B.攀登权力高峰C.首开特务统治D.走向衰亡之路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一)三大行业(农业、手工业、商业)1、农业(古代社会最主要的经济)(1)主要内容(春秋后渐渐形成)特点: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生产工具:耕作方式:水利工程:生产经营方式:个体农耕:石器、铁器、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自给自足自然经济芍陂、都江堰、郑国渠土地制度:国有制:井田制、屯田制、均田制私有制:君主、地主、自耕农局限:分散、封闭、落后、脆弱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一)三大行业(农业、手工业、商业)(3)影响:中央集权制的经济基础近代落后的根源(2)农耕经济的特点:1、农业(古代社会最主要的经济)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方式1、文明、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A.谷物种植B.房屋建造C.陶器制作D.牲畜饲养2、历史学习要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下关于豆腐起源的探究中,你认为最可信的是A.李时珍认为豆腐起源于西汉,虽无证据,但他是一位科学家,说法可信B.朱熹说“豆腐本为淮南王术”以证明源于西汉,朱熹是理学家说法更可信C.宋代陶谷著有《清异录》首次提到豆腐的做法,证明到宋代才发明了豆腐D.河南出土的东汉墓葬中有“豆腐作坊石刻”图,说明豆腐最晚出现在东汉23.右图青铜器的出土说明我国农用动力革命的出现,最迟不晚于A.商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东周时期15.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①青铜器的制造②水利工程的兴修③铁农具的使用④牛耕的使用A.①②③B.③④C.②③D.①②④11.古代民间谚语“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反映了:A.封建社会农业产值高B.封建社会以农为本C.封建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D.封建社会商业兴盛20、孔子有两个字“牛”的学生,一个是冉耕,字“伯牛”,另一个是司马耕,“子牛”。他们俩有趣的名字可以印证的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是A农民可以接受教育B牛耕技术出现C孔子是位大教育家D铁制生产工具出现2、手工业(以农业为基础)(1)经营形态(2)成就:(3)主要特征:冶炼业: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丝织业、棉织业制瓷业:技术先进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民营手工业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官营:(明中后期前为主要形式)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作坊——诞生资本主义萌芽(明中后期始占主要)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1、青铜冶炼青铜时代:二里头文化到春秋末期2、冶铁、钢(春秋始)燃料:煤焦炭(汉出现,北宋普遍)(南宋末年开始,明流行)冶炼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夏、商、周三代)表现:春秋:冶炼生铁、块炼钢南北朝:灌钢法纺织业的发展1、丝织业唐代:缂丝技艺2、棉纺织业元代:黄道婆纺织技术推广元明:棉纺织中心——松江纺织明代后期: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明清时期的丝织业中心:苏州、杭州西汉:丝国原因:宋末元初,棉花种植普遍表现:东汉:魏晋南北朝: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陶瓷陶瓷业发展过程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输出国外,唐三彩烧制青花瓷、釉里红,瓷窑遍布全国各地景德镇“瓷都”粉彩瓷、珐琅彩成熟的青瓷白瓷斗彩,五彩瓷16.景德镇成为我国瓷都,闻名天下始于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18.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是在A.隋唐B.两宋C.元明D.近代(1)货币:(2)对外贸易(3)古代城市秦统一币制,奠定中国古代铜钱的基本形制贵金属货币:春秋战国使用黄金白银明清货币经济,白银为主纸币:北宋“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元朝:世界上最早推行纸币的政权,广泛流通纸币丝绸之路:西汉开辟至唐,历千余年陶瓷之路:自唐始,海外贸易成为对外贸易的主体秦—唐:政治、军事功能为主,严格控制商业,市坊分开典型:唐都长安,布局规范,整齐划一宋元后:以经济功能为主,放松商业控制,突破市坊时空界限典型:北宋东京(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明清时:工商业城市多,如松江、景德镇、苏州、杭州等3、商业(农业的补充)16、“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A.西汉长安B.唐朝前期洛阳C.北宋开封D.南宋临安18.古代罗马人民用“天下第一织物”赞美中国丝绸。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B.唐朝时期经济领先于世界C.秦朝建立了空前辽阔的统治疆域D.清朝时期生产技术领先于世界30.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的新特点有:①出现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②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③农业结构产生变化,农产品日益商品化④劳动力成为商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②③④25、商帮,是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自发组成的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涌现反映了哪一时期商业发展的情况?A.汉代B.隋唐C.宋元D.明清31、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画应是A.《天王送子图》B.《洛神赋图》C.《清明上河图》D.《步荤图》(二)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1、概况产生原因:特征:行业:2、发展缓慢的原因社会环境决定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商品经济发展雇佣关系、手工工场江南丝织业、江西景德镇制瓷业根源:小农经济为基础政治:君主专制发展到高峰思想:农本思想政策:重农抑商、海禁政策1.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17.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三、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发展1、百家争鸣中的儒家思想2、汉代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满足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被确立为正统孔子:仁、礼孟子:仁政、性善论荀子: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性恶论董仲舒—新儒学:天人感应(核心),大一统内容:理,存天理灭人欲人物:两宋程朱理学,强调“格物致知”----主流思想明朝陆王心学,强调“心即理”李贽:反对思想权威,倡男女平等人物: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主张:经世致用,农工商皆本,反君主专制(学术)(经济)(政治)实质:资本主义萌芽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三思想家77、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奠定基础的是A、孔子创立儒学B、“百家争鸣”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理学的出现80、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
本文标题: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通史复习(35张幻灯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219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