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7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一
2017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一2017古代化常识知识点一1、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岁B、70岁、100岁D、141岁2、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度中参加县府考试、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分别称为:()A、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B、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D、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3、我国古代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下列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名方法分别是:()A、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B、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D、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4、“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化中一个具有基础性性质的学说。可以理解为:太阳光能照到的地方为阳,照不到的地方为阴。北当然照不到,为阴;水的北岸正对着太阳,为阳。反之亦然。所以,水南为阴,水北为阳。例如:“江阴”、“汉阳”、“衡阳”、“华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长江南岸、汉水的南边、衡的南边、华的北边B、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的北边、华的南边、长江南岸、汉水的北边、衡的南边、华的北边D、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的南边、华的南边、我国古代人们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时开船”。那古时候“五更三点”、“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时间是:()A、早晨6时12分、凌晨2时36分B、早晨时又12分钟、1时又36分钟、早晨6时12分、1时又36分钟D、早晨时又12分钟、凌晨2时36分6、中华民族的化遗产浩如烟海,二十四史乃是中华化遗产的精华,而“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精华。“前四史”是指:()A、《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B、《国语》、《左传》、《战国策》、《史记》、《左传》、《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D、《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7、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其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A、春分、夏至、秋分、冬至B、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小暑、大暑、小寒、大寒D、白露、寒露、小雪、大雪8、干支纪法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纪年方法。所谓“干支”就是天干、地支的总称,它是一种周期性的循环顺序,如何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计算方法:(公元年份-3)÷60,得余数R;再求R÷10的余数是X,R÷12的余数是。并根据下表,就可以很简单的換算公历年份成为干支纪年。123467890X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234678910110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例如:公元2000年的干支如何?(2000-3)÷60=33余数(R)17,(R)17÷10=17(X),(R)17÷12=1(),因此,公元2000年是干支纪年的庚辰年(农历)。现在,计算公元201年的干支纪年,应该是哪一年:()A、甲午年B、丙申年、乙未年D、丁酉年9、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效率高,三省长官之间互相牵制,把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间接加强了皇权。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三省”中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的机构和“六部”中负责军事、军政事务的机构分别是:()A、尚书省、兵部B、门下省、吏部、中书省、刑部D、尚书省、工部10、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所提出,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其中“四书”是指:()A、《诗经》、《尚书》、《周易》和《春秋》B、《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国语》、《左传》、《礼记》和《春秋》D、《诗经》、《尚书》、《礼记》和《周易》11、《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化提供了较完善的献资料。“四库”是指:()A、仁、义、礼、智B、礼、乐、书、数、诗、书、礼、易D、经、史、子、集12、我国古人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古代的“及笄ī之年”、“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花甲之年”指称的年龄分别是:()A、1岁、20岁、30岁、40岁、60岁B、女子1岁、男子20岁、0岁、60岁、70岁、女子1岁、男子20岁、30岁、40岁、60岁D、13岁、20岁、30岁、0岁、60岁13、五岳,是中国五大名的总称。五岳起于古代中国人的川崇拜,是和国君对神的祭祀联系在一起的。其中“东岳”、“西岳”、“南岳”、“北岳”、“中岳”分别指的是:()A、泰、华、衡、恒、嵩B、华、衡、恒、嵩、泰、衡、恒、嵩、泰、华D、恒、嵩、泰、华、衡14、“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由五种元素充盈在天地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维系着自然的平衡。“五行”中分别代表“生长的物质”、“散发热能的物质”、“大自然本身”、“循环流动的物质”、“坚固的物质”的物质元素是:()A、金、木、水、火、土B、火、土、水、金、木、木、火、土、水、金D、土、水、金、木、火1、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之统称,在不同时期,五种刑罚的具体所指并不相同。五刑有奴隶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之分,其中隋唐以后封建制五刑是指:()A、墨、劓(ì割鼻)、剕(fèi砍脚)、宫、大辟(pì死刑)B、笞(hī)、杖、徒(劳役)、流(流放)、死、黥(qíng墨字)、劓(ì割鼻)、斩趾、枭首(xiā砍头)、菹(zū剁肉酱)D、磔(zhé凌迟)、髡(ūn剃发)、髌(bìn割膝骨)、炮烙、刵(èr割耳朵)16、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古人字前常加排行次序,父之兄称“伯父”,父之次弟称“仲父”,仲父之弟称“叔父”,最小的叔父称“季父”,后伯仲之弟统称“叔父”。古代称为“伯夷”、“仲尼”、“叔向”、“季路”的四人,正确的排行顺序是:()A、老大、老二、老三、老四B、老大、老二、老三、最小、老二、老三、老四、老大D、老三、老四、老大、老二17、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坐西朝东”为最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下位是“坐东朝西”。传统《鸿门宴》涉及宴席座次的描述:“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中座次描述反映地位尊卑高低的顺序正确的是:()A、项羽、项伯、刘邦、范增、张良B、项伯、范增、项羽、刘邦、张良、项伯、项羽、范增、刘邦、张良D、项羽、项伯、范增、刘邦、张良18、我国古代史书是记载历史事实的历史散,要求如实地记载真实的历史事,不允许采取学创作的方法进行虚构。史书编排体例分为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历史)、纪传体(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反映历史)、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记叙历史)、记事本末体(以事为主线记载历史;根据编排的年代跨度情况,史书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下面对《史记》、《左传》、《战国策》、《汉书》编排体例判断正确的是:()A、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通史B、通史、国别体、编年体、通史、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断代史D、通史、编年体、国别体、通史19、中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即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和年号干支兼用法。下列以“年号干支兼用法”为纪年方法的是:()①“赵惠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②“庆历四年春”③“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④“天启壬戌秋日”⑤“淳熙丙申至日”A、①②B、②③、③④D、④⑤20、生肖化是一种中国特色的时间化,是用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与十二地支相配的一种计时系统。将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依次分配于十二地支,形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作为十二个时辰计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比如:从晚上11时开始计时,晚上11时到到第二天1时(即“子时”)。下面用生肖计时正确的是:()A、狗:晚上7-9时(即“戌时”)B、牛:下午1-3时(即“丑时”)、猴:凌晨3-时(即“申时”)D、羊:凌晨1-3时(即“未时”)21、中国古人用“天色纪时法”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ú)中、日中、日昳(dié)、晡(bū)时、日入、黄昏、人定。从夜晚23时至凌晨01时开始第一个时辰,依次循环。下面根据天色的变化理解的时辰正确的是:()①《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句中“鸡鸣”是凌晨01时至03时;②《孔雀东南飞》:“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句中“黄昏”是晚上19时至21时,“人定”是夜晚23时至凌晨01时;③《李愬雪夜入蔡州》:“夜半雪愈急”,句中“夜半”是夜晚23时至凌晨01时;④《李愬雪夜入蔡州》:“晡时,门坏”,句中“晡时”是下午17是至19时。A、①②B、①③、②③D、③④22、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下面关于“月相纪日法”用法分析正确的是:()①《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望”阴历三月十五日。②《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晦朔”,晦:阴历每月初的一天;朔:阴历月末的一天。③《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就是阴历七月十六日。④“今当六月朔日,乃是妃子诞辰。”“朔日”指六月初一至初九。⑤“道光元年辛巳冬十月朔五日”,“朔五日”指这个月初五。⑥“正月晦日巷死。”“晦日”,正月末的一天。⑦“宋嘉定宁宗八年乙亥四月朔四日”,“朔四日”指这个月初四。A、①③④B、②⑤⑥、③④⑦D、③⑤⑦2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有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下面对《诗经》“六义”的理解正确的是:()A、“颂”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共10篇。B、“风”是国风,即西周时期各国的民间歌谣,《诗经》中的精华,共30篇。、“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先用其它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D、“赋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24、时节纪月法,是中国古代一种记录月份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利用四季(古称四时)或者节气物候的特点给月份命名或代称月份。如“气和端月灯笼伴,位正元阳爆竹嘶”是利用“端月”指一年的开始为“正”之意,“菊月”就是用当月有代表性的植物“菊”代称九月。下面对代表性的植物指称纪月正确的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寺桃花始盛开。——三月B、接天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八月、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六月D、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三月2、二十四节气中最能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到的节气是:()A、立春、立夏、立秋、立冬B、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雨水、小满、处暑、小雪D、谷雨、大暑、霜降、大
本文标题:2017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221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