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最终完成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唐代思想家、文学家,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字退之,世称韩昌黎。贞元进士。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韩诗在艺术上有“以文为诗”的特点。写作背景:唐宪宗时,韩愈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任刑部侍郎,他谏书《论佛骨表》,触怒了唐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在贬谪途中创作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被贬官至潮州经过蓝田关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与他同行。(左迁,在古代的意思是被贬官。)解题:翻译: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去。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云彩遮蔽了秦岭,我的家在哪里?大雪阻拦蓝天关的道路,前路艰危,马也不肯前行。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我的尸骨。点明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同时也有虽遭祸被贬亦无怨无悔的情感。赏析:诗歌的前两句点明了什么?开头两句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蕴含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透露出作者忠而遭贬的愤怨,也含蓄地表现了他刚直不阿、坚持真理的倔强性格。诗歌的三、四句表现了韩愈怎样的性格?作者在此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老而弥坚,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诗歌的五、六两句描写什么?作者借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五六两句借“秦岭”、“蓝关”之自然景色表述了自己的愁苦悲戚心绪,同时也蕴含为上表付出的惨痛代价。这两句,一顾一瞻,顾者为长安,因云横秦岭,长安已不可见,“龙颜”难以再睹;瞻者乃潮州,奈何为蓝关大雪所阻,前程曲折坎坷,不敢多想,“马”固不能“前”,“人”却能“前”乎?英雄失路,于此可知矣!“马不前”三字,露出英雄失路之悲。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尾联很有“虽九死而不悔”的态度,也含有蹇(jiǎn)叔哭师的悲切,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感情真挚婉曲,诗风沉郁。全诗情感:总结:前两联写“左遣”,一气贯注,浑灏流转。“贬”的原因是“奏”,“奏”的本意是为国“除弊”,可见“贬”非其罪。然而“朝奏”而“夕贬”,处罚何其迅急!一贬就贬到“八千”里以外,处罚又何其严厉!那么“九重天”虽高而不明,也就意在言外了。第三句理直气壮地声言“欲为圣明除弊事”,表明其刚正不屈的风骨宛然如见。“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圣明”与“衰朽”、“欲为圣明除弊事”与“肯将衰朽惜残年”,强烈对比,高度概括,扩大和加深了诗的内涵。后两联扣题目中的“至蓝关示侄孙湘”。颈联上下句各含两个子句,前面的子句写眼前景,后面的子句借景抒情。“云横秦岭”,遮天蔽日,回顾长安,不知“家何在”?“雪拥蓝关”,前路艰险,严令限期赶到贬所,怎奈“马不前”!“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这一联,景阔情悲,蕴涵深广,遂成千古名句。作者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的,如今自料此去必死,故对韩湘安排后事,以“好收吾骨”作给。在章法上,又照应第二联,故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本诗的特点:全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谢谢观赏
本文标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最终完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224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