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且思且行和衷共济——昆明十中语文备课组新课程教学综述昆明十中王杰波育儿知识一、概况①成立学校课程委员会,课程委员会由教务处、教科室及各学科教研组长组成。②各教研组按计划上报各学期学校选修课I和活动课计划,确定各学期选修II开设计划。③各学科组提交必修课、选修课开设方案以及课程说明。④学校课程委员会对各学科组上交方案进行整合,形成学校课程方案。二、认识备课组,是一个教学工作的协作组,是一个合作的平台,是一个对学科教师与学生都会有很大帮助的工作模式。备课组的活动以其解决问题实效性强、获得效果佳而有效地架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改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尤其在新课程背景下,更强调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备课组中,教师之间存在双重关系,在教学任务的达成上是工作伙伴与协作关系;在教学水平的评定上则是典型的竞争关系。而且,教师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一个社会个体;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业绩上的绝对变化,远不如与学科备课组中其它教师教学业绩上的相对比较重要,也就是说,从学科教师个体角度来看,备课组的其他成员是竞争者而不是合作者。营造一种团队精神:备课组的团体目标二、认识(一)新课程结构:1.必修课:强调基础性和均衡性基础性、均衡性意味着:合格的高中生既能充分利用语文这一工具进行交际,又能利用它进行深造(无论学理还是学文),都能有进一步探究的能力和健全、和谐的人格,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2.选修课:强调文学性和个性化选修课采取的是以文学作品为主体的系列架构,系列中的专题又是以文选的形式来呈现的,并且以作品的赏析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选修课五大系列具有不同的教育目标,适合于不同个性需求的学生。三、课程三、课程3.必修与选修的同异关系同:追求三维目标的整合;异:必修课选修课知识的掌握、积累与运用知识的理解、感悟、体验、实践与探究打基础,储备知识与技能兴趣培养、体验拓展、探究纵深,更鲜明的自主性必修课选修课必修课选修课必修课三、课程选修课必修课研究性学习,往往体现在一课书、一个单元或一章的内容中,完整性不够。研究性学习,显得独立完整,往往贯穿于一册书中的一个或若干个长效的课题或案例研究中,程度更高,成分更重。教学更强调教师具有教育理念的通透,体现研究性地教。教学追求的效益相对局部,中观性的教材解读便可胜任教学。三、课程(二)了解教材的编排体例、意图。不深入而透彻地解读教材,仍然按照教传统教材时积累的老经验、老习惯来从事必修、选修课教学,带来的必然是不知所措、力不从心。三、课程(三)校本课程开发1.校本课程生成系统:“教师申报—专家审查—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生成”学生网上自主选课系统,学生网上选课套餐式课表。《花季雨季我们遭遇爱情——中外爱情诗人初探》、《中国文人的酒情结》、《播音主持基础训练》、《影视文学批评》等课程体现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和独特的人文底蕴深受学生欢迎。四、教学(一)强化集体备课掌握教材编排意图确定每个必修模块所用课时数确定每个模块中每个单元所用课时数确定每个单元中每篇课文的教法和学法根据单元重点确定练笔内容、作文话题和篇数根据模块内容确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确定学生成绩评价标准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内容剧本宋词杂文随笔古代人物传记篇目及课时1.窦娥冤(3课时)2.雷雨(3课时)3.长亭送别(2课时)4.哈姆雷特(1课时)5.柳永词两首(2课时)6.苏轼词两首(2课时)7.辛弃疾词两首(2课时)8.李清照词两首(2课时)9.拿来主义(3课时)10.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1课时)11.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1课时)12.短文三篇(1课时)13.廉颇蔺相如列传(3课时)14.苏武传(2课时)15.张衡传(2课时)16.李贺小传(1课时)目标介绍关于戏剧的一般知识;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剧本的基本方法。重视学生的文学欣赏活动,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和认识。介绍有关词这种文学样式的一般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欣赏宋词;指导学生诵读;介绍一些关于随笔、杂文的文体知识;引导学生注意理清文章的思路,提炼和概括文章的观点;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介绍传记的基本知识;介绍传记的读法;引导学生注意课文多样的叙事写人的手法;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作文要求以及话题学习横向展开议论:时间(1课时)学习纵向展开议论:幸福(1课时)学习反驳:自信(1课时)学习辩证分析:以成败论英雄/不以成败论英雄(1课时)练笔主题关于戏剧走进宋词生活点滴永恒的《史记》综合实践活动课本剧朗诵比赛(二)转变教法学法朴素的认识:新课程在教法与学法的关系上更关注学生的学,“教”要以教会学生学为目的。主要体现在:以活动带动语文学习,以阅读为杠杆推动语文学习。备课组汇聚集体智慧,把握高中语文教材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和研究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之花。四、教学(二)转变教法学法1.教师丰富全面的语文素养才能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语文素养”:一是民族的母语情结;二是较强的语言感受力和领悟力;三是熟练且规范的语言行为;四是良好的语文思维品质;五是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更关注发展性、更重视个性、更强调选择性。四、教学(二)转变教法学法四、教学(二)转变教法学法2.新课程教学体现多元性的“教学对话”传统理论:“文本——教师——学生”的单向流程对话理论:阅读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学生个体和群体阐释文本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丰富文本内涵以及自我追求、自我反思、自我丰富、自我超越的过程。陈钟梁先生教授《致橡树》的一个片断:四、教学(二)转变教法学法四、教学(二)转变教法学法四、教学3.寻找新的教学“切入点”面对一篇文章如果不按作者的写作思路教学,就得重新寻找教学的“切入点”,把文章的内容重新整合。整合之后,教学内容有较大的涵盖性,并且精炼简洁,从而节约大量时间。而且,抓住主干,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孔雀东南飞》:刘兰芝的相貌怎么样?刘兰芝所受的教育怎么样?刘兰芝在焦家的生活怎么样?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感情怎么样?这些问题以排除法的形式否定了兰芝被驱的一个个原因。四、教学(二)转变教法学法四、教学(二)转变教法学法四、教学4.变课堂单一接受为学习方式多样化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如果学生是金子,你就想法让他闪光;如果学生是矿石,你就想办法把他提炼成钢铁;如果学生是泥巴,你就尽量把他烧制成砖瓦。四、教学(二)转变教法学法四、教学(二)转变教法学法四、教学《雷雨》戏剧语言欣赏这里是《雷雨》招聘演员的现场,今天主要为戏中两位主角周朴园、鲁侍萍招聘演员。我就是导演,男生将竞选周朴园,女生将竞选鲁侍萍。考试分两轮,谁得分最多谁就是这个角色的扮演者。欢迎同学们踊跃报名!能力层级的训练过程。第一阶段:“演员”通过理论考试。①考查基本概念。②精选经典台词,考查“演员”的品读能力。第二个阶段:“演员”即兴表演。“演员”自由组对,选一段最喜欢的台词朗读表演。第三阶段:角色创作。教师精选一段潜台词,让演员任意进行角色创作(不能远离背景,不能违背作品主题)(二)转变教法学法四、教学(二)转变教法学法四、教学(二)转变教法学法5.丰富语文实践活动和选修课程(1)语文在实践中丰富。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语文课堂是生活的片断和缩影,生活是语文课堂的延续和拓展。“中秋文化”主题课:分主题:“中秋节的来历”、“月亮的传说”、“中秋习俗”、“中秋诗词”等,让学生分小组查找有关资料,作深入研究,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四、教学(二)转变教法学法四、教学(二)转变教法学法(2)语文在选修中深化。开选修课的过程中,教师结合自身知识结构、学科特性、兴趣爱好,开发选修课,体现人文性、趣味性、实用性,深化课内所学知识。《中国文人的酒情结》为例四、教学(二)转变教法学法四、教学(三)我们心目中的一堂好课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教学媒介简单教学用语简要“学科味”“人情味”“书卷味”四、教学五、评价⑴促进教师由一维的课堂教学目标向三维的课堂教学目标转变。⑵促进教师过分强调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教育转变。⑶促进教师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⑷促进教师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转变。⑸促进教师过分重视结果教学向重视过程教学转变。⑹促进教师由不够民主、不够和谐向平等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转变。⑺促进教师由不够重视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向积极主动运用的转变。⑻促进教师评价过于强调学生成绩,甄别考试选拔的功能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转变。(一)困惑如何更好地研究学情,转变观念,克服传统教学中的弊病,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如何更好地用好教科书和相应的教辅书,把握住它们与《课程标准》之间的联系点和着力点;如何更好地创建校本教材和学校文化氛围,让学生在亲切感和自豪感中焕发新的学习兴趣,增添新的审美体验;如何有效实施高中语文的选课制与学分制,不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进度;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抓好教学与备考的关系,最大限度降低对高考的影响。(一)困惑六、思考(二)探索六、思考“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八》)教学实践的终极意义在于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能动的主体的人。新课改的实质促使我们探索:如何“教”才能真正做到“不教”。模块教学的要求促使我们探索:如何“教”才能真正做到“不教”。高考的目标促使我们探索:如何“教”才能真正做到“不教”。
本文标题:巧夫妻育儿知识大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224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