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小学低年级语文儿歌教学策略研究_6
小学低年级语文儿歌教学策略研究城西马公小学语文课题组【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应重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儿歌音韵和谐、语言活泼,学生会听得有意思,学得有趣味。因此,我们在低年级语文开展儿歌教学的实践研究,本报告主要从随文教学与专项阅读教学中强化诵读品味,在诵读、欣赏、分析、感悟中指导创编儿歌研究活动。此课题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首先通过诵读、创编儿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其次,儿歌教学的语文课堂成为审美的课堂,儿歌进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语文是快乐的。【关键词】低年级语文儿歌教学快乐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背景《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第一条就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应重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纵观一些学校低段的语文教学往往将重心过分集中于对字、词、句语言文字的训练,忽视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而且教学方法形式单一,缺少趣味。这与低段学生最具模仿性,可塑性大的心理生理特征不相适应,学生在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学习,而一进小学,他们的学习活动急剧地转变为以纯学习方式进行。尤其是语文学习,入学第一课碰到的就是抽象、枯燥、难懂的汉语拼音,对于六七岁的学生来说难以识记,不少学生在幼儿园已接触过汉语拼音,因此大部分老师开展复习性的教学,而且这枯燥的拼音教学要持续一个月。学生学习缺少兴趣,常常处于被动接受,尽管老师借助各种媒体来吸引他们,让大部分学生能在被动状态下达到或接近教学要求。让低年级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如果仅仅依靠多种媒体与各种方法显然无法达到这一目的。如何使低年级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一是内容的选择。如:浅显的儿歌、童谣、古诗文等,所谓“浅显”就是学生能读懂。儿歌语言浅显形象具体、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学生读懂,一旦读懂就有收获,就有成功的快乐。二是形式多样化。比如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习动机,突起兴趣,从而使孩子产生学习心理需求,进而主动的学习。(二)相关课题综述近几年来,关于小学语文开展儿歌教学的策略研究层出不穷,如:江山文溪外国语小学的小学语文和绿色童谣(儿歌)整合的理念策略,他们从整合文本资源开发学生的智力,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净化校园语言环境研究。湖州市织里实验小学的语文教学和儿歌导行相结合,他们以优秀导行儿歌为学习材料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但这些学校的研究大多是将优秀儿歌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对激发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缺乏深入的研究。(三)理论依据1.语文新课标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由言语、音乐、逻辑、视觉、身体、自知、交往七种紧密关联,但又相互独立的智能组成。各种智能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因此,每个学生都有可资发展的潜能,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关怀的参照下,从不同的视觉、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而且要促进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能领域迁移。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低年级语文开展儿歌教学的策略与研究”它以新课程标准为出发点,以新课程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从学校与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意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研究的内容及目标(一)研究内容1.随文教学。根据低年级语文新教材安排了大量儿歌、韵文,我们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诵读感受儿歌语言美。2.专项阅读。虽然低年级语文新教材安排了大量儿歌、韵文,但教材里这些儿歌还不能满足低段学生的需求,我们鼓励学生课外搜集儿歌,定时开展实用性、操作性、融趣味性为一体的课外儿歌教学系列活动。3.导编儿歌。孩子学习儿歌,对儿歌有了美的认识,伴随着审美的愉悦,孩子的思维在美的情境中自由驰骋,处于积极的最佳的状态。我们就抓这个时机,充分地发挥孩子的主动性,让孩子尝试编儿歌,做学习的主人。(二)研究目标1.通过诵读、收集、创编儿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2.探索儿歌与语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让语文课堂成为审美的课堂,让儿歌进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语文是快乐的。3.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研究历程两年来我们主要从随课教学、专项阅读、导编儿歌这三方面,进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一)随文教学研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第一学段朗读教学的目标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是沟通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方言)之间的桥梁,是语文能力发展的基石,低年级语文新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儿歌韵文。据统计第一册约有16首,每一首读起来琅琅上口,优美动听,这些儿歌、韵文是低年级语文朗读训练的好材料,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了儿歌课堂教学模式:巧妙评价读出语感诵读积累开发潜能感情诵读品赏韵味重视评价巩固效果背诵积累读写结合正确诵读初感韵律字字响亮声声入耳感悟词性品味诵读1.正确诵读初感韵律用普通话正确地读,是学生朗读课文最基本的目标。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是朗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儿歌语言浅显形象具体、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是低年级语文朗读训练的好材料,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确立“一要四不可”的诵读标准,让学生带着这标准去诵读儿歌,初步感知儿歌韵律美。(1)确立诵读标准“一要四不可”即读书时“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错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把这“一要四不可”作为评价学生读得正确与否的标准,要求学生人人熟记于心。(2)指导有效实施要求明确了,课堂上,学生进行自由读、同桌读、男女读、分小组读等不同形式的读,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按照“一要四不可”这个标准展开多种形式的评价,如:奖星星、竖起大拇指、点头、掌声、亲切的语言等。人人做到“字字响亮,声声入耳”。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根据我校98%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的民工子弟(尤其是学前教育不规范的农村学生),我们要求低年级学生先人人过好拼音关。[案例1]课题组老师执教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影子》一课教学片段:上课老师出示儿歌,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地读,同桌读、指名读,在指名读时,一位学生读得不熟练,另一名学生一站起来就这样评价:“他读得不熟练”,这时,老师立即纠正:咱们评人家的时候,要先说说他的闪光点,接着,有的学生就这样评:“我觉得王晨今天能主动举手站起来已经很勇敢了”,有的说:“我觉得王晨读的声音很响亮。”,还有的说:“我也觉得王晨读得很响亮,如果“跟”和“陪”读得重一点,那就更好了”,面对这位学生的评价,老师乘机这样鼓励那位诵读儿歌的学生:王晨,你能再读一遍吗?在老师的鼓励下,同学的帮助下,那位学生连续读了三遍,才把儿歌读通顺,老师又不失时机地送给他一颗进步星(贴在衣服上)表扬这位学生,那位学生说了声“谢谢大家”,老师又鼓励他:你进步了,自己给自己一点掌声。评析:以上课例,我们可以看出儿歌简单清浅中又不失童真与情趣(教材中类似这样的儿歌不少),能带给学生一种天然的快乐,教学中老师没有过度的剖析讲解,深挖微言大义,以伙伴的身份来到了学生中间,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而非老师的直接灌输。对学生的诵读,既有即时评价,又有延时评价,既有老师的评价,又有同伴间的评价。在这个过程,学生带着这标准当小评委、当小老师互检互评,互帮互助,当学生读得不熟,老师运用鼓励性评价语言,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促使多元智能中的弱项也得到应有的开化和发展,面对一首短小的儿歌连续三次方读通,可见这位学生的语言智能是弱项,针对其弱项,老师有足够的耐心去关注与等待,并用掌声、星星等激励性的评价促成该生把这首儿歌读正确、读通顺,其弱项智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另外儿歌中最妙的句子,学生自己在诵读中直接感受,像这首儿歌中的“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简直令人叫绝,学生读到这儿都会心一笑,个个兴致盎然。2.感情诵读品赏韵味感情诵读是朗读教学的最高目标。要培养低年级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首先让学生“感悟词性”,其次指导品味诵读。(1)感悟词性“感悟词性”即培养孩子对词语的敏感性,也就是培养孩子对词的感情色彩的感悟能力。低年级学生对于某个词语感情色彩完全空白的,其敏感性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搭建梯子,给予启发引导逐渐培养而成。新教材《纸船和风筝》中有一句话: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案例2]词语“幸福”教学片断这是我校课题组老师《纸船和风筝》(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一课词语“幸福”教学片断。师:小朋友,你什么时候感到幸福?生:没吱声(静静的坐在那儿)师:每天在学校,碰到到小朋友一个个对我说:“老师,您好!”那时我很幸福。生:冬天,躺在暖暖的被窝里我很幸福。生:爸爸妈妈带我去玩我很幸福。生:我不生病健健康康时很幸福生:……师:幸福只有自己才感受得到,也许幸福就是快乐,幸福就是舒心,幸福就是愉悦,也许平常的一个动作,寻常的一句话,足以让你感到幸福……以上课例可以看出,学生在没学习“幸福”一词之前,对它并没有感情色彩,我们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感悟,对其有了感情色彩,以后听到读到“幸福”一词会引起感情的共鸣,心底就会涌起温暖的感觉。在语感敏锐的学生的眼里,读到“春天”二字,不单是一个季节的名称,更是一个“鸟语花香、万紫千红”的世界,这就为有感情朗读打好基础。(2)品赏韵味中国汉字有显著的表意功能外,还有一定的表音功能。声音作为一种物质材料,确是影响一个人情感和理智的重要因素。学生对词的感情色彩有了感悟,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处在一定语境中的汉字语音,其强弱、快慢、虚实以及音调、节奏等方面,随着特定的语境,我们指导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调控。[案例3]儿歌《小小的船》教学片断这是我校课题组老师《小小的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一课教学片断。师:晴朗的夜空多美啊,谁来读一读。生:(读)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学生基本读出了节奏,但“弯弯的、小小的”读得不够到位)。师:请你再读一遍,读了以后,要让听的人很快知道月儿是怎样的(学生再读,较好地处理了重音)。师:有进步!让我们一齐读。(学生的感情有所流露,让人感到月儿的可爱)。师:好,小女孩在太空上看到什么?哪位小朋友来读一读。生:(平实地、较快地念)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师:请同学们评一评刚才同学读的情况。生:刚才这位同学读得太快,那么请你来读一读。生:(读)(学生读得节奏缓慢,逗号的停顿略长,“只”音略拖,强调了“闪闪”和“蓝蓝”,令人仿佛陶醉)。师:让我们自由地读读儿歌,感受夜空的美。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教师:“要使学生像对待音乐那样对待词的音响。”形象地说,学生应该成为词的音乐家……”教例《小小的船》是一首儿歌,音韵和谐,富有节奏,读起琅琅上口,但如果学生对无声文字潜在的音韵、节律,缺乏敏锐的感悟,特有的语意和韵味就不可真切地感受到,当然朗读也不可能让别人感受语言的魅力。教例中通过老师的点拨、引导等,学生感悟到语言的美,感受到夜空的美,也很好地读出了夜空的美,3.重视评价巩固效果教师的课堂评价是评价方式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一种方式。课堂上老师细心斟酌,或随意点拨看似简单、普通的评价,往往使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语文朗读指导中,巧妙的评价是朗读指导的润滑剂,在儿歌课堂教学中,我们进行适时地引导、评价,学生入情入境地诵读,读出语感。[案例4]一位老师执教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两只鸟蛋》一课教学片断:老师用指导性的语言“孩子们,看到这么心碎的鸟妈妈,看
本文标题:小学低年级语文儿歌教学策略研究_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229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