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马费成、宋恩梅)
一、信息与信息管理1、信息信息(本体论):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信息(认识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全信息: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2、信息的特征:(1)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2)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3)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4)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5)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6)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7)信息的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8)信息产生和利用的时效性3、信息链、数据、信息与知识由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能五个要素构成“信息链”。“事实”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客观映射;“数据”是事实的数字化、编码化、序列化、结构化;“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映射;“知识”是对信息的加工、吸收、提取和评价的结果;“智能”则是运用知识的能力。4、信息流当信息生产出来后(产生)之后,便要流向特定的利用者,于是在信息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形成源源不断的“流”,即信息流。5、信息管理信息管理的实质就是人类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6、信息管理的视角(1)从技术视角,信息管理主要研究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储、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定的利用者。这一直是信息管理研究的重点和目标。(2)从经济视角,主要研究以信息的生产、流通和利用为基础的信息市场,包括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形成、发展、特征和运行模式,信息资源和优化配置,信息技术的评价选择以及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信息经济学是该视角下信息管理与经济学相互交叉的研究领域。(3)从行政和法律视角,立足于政府职能,运用行政手段(政策、计划、规划)和法律手段,对信息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着眼于协调和解决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冲突、新的利害关系,促进社会更充分地利用信息,更好地发挥信息的社会功能,为实现某种发展目标服务。信息政策与信息法律是该视角下的典型研究领域。(4)从人文角度,立足于研究信息流控制中道德、伦理、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建设。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人们的信息行为仅仅依靠行政和法律手段是难以有效约束的,必须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信息活动进行管理。在此视角下,信息伦理、网络伦理的研究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7、信息生命周期管理(1)信息创建阶段。创建阶段是信息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是进行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起点。在信息创建阶段需要保持文档格式、规范以及元数据描述的一致性。(2)信息采集阶段。采集是信息资源得以开发和利用的基础和起点。信息采集的方法通常有两种:手工收集和自动获取。(3)信息组织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为信息集合提供有序化的结构,使之形成一个有机化的整体,以便于对信息的存取和利用。(4)信息存储阶段。信息存储是实现信息价值的基础,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依托相关存储应用技术,将存储在相应载体和介质上的信息从不可得状态变为可得状态,可得状态变成可用状态,使得信息的管理、共享、保护、备份、恢复、复制等功能用自动化的方式实现。(5)信息利用阶段。信息利用是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宗旨,信息利用是对用户所提供的信息有效地运用的过程。(6)信息清理阶段。随着信息老化失去价值,许多信息总会在一段时期后,没有再继续保存的价值。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建立科学明确的数据回收的规则。8、网络数字信息资源管理(1)网络资源(2)图书馆(3)信息网络(4)信息检索(5)信息组织(6)元数据(7)用户服务(8)评价(9)信息资源共享(10)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11)信息环境二、信息交流1、信息交流与认识过程信息交流规定交流双方都是具有认知能力的人,那么信息的来源必须是他人头脑(S)所提供的信息,而不是直接从自然或社会观察而获得信息。如果我们将本体论层次的信息称为客观信息,那么信息交流的信息就全部都是从客观信息转换生成而来,生成转换器就是大脑,它是S认识的结果,属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我们称其为主观信息,它是一种间接信息。2、信息栈信息栈:由于这些借点可以进行信息的存储、转换、处理、传递,如同商品流通中的货栈一样,我们就将这些节点称为“信息栈”。信息交流具有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而信息传递又靠信息栈来实现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信息栈的特征将其分为“时间栈”和“空间栈”。信息栈虽然经常被接收者(R)当做直接信息源,但实质上像图书馆、信息中西这样的信息栈,它们仅仅是信息交流中的一个节点,其真正的信息来源是分散于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信息生产者S,他们是社会信息的初始来源。一般来说,信息栈是信息交流的中介,对某些信息栈而言,它们一方面传递信息一方面又使用这些信息。“信息栈”理论的特点之一是将常义上的用户所认为的信息源追溯到信息生产者,有利于我们了解信息系统和信息机构的功能;特点之二是有助于我们突破不同学科的界限,在一般意义上理解信息交流传播的基本机制,为信息管理提供理论方法。3、网络信息交流的模式网络信息交流模式中,信息用户分为四种,分别是:①网络信息的生产者;②网络信息发布者;③网络信息执行者;④网络信息使用者。网络信息交流模式过程的三个阶段:(1)信息生产阶段(2)信息交流阶段(3)信息接收阶段三、信息分布1、信息内容的离散分布规律布拉德福定律:如果将科学期刊按其刊载某个学科主题的论文数量,以递减顺序排列起来,就可以在所有这些期刊中区分出载文率最高的“核心”部分和包含着与核心部分同等数量论文的随后几区,这时核心区和后继各区中所包含的期刊数成1:a:a2的关系。齐夫定律:将一篇较长的文章中每个词按其出现频次递减排列起来(高频词在前,低频词在后),并用自然数给这些词编上等级序号,出现频次最高的为1级,其次为2级……这样一直到D级,如果用f表示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次,用r表示词的等级序号,则有:fr=c,c为常数。2、信息生产者分布规律洛特卡定律:洛特卡以论文数(x)和作者数(yx)的对数为横坐标和纵坐标(即logx和logy)作图,得出论文数x和作者数yx之间存在着:xnyx=c,c为常数。普莱斯定律:全部论文的半数系由该领域中全部作者的平方根的那些人撰写的。(核心生产者分布的“平方根定律”)Nxm11)(n如果发表了n篇论文的作者人数为a(n),则a(n)名作者一共发表的论文为P(n)=n*a(n)3、信息对时间的分布规律(1)指数增长率①普莱斯曲线②生长曲线(2)逐渐过时律文献的半衰期:指某学科领域现时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4、网络信息的老化因素:(1)网络信息的增长(2)网络信息的更新(3)网络信息的消失(4)网络信息的语用衰减四、信息获取1、信息源按不同内容、性质和加工情况分类一次信息:凡是在科研、生产、经营、文化及其他各类活动中产生的原始信息,称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是对一次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后的产生的一类信息,如书目、题录、简介、文摘等形式的检索工具。三次信息:是在一、二次信息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而产生的信息。人们把这类信息称为信息分析的成果,如综述、述评、学科年度总结、文献指南、书目之书目等。2、零次信息源零次信息:零次信息是人们通过直接交流获得的信息,是信息客体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的结果。零次信息对经济活动和科技活动的作用:第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概念、新术语、新数据层出不穷,常常通过通过非正式渠道以零次信息的形式传播,获取零次信息可以补充记录信息和正规渠道的不足。第二,如果组织机构信息系统不健全,信息工作者水平低,不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或者信息渠道不畅,也可以通过捕捉零次信息加以弥补。第三,在市场环境中,零次信息占有较大比例,它反映市场供求、价格、竞争状态的变化,是市场调查和分析的重要依据。第四,在现在咨询服务中,零次信息具有特殊的意义,用户的需求通过零次信息反映出来,咨询人员所提供的知识经验正是他们携带的零次信息。第五,随着网络的兴起和普及,零次信息的传递超越了时空限制,传播量、速度和影响越来越大。3、有价值的信息应具备的条件:(1)能够及时地以适当的方式提供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依据,即及时性;(2)信息的可信赖程度高,即准确性;(3)信息具有综合性;(4)信息容易获取,即易获取性;(5)信息的费用与目标吻合,即经济性。五、信息组织信息组织:亦称信息整序,是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并按给定的参数和序列公式排列,使信息从无序集合转换为有序集合的过程。六、信息检索信息检索:是根据特定的需求,运用某种检索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从大量文献中查出所需的资料或信息的过程。七、信息服务1、信息服务的含义和内容信息服务:就是用不同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所需信息的一项活动,它是以信息为内容的服务业务。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分散在不同载体上的信息就行收集、评价、选择、组织、存储,使之有序化,成为方便利用的形式;二是对用户及信息需求进行研究,以便向他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现代服务业:主要是指依托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或现代经营方法和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服务业。2、信息服务的特性主要体现的几个方面:(1)知识密集程度高(2)信息用户参与度高(3)信息服务者与用户有较深的接触3、意义构建理论意义构建理论是信息研究范式转变的核心理论。4、用户信息行为的特征和规律(1)用户所需解决的问题的重要性,或所需要的信息的价值的大小,是决定用户的信息需求是否转化为信息行为的根本原因。(2)信息和信息服务的可获得性以及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的易用性是决定情报用户是否利用某种信息服务的最重要因素。(3)用户寻求信息的过程是,首先从个人的资料库中查寻,然后转向非正规渠道,取得同行的帮助。只有在这些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时才考虑到信息系统或信息中心。用户的这些行为和可近性选择理论密切相关。(4)任何信息用户,即通过正式渠道,也通过非正式渠道寻找所需要的信息。而且,对许多用户来说,非正式渠道被认为比正式渠道更为重要。(5)用户对提供信息服务及信息资料的时间要求有一个总趋势:更快更新。(6)用户向信息中心的信息服务工作者提出咨询,会产生两种现象:第一,用户在向信息服务人员提出咨询时,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即他的提问所表达的往往是他认为该信息中心能够提供给他的东西,而不是他真正想要的东西。第二,用户用书信方式提问比直接向信息人员提出咨询更能准确地表达其信息需求。5、信息用户研究的内容(1)信息用户构成及分类研究(2)用户信息需求调查分析(3)用户信息心理规律研究(4)用户信息效用及用户吸收信息的机理研究(5)影响用户信息需求和信息活动的因素研究(6)用户的信息保证研究6、网络信息服务与网络用户个性化网络信息服务:就是面向用户的信息使用行为、兴趣、爱好、习惯、需求特点,为用户搜索、组织、选择、推荐。提供个性化定制信息服务的内容、系统和功能,以满足用户解决现实问题的信息需求。信息集成服务:是指在现代数字网络环境下,以现代信息集成理论和技术为基础,通过对服务要素进行集成与动态整合并构建优势互补的集成化服务体系,使用户在最少的时间里通过最小的成本利用到最需要的资源和服务的一种服务理念和模式。7、网络环境下的用户信息行为(1)网络信息查寻行为(2)网络向选择与存储行为(3)网络信息吸收与利用行为(4)网络信息交互行为(5)网络社群信息交流行为八、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构造模型(1)输入功能(2)存储功能(3)处理功能(4)输出功能(5)控制功能九、信息机构及其管理1、信息机构信息机构:是实施信息搜集、加工、分析、储存、传递等有关信息管理活动的主旨形式,它普遍存在于各种产业形式中,并且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与日俱增的地位和作用2、信息机构的职能(1)促进科技创新(2
本文标题: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马费成、宋恩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230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