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新高考改革和学生发展
新高考改革与学生发展---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变革性实践探索浙江大学附属中学申屠永庆一.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认识新高考改革是一场什么样的改革?坚持什么样的教育价值观?看待新高考改革的四个维度:国家战略、学生发展,学校特色,素质教育。1.站在国家战略高度看待课改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一个“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学校要有教育情怀,要有战略意识。只有每个学校的变革实践,才有国家战略的实现。新高考改革是一场着眼于国家战略的课程改革。2.站在学生发展角度对待课改高考改革具有阶段性,以往重视教育本身或者社会需要,往往忽视学生个体需求和成长。这次基础教育改革就是要使教育回归本真。学生是出发点,又是落脚点,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一切教育问题,要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发展而设计。(学生发展与教育本源)大量教育实践证明:千万不要低估学生的发展潜能千万不能忽视学生的生长需求•基础性是基础教育的内在要求。•基础教育是为学生的升学就业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为个体一生的发展打基础;为社会所需各类人才的培养打基础是基础教育的特质。”----叶澜。•有助于我们把握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为学生发展奠基,追求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问题•1.提高学生素质•2.扩展学生的基础学力•3.促进学生个性发展•4.促使学生个体社会化•核心素养•所有学校的共同培养目标,核心素养之共性;•每个学校应该确定自己的培养目标,核心素养之个性。基础教育改革的目的问题•提升教育质量•什么是教育质量的提升?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是什么?•提升教育质量是新高考改革的本义,有人认为,现在的改革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问题是世界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在今后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中,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仍然是我国教育重要任务。我以为教育公平有三个层面,地区间、校际和学校内部的教育公平。以往比较重视地区和校际教育公平的问题,往往忽视学校内的教育公平。•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我们提出“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发展而设计”,这也是追求教育公平的校本探索。•选择性教育是浙江省深化课改的理念•把特色示范校建设、学校课程顶层设计、精品课程评定、教师的专业培训、选课走班、生涯发展教育、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我以为,那是抓住了深化课改有四个“生长点”:学校特色发展生长点、学科课程发展生长点、教师专业发展生长点、学生自我发展生长点。•四个“生长点”核心是学生自我发展的生长点。•新高考改革实际上是一场基于学生发展的课程改革。3.站在学校特色发展的角度看课改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既是一个梳理学校办学历史、提炼学校精神文化的过程,也是用文化引领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过程;既是思考学校教育、学科教学价值功能的过程,也是把握教育发展方向、实现高中转型的过程;既是学校构建特色课程体系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建成长乐园的过程。没有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就没有学校特色的发展4.不能以应试教育的思维应对新高考改革•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将有力推进普通高中课程建设。把高考当目的,不仅不是深化课程改革的要求,也会重走应试教育的老路,根本不可能实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的战略设想。•新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倒逼中学教育更要重视教育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过程。•我以为:•不重视过程的教育,不是一种好教育•没有教育故事的老师,不是一名好教师二.浙大附中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实践•深化课程改革对于学校来说是一场变革性的实践•要重视实践----每个学校的丰富多样的实践和探索;•要寻求变革----变革什么?浙大附中探索和变革的基本思路•理念变革(理论自信)育分观到育人观的转变,这是教育价值观的变化;坚持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发展而设计;重构育人体系。•路径选择(道路自信)文化立校课程育人•自觉践行(实践自信)深化课改的学校实践探索,重点6个方面:课程顶层设计—充分选课走班---生涯发展教育----三年教学统筹----教学资源利用—---师生评价激励。•机制设计(制度自信)走班制—导师制—学分制等重构育人体系学校的供给侧结构改革也就是育人体系重构;具有引导性。•重构学生发展目标体系---学校培养目标体系研究学生现状和未来,学生适应未来的能力,学校的重要使命要重构学生发展目标体系,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哪些核心素养?(《中小学管理》2015.9)•重构学校课程体系•重构学校制度和机制•重构学生学习生态1.认识生态2.空间生态3.团队生态所有这些学习空间、学习生态的重构,都有利于学生走向自主学习和发展的道路。1.确立“文化立校、课程育人”的办学思路梳理文化脉络,确立办学定位。办学特色:人格与学术并重,本土与国际兼容办学理念:崇尚自由,担当责任,追求和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办学定位:建设充满学术气质、文化韵味、国际视野的现代高中育人目标:培养具有责任意识、求是精神与和谐品质的世界公民2.进行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制定《浙大附中课程建设方案》(不断完善,修改50多稿,专家指导,关注高考招生试点改革变化及教学落实)体现学校办学特色适应学生学习成长需求基于学习力提升的“目标—类别—层级”求是课程体系“重人格、强学术、跨文化”特色课程体系制定各学科课程建设纲要完善多元整合的学科课程结构•校本课程开发不能脱离高中教育基础性特点,应当注重依托基础学业课程进行拓展,完善基于学科的课程开发有利于夯实基础知识和提升基本能力,增强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1)整合必选修课程,构建学校立体课程体系和各学科课程结构,为学生提供多样自主选择。•(部分学科课程结构示例)适用学生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C高中英语1-8英语基础语法英语基础阅读英语基础听力英语基础写作英语学习方法英语应试策略英文履历写作与英语面试技巧基础西班牙语基础法语基础德语基础日语基础韩语基础俄语西湖旅游英语西湖楹联英译古希腊神话赏析莎士比亚戏曲赏析英语影视赏析英语歌曲赏析体育英语国际礼仪评介英语辩论社英语剧场英语微电影社西湖英语志愿者海外游学B高中英语1-8英语书报阅读英汉翻译英语听力中级英语口语中级英语写作中级A高中英语1-8英语书评高中英语9-10英语听力高级英语写作与演讲英美概况大学英语先修英语课程编号课程适用学生周课时学段学分学生用书课程类型语-J-G-1语文必修一ABC3I-12苏教版必修语-J-G-2语文必修二ABC3I-2,I-32苏教版必修语-J-G-3语文必修三ABC3I-42苏教版必修语-J-G-4语文必修四ABC3Ⅱ-1,Ⅱ-22苏教版必修语-J-G-5语文必修五ABC4II-2,II-32苏教版必修语-T-ABC-1外国小说欣赏ABC4Ⅱ-32人教版限选语-T-ABC-2《论语》选读ABC4Ⅱ-42语教版限选语-T-ABC-3语言文字运用ABC1I,Ⅱ1选编自选语-T-ABC-4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ABC1II-3,II-41选编自选语-T-ABC-5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ABC1II-3,II-41选编自选语-T-AB-1中国现当代诗歌鉴赏AB1II-1,II-21自编自选语-T-AB-2诗词格律及唐诗鉴赏AB1Ⅱ-1,Ⅱ-21自编自选语-T-AB-3走近《红楼梦》AB1II-3,II-41自编自选语-T-AB-4古文的阅读与写作AB1II-3,II-41自编自选语-T-AB-5现代诗歌的鉴赏和写作AB1Ⅱ-1,Ⅱ-21自编自选语-Y-C-1古希腊神话故事与影视欣赏C1I-3,I-41自编自选语-Y-C-2杭州话与杭州本土文化C1I-1,I-21自编自选语-Y-AB-1侦探推理小说欣赏与研究AB1I-3,I-41自编自选语-Y-AB-2西湖文学与西湖文化AB1II-1,II-21自编自选语文课程安排课程编号课程适用学生周课时学段学分学生用书课程类型政-J-G-1经济生活(必修1)ABCD2I-1,I-22人教社版必修政-J-G-2政治生活(必修2)ABCD2I-32人教社版必修政-J-G-3文化生活(必修3)ABCD2I-42人教社版必修政-J-G-4生活与哲学(必修4)ABCD2Ⅱ-1,Ⅱ-22人教社版必修政-J-X-1国际和国际组织AB1Ⅱ-31人教社版限选政-J-X-2生活中的法律常识AB1Ⅱ-41人教社版限选政-T-D-1投资理财D1I-1,I-21自编自选政-T-D-2杭州的特色文化D1I-41选编自选政-T-C-1时事政治C1I-31自编自选政-T-C-2趣谈哲学C1Ⅱ-1,Ⅱ-21自编自选政-T-C-3全球问题与国际关系C1I-31自编自选政-T-C-4法制视界C1Ⅱ-1,Ⅱ-21自编自选政-T-AB-1中国哲学概论AB1Ⅱ-1,Ⅱ-21选编自选政-T-AB-2哲学巨匠AB1Ⅱ-1,Ⅱ-21自编自选政-T-AB-3当代西方哲学思潮AB1Ⅱ-1,Ⅱ-21选编自选政-T-B-1学能提升1B1Ⅱ-4,Ⅲ-11自编自选政-T-A-1学能提升2A1Ⅱ-4,Ⅲ-11自编自选政-Y-D-1社会实践与调查访问D1I,Ⅱ1生成自选政-Y-D-2文化与休闲(淘宝青瓷)D1I-3,I-41自编自选政-Y-C-1模拟投资理财C1I-1,I-21自编自选政-Y-C-2文化与建筑C1I-3、I-41自编自选政-Y-AB-1企业经营管理和模拟创业营销(商学社)ABⅡ,Ⅲ1生成自选政-Y-AB-2浙商现象研究ABⅡ1自编自选政-Y-AB-3法律案例探究ABⅡ1自编自选政-Y-AB-4模拟联合国ABⅡ,Ⅲ1生成自选(2)完善学校特色课程群建设•“人格与学术并重,本土与国际兼容”的办学特色下,学校着力构建四大特色课程群:•人格教育课程群•学术探究课程群•西湖文化课程群•跨文化素养课程群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学校利用浙大资源、西湖资源和其他多种校外社会资源,建设适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教育资源基地。目前已形成以下几种主要方式:(1)教师课程创生。目前,我校近85%的老师参与选修课程开发,超过92%的老师参与选修课程的开设。(2)普职合作开设职业技能课程,发展学生多种技能。我校与中策职高、人民职校、新东方学校、启德教育、人才协会等9家单位合作,采用组织参加外校选修或聘请校外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开设职业技能课程两种方式。(3)与浙大合作开发特色课程,提高学生学术探究能力。继2010年启动“浙大导师团牵手附中学子”活动以来,近几年与浙大合作推向深入,浙大百名教授开设“浙大教授与学术人生”系列课程,附中学生走进浙大实验室等,在专家指导下进行科学实验,合作研究课题等形式促进“学术探究”特色课程群的建设,提高学生学术探究能力。(4)加强与社会教育场馆、实践和活动基地的联系,结成联合培养的资源同盟。利用西湖地域文化开发特色课程,建立十二个“浙大附中课程基地”等,实现社会资源课程化。建立百余个社会实践体验基地,开展学生课题化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志愿者服务、调查研究与撰写研究课题报告等形式促进学校“人格培养”特色课程群建设,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2013年10月,学校成立课堂教学课改小组,在充分学习取经、调研论证、做好学生家长的沟通引导工作。2014年2月,率先在高一年级推行必修英语分层走班。2014年3月10日,《浙江教育报》头版刊登《英语课程“私人订制”——浙大附中探索必修课分层走班教学侧记》专访,介绍我校必修分层走班情况。必修英语分层走班实施效果反响原则3.稳步推进必修学科选课走班学校按“单门必修学科(英语)分层走班——多门必修学科分层走班——所有必修学科分层走班——必选修全面整合的分层分类选课走班”的步骤稳步推进分层走班。2014年9月增加了物理、体育必修课分层分项走班。新高考招生制度试点改革后,学校加快选课走班步伐,计划到2016年9月,全面实施选课走班,实现让每一位学生有个性化课程的目标。分步目标为:2015年2月起,2014级语、数、外分层走班2015年5月起,2014级学、选考分类分层走班2016年2月起,2015级必选修整合分层走班2016年9
本文标题:新高考改革和学生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246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