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三)凡是对着真的个体生命(人类、动植物、细胞等活体物)、真事、真景象、真氛围而创作的电视作品,并有10至15分钟以上长度的片子称电视纪录片。对纪实性而言的电视纪录片,应在被拍摄对象严格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拍摄。陈汉元(中央电视台)综合以上的摘录,可以归纳出电视纪录片的三个必备条件:1、纪录片是非虚构的电视作品,是创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真的个体生命、真事、真景象、真氛围而创作,能表达作者潜在的主观思想的作品。2、纪录片是作者观察、思考、选择后的产品,有艺术感染力。3、纪录片在拍摄和布局安排上,各部分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使观众能够按一定的思路来思考、认识和想象。二、电视纪录片和电视专题片的区别在中国以纪实语言组成的节目形态中,很长的一段时期记录片和专题片是混在一起的,同一部电视片,有人称它为专题片,有人称它为纪录片,认为两者是等同的。也有人认为专题是较宽的概念,其中涵盖了纪录片。还有的则相反,说纪录片涵盖专题片,各持己见。到了90年代,专题节目主要从属于栏目,时间相对固定,重大专题则主要自上而下,有明确的目的,往往做成了长篇,成了特别节日。在新世纪到来前后,由于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人们审美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对电视节目要求的多样化,都促使了专题计与纪录片的分野。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各自的特征越来越分明,具有纪录片特点的电视片越来越多。这个时期的纪录片与专题片在创作动机,创作心境,创作思维,创作方式上均有所区别的节目样式。电视专题片是一种发挥教育作用的电视节目样式,它的主题性、针对性、宣传性、目的性都很强。而纪录片则是一种饱含人文精神,主题更加多义的节目式样。其具体的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专题节目承载教化功能和宣传任务,主题先行成为必然。对于素材的取舍,以主题为尺度进行量体裁衣。因此专题节目制作流程是一个求证的过程,达到宣示主题的目的。而纪录片则不是这样,在选定一个题材之前,可以说也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但是并没有形成一个确定的主题思想,创作者只是从直观上感觉这个题材有意义,有开掘的价值,是直感让创作者倾心这个题材,这时对于他来说更多的是感性而不是理性。第二,专题节目拍摄的时间和人物事件的结局都已经是确定的,我们的拍摄也只是一种追溯。像大量案件调查节目,往往都是法院已经结案走了性的,是非已经有明显的结论时我们才去拍摄。而纪录片则不是这样,它只是跟踪事件,并不知道故事的结局和人物最后的命运,往往结局或者人物命运和创作者所期待的大相径庭,向未来取材是电视纪录片最让人着迷的地方。第三,作为专题节日,主题思想必须是单纯的,而作为纪录片,由于它反映了生活的原汁原味,由于它是跟踪生活的自然流程,那么它就反映了生活的多层面性、复杂性,也就让我们无法归纳出一个单纯的主题思想,往往是不同的人看了会有不同的绪论,甚至让人陷入一种对苍茫的生活浑然无奈的感觉状态。所以说电视专题的主题思想可以说出来,而电视纪录片的主题思想只能让人感悟。三、记录片的特征1.人文和命运的关注纪录片直接关注人,不着重事,而着重人的本质力量,人的生存状态,人的性格和命运,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宇宙和世界的思维。它是人为核心向外辐射出世界的纷呈、社会的动态,科学的进步等。题材的人文特征是纪录片的特点,它的主题趋向于更为深层更为永恒的东西。纪录片常常提供一个人文的空间,提供一个可供体验的流程,让观众自己去看自己去想。绝少宣传教化和直奔某个主题的意味,人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就是它的主题,人的真正生活就是它表现的对象。正因为纪录片着重人,着重将生活原始形态作为传递信息的方式,所以它具有供人观察思想的空间,具有生活自身的多义性,象征性,开放性。2、感受和体验的并存纪录片重感受和体验的共时性,要有较大的时空跨度。较完整的动态过程和情感积累,对人的个体化的表现常常伴随着他正在进行的现实生活,共同体验一段生活的真实时空,使人的个性得以充分展示。纪录片不在于解说的到位和精彩,而在于特定情境中的特定语言和行为关系,在于经过交流和反馈之后积累的情绪氛围。它应具有相对完整的共时段落,从而有相对完整的形象内涵,有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关系网络,并以此去供观众体验和感悟,给观众审美的愉悦和思考的时空。专题节目多以事为主题,对个人化的关注受到影响。它们多以人为例证,为典型来生动地说明某些主题,而纪录片则直接关注人,越深入到个人独特的生活、心态、情绪,越具有丰满的细节就越具有审美价值。一般附属于栏目的专题在制作时间上受到较大限制,不可能有较长的时空跨度。在一定时间周期中必须播出。而现在的纪录片却很难只在一个星期,一个月拍摄制作出来,因为这样短的制作周期使人的时空较短促.因而表现的形象自然也较平面,会缺乏时间进程中的动态性和经历心态、情绪等的变化,使个体形象系统难以建立,难以动态地立体地来表现人。所以现在的纪录片要求有较长时间的积累,时间是纪录片的一个重要元素。3、真实和真诚的品格纪录片最本质最可贵之处就在于它是真实的,尊重生活,尊重人,直接面对真实的生活摄取素材。纪录片尽可能保持一段完整的生活流程,选取一个生活自然行进中形成的情节事件,依照生活自身的逻辑发展来结构人物故事。纪录片会尽力在动态取材中使生活的各种原始信息得以保留,人物的行为,动态,生存状况,相互关系,心态变化,情绪氛围,在一些完整连贯的流动的段落中得以展示,使生活的纪录更加客观。正在进行的事件的相对完整性,动态性,会使创作者主观的介入及主体意识受到必要的限制,使主观和客观能拉开一定的距离。纪录片常常有观众的评价见解与作者自身的情感体验完全不同的情况发生,充分调动了观众的参与意识。但是,纪录片仍然不可能是纯客观的,它仍是一种创作,作者主观的介人始终是存在的,包括对题材的发掘,对素材的选择,情节的运用,资料的引用,字幕,解说中的评价等等,都是作者主观因素来决定。纪录片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没有主观的介入,就很难将客观的生活素材形成一个物化的结构,只不过这种主客关系建立在主观的介入是以尽可能完整地保持其客观存在为前提,充分地尊重生活,尊重客观真实。观众也要认识到,纪录片的生活记录,绝不等同于生活,它是经过创作者主观的选择,提炼,秩序化的生活,是生活的重构,是人文信息的传递方式。4.隽永与丰富的意蕴纪录片追求隽永,追求永恒的生命力,它在于将永不休止、转瞬即逝的一段真实的生活,利用电视的技术手段,利用电视在纪实上的特殊优势,截取出来,使它成为一种可以保留,可供重复观察、体验,进行研究的一种物化形态,用物质手段保存一段活的历史。纪录之所以讲求真实、讲求纪实的动态性、过程的相对完整性、讲求真实的对话和信息的全方位,都基于保留其真实面貌,为后人提供一个人类生存的某个阶段的活的历史。纪录片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从看似平常处取材,以原始形态的素材来结构影片,表现一些个人化生活内容,但纪录片追求的却是通过这些表层,达到一种蕴含着人类具有通感的生存意识和生命感悟,生与死,爱与恨,善与恶,同情与反感,生存的抗争,美的追求等等。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价值体系,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不同的意识形态,但是作为人类本质的普遍的情感体验却总是相通的。纪录片是世界性的语言,其中的爱情、死亡、灾难、艺术、生存抗争、美的追求,只要是真实的相对完整的记录,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都能“看”懂,都能在心灵上引起反应。另一方面,纪录片的题材是十分丰富的。人的本质力量常常会辐射在各方面。人与自然,人与动物、植物,与宇宙星空都能对话,都具有探索的乐趣。人的科学活动,艺术活动,对历史、对心理、对生命等等的探索,都是人类生活的组成部分,也都是纪录片可以获取的题材。四、电视纪录片的几种类型纪录片的题材非常的丰富,但如果我们对其进行综合考察,可以把它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1、人与社会这种电视纪录片存在的比较多,也是最主要的电视纪录片类型。这种类型的电视纪录片主要探讨人与社会的关系,人和社会的矛盾、冲突、调和,以及解决。像《毛泽东》《邓小平》、《下岗时刻》、《求学》、《中华之剑》等等都属于这种类型,电视台目前播出的大部分电视纪录片都是这种类型的。2、人与自然这种电视纪录片主要是探讨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自然环境的冲突,自然对人性的压抑、制约、改造等。这种片子也会涉及到人与社会的矛盾,但是,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像《山洞里的村庄》、《阴阳》、《天国》、《走向北极》、《黄河》等等。3、人与历史这种片子主要是介绍过去,通过历史让我们认识现在,像《望长城》、《让历史告诉未来》、其中还有一种小类别就是表现目前还处在早期历史阶段的村落生活,这种片子使我们认识目前的社会,了解我们的过去。这种创作类似以前文学界的寻根潮流,西方国家的人类学家经常参与拍摄这种电视纪录片。我们只是相对分析了电视纪录片的儿种类型,还有一些片子很难说清是属于哪一类型的,像《山洞里的村庄》、《望长城》即可以说是人与自然,也可以说是人与历史的类型,就看你分析问题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了。
本文标题:电视纪录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275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