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淄博2018生物中考试题解析版
1淄博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4页,满分45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区县、学校、姓名、考试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位置,并核对条形码。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涂黑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严禁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修改。4.保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严禁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5.评分以答题卡上的答案为依据。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共1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科学探究“作出假设”的叙述,错误的是(B)A.提出假设要根据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B.提出假设是在全部实验方案设计完成后C.提出的假设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D.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需要实验验证才能证明【解析】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并根据已有的知识或生活经验,尝试对提出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假设是对实验结果的预测或预设)。然后设计探究方案并根据方案进行探究,通过探究结果得出结论,以分析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提出假设是在设计方案之前完成的,因此B错误。2.生物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B)A.春天,桃花、梨花竞相开放B.夏天,大树底下好乘凉C.秋天,杨树、柳树纷纷落叶D.冬天,青蛙、蜥蜴进入冬眠【解析】本题考查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环境能影响生物。春天桃花、梨花竞相开放,秋天杨树、柳树纷纷落叶,冬天青蛙、蜥蜴进入冬眠都能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夏天,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大树的树冠遮挡了阳光,大树的蒸腾作用降低了局部温度,大树的光合作用提高了空气中的氧含量,因此属于生物影响环境。3.下列植物中,具有根、茎、叶分化且依靠孢子生殖的是(A)A.满江红B.地钱C.银杏D.海带【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的各类群及其特征。满江红属于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地钱属于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银杏属于裸子植物,有根茎叶和种子的分化,用种子繁殖;海带属于藻类植物,没有器官分化,用孢子繁殖。4.玉米种子萌发时,胚与胚乳的有机物含量变化如右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曲线a表示胚乳,b表示胚B.胚的发育需要胚乳提供有机物C.胚乳内的有机物在种子萌发后逐步被耗尽D.幼叶变绿后依靠光合作用和根部吸收提供有机物【解析】本题考查玉米种子萌发时内部有机物的变化情况。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内,种子萌发时,胚乳内的有机物转运给胚,通过呼吸作用分解释放能量,满足胚发育的需要,直到种子长出绿叶,自身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图中的a曲线表示的是胚乳,胚乳中的有机物随着种子萌发逐渐消耗。b曲线表示胚,种子2萌发初期,胚乳中的营养转运给胚,因此胚中的有机物略有增多,之后随着胚乳内营养物质的减少,胚根发育为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为茎和叶,胚中的有机物略有减少。直到幼叶变绿,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有机物含量又开始增多。根吸收的是水和无机盐,不能吸收有机物。5.(2018•淄博学业考)下列关于植物对水分吸收和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C)A.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B.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至植物体各部位C.水和无机盐的吸收速度随蒸腾作用增强而加快D.植物吸收的水只有1%一5%保留体内参与各项生命活动【解析】本题考查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运输和利用。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体吸收和运输。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部分,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蒸腾散失到大气中。蒸腾作用能够促进植物对水的吸收,以及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蒸腾作用不能促进无机盐的吸收。6.(2018•淄博学业考)下列农业生产、生活措施中能体现促进光合作用的有(A)①合理设置株距②大棚增施有机肥③水淹及时排涝④大棚夜间增加照明⑤中耕疏松土壤⑥花盆底部留孔A.①②④B.①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合理设置株距,即合理密植,有利于植物的叶片充分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大棚增施有机肥,有机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能够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大棚夜间增加照明,可以通过延长光照时间增强光合作用。水淹及时排涝,中耕疏松土壤,花盆底部留孔,都是为了保证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有利于植物根的呼吸作用。7.(2018•淄博学业考)人体呼吸运动需要相应肌肉的参与,当肋间肌、膈肌舒张时,不会出现(A)A.膈肌顶端下降B.胸腔容积减小C.肺泡内气压上升D.肺内气体排出【解析】本题考查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知识。呼吸运动时,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肋骨下降、膈肌顶部上升,胸腔容积减小,肺内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完成呼气过程。8.(2018•淄博学业考)右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C)A.①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B.④是左心室,④⑥之间没有瓣膜C.②③之间有房室瓣,血液只能从②流向③D.⑤⑥是上、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解析】本题考查心脏的结构及血液流动方向。心脏包括四个腔,图中②是右心房,与①上、下腔静脉相连;③是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④是左心室,与⑥主动脉相连;左心房与⑤肺静脉相连。心脏左侧及其所连的血管内流动着动脉血,心脏右侧及其所连的血管内流动着静脉血。血液流动方向是静脉→心房→心室→动脉,心房与心室之间(②和③之间,左心房和④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③和肺动脉之间,④和⑥之间)有动脉瓣,瓣膜可以防止血液倒流。9.(2018•淄博学业考)“文明开车,文明行路”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A.红灯亮起,人体感受光刺激的感受器在视网膜B.看到红灯,行人自觉停下等待是非条件反射C.斑马线前,司机减速礼让行人是条件反射D.严禁“酒驾”,因为酒精会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醉状态【解析】本题考查视觉的形成和神经调节。看到红灯,行人自觉停下是后天形成的反射,神经中枢经过大脑皮层,属于条件反射。10.(2018•淄博学业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C)A.调查当地环保状况,积极为政府建言献策B.倡导垃圾分类,增加资源的循环利用C.为丰富本地生物多样性,多引进外来物种D.减少煤炭、石油的利用,开发太阳能、风能、水电等能源【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多引进外来物种,会由于当地缺少外来物种的天敌而导致引入物种大量3繁殖,从而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影响原有物种的生长和繁殖,从而破坏生物的多样性。11.(2018•淄博学业考)下列关于细菌、真菌的叙述,错误的是(D)A.乳酸菌,无成形细胞核,可用于制作酸奶、泡菜B.酵母菌,单细胞真菌,可用于酿酒和制作面包C.青霉,多细胞真菌,可在培养液中提取青霉素D.蘑菇,大型食用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解析】本题考查细菌和真菌的知识。蘑菇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蘑菇能够利用环境中的有机物生长和繁殖,营养方式属于异养(腐生),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12.(2018•淄博学业考)右图甲、乙、丙分别表示某传染病流行期间的三类人群,其中甲表示健康人群;乙与甲相比,主要是体内含该传染病的抗体;丙是该传染病的患者。下列分析错误的是(B)A.甲是该传染病的易感人群B.乙、丙是该传染病的传染源C.①过程最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D.②③分别表示健康人感染患病和痊愈过程【解析】本题考查传染病的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根据题意,甲通过①成为乙,那么①应该是预防接种的过程;甲通过②成为丙,那么②应该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并使人患病的过程;丙通过③成为乙,那么③应该是丙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并消灭抗原痊愈的过程。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一般是指患者或某种病原体的携带者,乙是含该传染病抗体的健康人,不属于传染源,只有丙是传染源。13.(2018•淄博学业考)下列关于无脊椎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B)A.腔肠动物中的海蜇营养丰富B.扁形动物中的蛔虫能危害人体健康C.环节动物中的蚯蚓能够疏松土壤D.软体动物中的牡蛎、扇贝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解析】本题考查无脊椎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蛔虫属于线形动物,不是扁形动物。14.(2018•淄博学业考)以下技术或操作体现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的一项是(C)A.动物克隆技术B.植物组织培养C.人类试管婴儿D.转基因细菌培养【解析】本题考查生殖的类型。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主要区别是看是否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动物克隆技术是利用体细胞核和去核卵细胞形成的融合细胞繁殖后代的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型,通过植物组织分裂、分化形成新植株的过程;人类试管婴儿是精子与卵细胞在体外受精,将发育形成的早期胚胎再移入子宫并发育成新个体的技术;转基因细菌培养是将人类所需要的某种基因转给细菌的基因组,从而使细菌能够产生人类所需要的某种物质的技术。只有试管婴儿有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过程,属于有性生殖。15.(2018•淄博学业考)野马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只会在水槽中饮水,为了恢复野马在野外条件下的饮水能力,饲养员把导水入槽的橡胶管拉向水坑,诱导野马去水坑饮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野马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在水槽中饮水是先天性行为B.野马在诱导下逐步在水坑中饮水是学习行为C.在水槽中的饮水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D.在水坑中饮水行为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均有关【解析】本题考查动物行为的类型及特点。动物行为包括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遗传因素决定的,生来就有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物质的基础上,后天环境影响习得的。野马在水槽中饮水不是生来就有的,是人工饲养条件下形成的学习行为。野马在诱导下逐步在水坑中饮水也是学习行为。16.(2018•淄博学业考)控制狗的皮毛中色素分布的基因有三种,其中A1、A2、A3分别控制着沙色、斑点和暗黑色三种性状,且A1对A2、A1对A3都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若基因组成为A1A2的雄性沙色狗与基因组成为A2A3的雌性斑点狗交配,后代小狗的体色最可能的是(B)A.1种,全为沙色B.2种,沙色和斑点C.3种,沙色、斑点和暗黑D.不确定,以上情况都可能。【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及遗传规律。基因组成为A1A2的雄性沙色狗与基因组成为A2A3的雌性斑点狗交配,后代可能的基因组成如下图所示:4由此可见,后代小狗的体色可能有沙色和斑点两种。17.(2018•淄博学业考)与人性别决定一样,果蝇体细胞中除含常染色体外,雌果蝇含XX性染色体,雄果蝇含XY性染色体(如右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共4对8条B.就性染色体来看,雌果蝇只产生含X的一种卵细胞C.就性染色体来看,雄果蝇产生含X和含Y的两种精子D.每条染色体上有无数个DNA和基因决定性状的多样性【解析】本题考查遗传物质及其在体细胞核生殖细胞中的分布。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每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上有许多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8.(2018•淄博学业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D)A.分类单位越大,生物间的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B.雷鸟随季节不断改变体色,是其为主动适应环境而进化的结果C.黑猩猩与人的基因相似度达96%以上,说明人类由黑猩猩进化而来D.对化石的纵向比较和现存生物的横向比较,能推断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类群及进化的知识。分类单位越小,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
本文标题:淄博2018生物中考试题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279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