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
龙源期刊网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作者:张慈苑健斌来源:《商业时代》2011年第04期◆中图分类号:F027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城乡统筹发展,产业发展是核心、是关键。本文以城乡产业一体化为研究视角,结合国内外成功经验,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措施,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关键词:城乡一体化产业一体化政策措施统筹城乡发展即在城乡统筹发展方略指导下,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城乡产业一体化的内涵与特征城乡产业一体化的内涵是指一个地区在产业发展的思路上,打破农村只能搞农业,而城市则专门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传统发展观念,而是要求加速城乡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产业布局、产业分工与合作,使三大产业在城乡之间进行广泛的联合,构建城乡产业优势互补的一体化经济结构。城乡产业一体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是城乡产业融合。城乡产业融合是根据三大产业在城乡的分布依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导向,发展城乡关联产业,打造城与乡、工与农之间的产业链,并在双向的产业延伸过程中,促进城乡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实现城乡产业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二是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从分工角度解决城乡之间产业同构和过度竞争,使城乡间形成一种相互支撑的经济服务体系,根据城市、农村不同特质要求和发展优势,合理分工、发挥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促进要素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三是变革乡村生产关系。产业一体化根本上实现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它要求相应的生产关系的变革。城乡产业一体化必然推动农村传统上以小农经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生龙源期刊网产关系的变革。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乡镇企业和龙头企业的发展都是对现有生产、经营、分配方式的挑战。城乡产业一体化的现实意义(一)产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业,焦点在农民,我国农业和农村的指标水平较低,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仍存在较大差距。推进城乡产业一体化,促进城乡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化,实现城乡产业优势互补和一体化发展,进而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城乡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二)产业一体化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途径城乡产业一体化,可以使资源、劳动力等要素更合理的流动和配置,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乡镇企业等的辐射带动作用,能够激活农村经济,发展现代化农业,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使城乡的面貌、特别是农村的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逐步消除城乡差距,加快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三)产业一体化实现社会财富等值化享受城乡产业一体化,可以带动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通过促进城乡资金、资源、劳动力等要素的流动,提高城乡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通过城乡产业的融合和互动,城乡要素的整合可以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培育农村新型合作生产组织和龙头企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从而使农民收入增加,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和改善;通过产业一体化过程中政府对农村金融、教育、基础设施等相关领域的政策优惠和政策扶持,农村生活环境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使农民能够真正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等值的社会财富。国内外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模式与经验(一)美国的城乡产业一体化模式美国的农业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农业产业化是美国实现城乡产业一体化的重要途径。美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模式,可以分为这样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由一个企业来完成农产品龙源期刊网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全过程,称此为“纵向一体化”。第二类是不同的企业按合同分别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称之为“横向一体化”。这类方式通过签订、履行合同,保证了企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均衡经营,提高了企业的专业化水平,也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第三类就是不同的企业各自根据市场价格“信号”分别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等。这类经营方式在美国目前仍占主导地位。因为它可以保证生产、加工和销售各环节的充分竞争,发挥市场对企业或对产业体系的纠错功能,提高其竞争力,化解各类经营风险。(二)上海的“城乡统筹规划”发展模式上海浦东孙桥的设施化+生态系统模式,有三个基本模块和九个功能模块组成:第一块为高新技术高地。将农业科研成果经过筛选、组装,并与生态技术、传统和常规技术融合,成为具有极富市场竞争力的技术产品。第二模块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开发区的产业化有两大类,一类是利用示范区的先进设施和技术生产名特优、高附加值、高品位的蔬菜、花卉、水果等满足不同消费城市的需求。另一类是通过从国内外引进高新技术,经过孵化后提供一批可成为产业化的技术,带动广大农村产业化。第三模块为高新技术的扩张。技术通过无形资产交易、产业化以及培训、普及、推广,向全市、长江三角洲、全国扩散,以及向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扩散。九个功能模块分别是:工厂化农业产业,种苗产业,加工保鲜产业,出口创汇产业,现代特种养殖产业,观光农业产业,园林绿化产业,绿色技术与监察中心,农业废物处理中心。(三)北京的“工农协作、城乡结合、白兰道路”发展模式“工农协作”是指城乡工业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横向经济联合,通过合资经营、合股经营等形式兴办工农联营企业,形成经济协作网络。其具体方式是由城市工业提供设备、资金、技术、管理人员等,由县、乡、村提供厂房和劳动力,联营双方实行利润分成、按股分红,共同承担市场风险;“城乡结合”多属于纵向经济联合,诸如定点支农、来料加工、工艺性协作、产品下放、零部件专业化协作等。城市工业通过各种方式向郊区扩散零部件加工或下放产品,大力开展帮技术、帮管理、帮设备、帮培训的“四帮活动”,使城乡经济呈现出城乡协作、优势互补的局面。“白兰道路”是北京市推行城乡一体化的一种基本模式。所谓白兰道路即是以名优产品为龙头,以城市大中型企业为依托,工农合作、城乡结合、共同发展,其具体方式是城市大工业通过各种渠道向农村下放产品、扩散零部件。城乡合作方式多属于纵向经济联合,诸如定点支农、来料加工、工艺性合作、产品下放、零部件专业化合作等。工业通过各种方式向郊区扩散零部件加工或下放产品,大力开展帮技术、帮管理、帮设备、帮培训的“四帮”活动,使城乡经济现出城乡合作、优势互补的局面。实行工农紧密型联营是北京市推行城乡一体化的另一种基本模式。工农紧型联营是指城乡工业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横向经济联合,通过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等形式兴办工农联营企业,逐步形成城乡经济合作网络。其具体方式是由城市工业提供设备、资金、技术、管理人员龙源期刊网等,由县、乡、村提供厂房、劳动力,双方实行利润分成、按股分红、共同承担市场风险。紧密型联营把乡镇企业同城市企业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效地发挥了城乡企业各自的优势,保证了城乡经济协调、稳定发展。促进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的保障措施(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领导和协调服务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到产业一体化发展对于加快产业发展及城乡一体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制定促进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相关鼓励政策和配套措施。同时各级各部门要层层分解任务,定性定量定时定人,齐心协力、共同参与推进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二)以工业突破和园区建设为先导,推进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按照“一产划圈层、二产进园区、三产分功能”的原则,产业向优势区域布局,构筑以“圈层”为梯度,以“园区”为载体,以“轴带”为脉络的产业布局一体化体系。依托农业优势产业,推进特色农业园区及专业市场建设,同时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布局的有机结合。推进工业聚集发展。以开发区、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快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资源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围绕主导产业提高配套能力及水平,促进协作配套企业的本地化,形成主导产业为主、配套企业为辅的产业集群,形成特色工业。推进服务业分片区发展。适应产业发展和现代消费需求,合理布局生产性服务业,使其与都市农业、新型工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三)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一体化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开展产业链招商,实施产业链嵌入式发展。通过引入国内外大龙头企业及其配套企业,发现扶持具有产业一体化前景的重点项目,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及经济增长点;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建立产业配套对接机制,加速现有产业链延伸、补缺,做大规模,做优配套,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和竞争优势。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以农业为基础,通过二三产业良性互动,着力提高产业关联度,实现产业分工差异化,产业关联最大化。(四)加强基础设施和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创造产业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条件龙源期刊网一方面加大对支撑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水利、交通、电网、供水、供气、通讯、环保等为重点,着力提高产业发展承载能力。大力建设完善农业节水灌溉等设施,持续加快开发区及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建设。另一方面构建规范完善中介组织体系,为产业一体化提供中介服务。通过引导市(县)、区建立政策法规服务型、经济服务型、社会服务型、科技服务型等不同类型的中介组织,努力建设一个类型齐全、布局合理、组织完善、功能完备、辐射面广的中介组织体系。(五)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构建产业一体化的金融体系一是政府应建立信用担保补偿基金。每年按照一定的比例补充当年基金,用于支持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二是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建立银政企合作关系,共同解决担保实践中碰到的种种障碍,增强信贷能力,加快担保体系的建立;三是大力发展商业化的信用担保机构,鼓励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积极拓展符合城乡产业一体化特点的担保业务;四是积极鼓励保险公司介入。按照合理负担的原则,为担保机构或担保基金提供风险保险,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参加信用担保保险的机构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筑起与之相适应的再担保制度,设立专门的再担保机构。(六)建设批发市场,带动市场网络的完整发展市场体系的培育要坚持三大原则,即坚持市场的特色化布局、市场的专业化布局、市场的系统化布局,促进商品市场体系建设,构建商品流通网络。坚持市场的特色化布局是指市场的布局,既要发展数量,更要突出特色。应在地区特色突出、产品形成规模的商品主产地,加大投入建设一批产地批发市场。坚持市场的专业化布局则是要在市场布局上应以专业批发市场为主、综合与专业市场建设并举,突出建立带有产区特色的专业市场。坚持市场的系统化布局主要是对接专业生产基地,实现批发市场与零售网络的整体布局,优化商品流通网络,实现产地批发市场与内外销地批发市场联网,与内外零售网络联通,实现商品流通的高速与高效率。(七)整合人才市场,盘活人才资源消除条块分割壁垒,贯通人才与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开放城乡一体的人才市场体系。在规范和加强对人才及劳动中介服务机构管理的基础上,鼓励社会多种投资主体参与,共同开发和繁荣城乡各级人才市场,保证人才流动县县、乡乡、村村通。采取政策扶持,鼓励人才柔性流向县乡。倡导采用技术转让、技术入股、委托开发等多种形式开展城乡经济实体、科研人员的合作,以法规政策为保障,以合作项目为载体,生产基地和实践基地为平台,实现人才柔性流动,达到双赢目的。参考文献:1.王良仟.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龙源期刊网崔两伟.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3.王亚飞.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实现模式的探讨[J].经济纵横,2007(4)4.杨玲.国内外城乡一体化理论探讨与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5(9)
本文标题: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280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