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金融学―第六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六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六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一节中央银行一、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1、中央银行概念:中央银行是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金融政策,实行金融监督与管理,控制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的特殊的金融机构。2、中央银行存在的必要性(1)统一货币发行的需要(2)组织清算的需要(3)保持金融稳定的需要:金融体系流动性的最终提供者最后贷款人职能与金融监管职能暂时性的困难与根本性困难(4)宏观调控的需要第六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一节中央银行一、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3、中央银行的特性:与商业银行的区别(1)业务活动侧重于宏观领域(2)业务对象为政府和金融机构(3)不以盈利为目的(4)金融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金融体系调控、管理者(5)具有货币发行特权和维护币值稳定的责任第六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一节中央银行一、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3、中央银行的特性:与一般的政府机关的区别(1)中央银行是一个天然盈利的机构。铸币税;负债低成本甚至无成本,资产有收益;组织或提供联行清算收取的结算费用。(2)宏观调控: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3)相对独立性第六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一节中央银行一、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4、我国央行制度的建立(1)成立:1948年12月1日成立,华北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北海银行(2)大一统的银行体制:(3)二阶银行体制的建立: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正式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4)明确职能:1993年12月,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5)立法: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6)中央银行管理体制的改革:1998年底,改行政区划为经济区划,全国设立9家大区行,并设重庆和北京两个营业管理部。(7)职能调整:金融监管职能被分离第六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一节中央银行二、中央银行的职能1、发行的银行一国货币的唯一、集中和垄断发行者中央银行发挥其全部职能和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的基础,也是中央银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意义:统一货币发行,避免货币流通的混乱;有效控制货币流通量;增强中央银行自身的资金实力;信用制度发展的客观要求。企业A企业B企业…企业甲企业乙企业…商业银行1商业银行2中央银行二、中央银行的职能2、银行的银行第六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一节中央银行二、中央银行的职能2、银行的银行(1)集中存款准备金保证和提高商业银行的清偿能力(2)组织全国的联行清算(3)充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第六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一节中央银行二、中央银行的职能3、政府的银行(1)代理国库(2)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特定信贷支持直接向政府提供贷款或透支,购买政府债券(3)代表政府管理国内外金融事务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金融监督管理;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代表国家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项国际金融活动(4)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预测和决策建议(5)向社会公众发布经济金融信息第六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一节中央银行三、中央银行业务1、负债业务(1)货币发行业务:最重要的负债业务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公众的负债(2)存款业务代理国库、集中存款准备金(3)资本业务(4)借款业务:央行票据第六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一节中央银行三、中央银行业务2、资产业务(1)贷款和贴现再贴现和再贷款业务为政府提供短期贷款(2)证券买卖业务(3)金银、外汇储备业务稳定币值,稳定汇价,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第六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一节中央银行三、中央银行业务3、中间业务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办理资金划拨清算和资金转移的业务。(1)集中票据交换:票据交换所,同城1773年第一家票据交换所在伦敦成立(2)交换差额的集中清算(3)办理异地资金汇兑业务第六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一节中央银行三、中央银行制度类型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准中央银行制度、跨国的中央银行制度第六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一节中央银行三、中央银行制度类型1、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国家单独设立中央银行,并由其专门行使中央银行全部职能的制度(1)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2)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联邦制国家第六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一节中央银行三、中央银行制度类型2、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一个国家没有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而是由一家大银行集中中央银行职能和一般存款货币银行职能与一身的银行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第六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一节中央银行三、中央银行制度类型3、准中央银行制度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没有建立通常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制度,只是由政府授权一个或几个商业银行行使部分中央银行职能,或者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货币委员会中国香港:金融管理局;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第六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一节中央银行三、中央银行制度类型4、跨国的中央银行制度两个以上主权独立的国家共同拥有一个中央银行的制度西非货币联盟、中非货币联盟、东加勒比海通货管理局、欧洲中央银行第六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一节中央银行四、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1、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含义中央银行在与政府的关系上必须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中央银行不可能完全脱离政府,其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2、中央银行保持独立性的原因:(1)中央银行与政府关心问题的重点存在差异(2)政府短期利益,政治周期问题(3)防止赤字货币化(4)央行业务的专业性(5)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实施,避免来自各级政府的干预相对:中央银行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部门,不可能完全独立于政府,必须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总体需要,接受政府的管理和监督。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程度越高,该国的通货膨胀率就越低。第六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二节货币政策一、概述1、含义: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经济目标而采取的一些列控制和调节流通中货币量和市场利率的方针、措施的总和。属性:需求管理政策类型:扩张型货币政策紧缩型货币政策中性货币政策2、构成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第六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二节货币政策二、货币政策目标1、含义: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所要实现的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2、构成:(1)物价稳定:(2)经济增长(3)充分就业:3%-5%以下为充分就业,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4)国际收支均衡(5)金融稳定中美货币政策目标对比格林斯潘时代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345CPI上涨控制在3%(适度2-3%)居民名义收入增长4%GDP增长5%。中国货币政策目标:法律规定: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实践目标:GDP增长9-11%,CPI上涨3-5%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12%(以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衡量就业比登记失业人数更可靠)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20%。第六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二节货币政策二、货币政策目标3、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1)长期内:具有一致性经济增长→产出上升→市场供给增加→物价稳定→要素需求增加→劳动需求增加→充分就业→经济运行效率上升→出口增加→国际收支均衡(2)短期内:存在矛盾3、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2)短期内:存在矛盾①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相互置换关系②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经济增长总是伴随着通货膨胀③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为治理通货膨胀而提高利率:内外均衡与米德冲突④物价稳定与金融市场稳定之间的矛盾:⑤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进口增加,国际收支逆差⑥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复苏伴随着国际收支逆差⑦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集约型经济增长,机器排挤工人(3)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相机抉择单一目标论第六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二节货币政策三、货币政策工具1、概述(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总量性、全局性政策,也称传统货币政策工具(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结构性、局部性政策,针对某一个或几个部门实施“定点”调控(3)直接信用控制工具:直接控制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具有强制的约束力(4)间接信用控制工具:通过利益引导商业银行配合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意图,不具有强制的约束力三、货币政策工具2、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总量性、全局性政策(1)存款准备金政策含义: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交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活动。作用机制:数量机制(货币供应量):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影响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数量;影响货币乘数价格机制(利率):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贷款利率、国债收益率、同业拆借利率、存款利率告示效应:影响居民与企业预期,使之配合或符合中央银行的政策需要三、货币政策工具2、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总量性、全局性政策(1)存款准备金政策优点:具有较强的控制货币和信贷规模能力,快捷有力缺点:效力过强,不具备充分的伸缩性和灵活性,影响其效果;引起大众心理预期的强烈变化,对商业银行产生巨大强制力;对各银行影响不一(超额准备金率较高的银行所受影响较小);能直接影响利率水平,但无法影响利率结构;金融脱媒现象的存在或出现;主动负债的拓展。三、货币政策工具2、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总量性、全局性政策(2)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再贴现利率,影响再贴现贷款的数量,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拓展:数量(再贴现规模)与价格(再贴现利率)作用机制:①数量机制:影响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数量②价格机制: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③具有预告效应三、货币政策工具2、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2)再贴现政策优点:能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防止金融恐慌。缺点: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不具有强制性;市场利率与再贴现利率之间的差异会引起再贴现的波动;告示作用有局限性;最后贷款人职能的发挥存在道德风险问题。三、货币政策工具2、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3)公开市场政策①含义: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数量,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②政策目的:防卫性目的(中央银行票据的发行)、主动性目的③作用机制数量机制:直接影响商业银行准备金的数量,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价格机制: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货币供求与有价证券理论价格公式三、货币政策工具2、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3)公开市场政策优点:控制得当,较小的规模较小的步骤主动性操作,经常性连续性操作,伸缩性,逆转性操作迅速,不存在延误。缺点:作用细微,强制影响较弱预告效果不大,其他市场的存在会减少其影响存在一定时滞,需要商业银行和市场的配合。我国的现实制约:中央银行持有的国债余额有限现实的选择与创新:发行中央银行票据三、货币政策工具3、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1)证券市场信用控制(证券保证金比率)(2)消费者信用控制(3)不动产信用控制(4)优惠利率(5)预缴进口保证金制度三、货币政策工具4、直接信用控制工具:(1)利率控制:Q条例(2)信用配额管理(3)流动性比率:流动资产占存款的比率(4)直接干预:信贷业务、放款范围(5)特别存款5、间接信用控制工具:(1)道义劝告(2)窗口指导(3)金融宣传第六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二节货币政策四、货币政策中介目标1、分类①操作目标:是指货币政策工具变动所直接影响的变量。主要是存款准备金和基础货币。②中间目标:是指介于操作目标和最终目标之间的金融变量。中介目标的作用(1)表明货币政策实施的进度。(2)为中央银行提供一个追踪的目标。(3)便于中央银行随时调整货币政策。四、货币政策中介目标2、选择标准(1)可控性:当且仅当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反映的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应时,即从可控性的角度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最为有效。(2)可测性便于计量与判断(3)相关性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存在稳定的关系,即通过对中介目标的有效调控,能有效地实现最终目标。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可控性相关性可测性四、货币政策中介目标2、选择范围(1)利率优点:与经济活动水平高度相关,与经济周期正相关;其变动能反映货币与信贷的供求状况;货币政策传导的一个重要渠道;可以由中央银行加以控制。
本文标题:金融学―第六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296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