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银行系金融知识学习(次级债券)
银行系金融知识系列学习•什么是次级债券?次级债券,是指偿还次序优于公司股本权益、但低于公司一般债务的一种债务形式。次级债券是指固定期限不低于5年(包括5年),除非银行倒闭或清算,不用于弥补银行日常经营损失,且该项债务的索偿权排在存款和其它负债之后的商业银行长期债券。•次级债券是否等同次级贷款?次级债里的“次级”,与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法(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里的“次级贷款”中的“次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次级债券里的“次级”仅指其求偿权“次级”,并不代表其信用等级一定“次级”;而五级分类法里的“次级”则是与“可疑”、“损失”一并划归为不良贷款的范围。•次级债发行应用意义扩张受制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大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大于4%传统融资方案增发定向增发增发配售是已上市的公司通过指定投资者(如大股东或机构投资者)或全部投资者额外发行股份募集资金的融资方式非公开发行即向特定投资者发行,也叫定向增发,实际上就是海外常见的私募。规定要求发行对象不得超过10人,发行股份12个月内不得转让。发行次级债,作为一种较为简便的补充资本金的手段(承销成本也更低),开始越来越频繁地为银行所采用。很多商业银行均发行过次级债券。•次级债与可转债区别次级债可转债次级债券只是在一定期限内具有资本的属性,并非银行的自有资本,最终仍需要偿还。正常情况下无法冲抵日常坏账。仅在破产清算时才可用于清偿银行的损失可转债可转换为股票,故在发行可转换债券要比发行次级债券更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不足问题。可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次级债监管要求次级债券分类区别在于有无偿还期限•高级附属资本无规定偿还期限、可累积的次级债券可累积优先股次级可转债永久次级债指当公司在某个时期内所盈利不足以支付优先股股息时,则累计到次年或以后某一年盈利时,在普通股的红利发放之前,连同本年优先股的股息一并发放。以次级债券为载体,允许持有人在规定时间内,按规定的价格转换为发债公司或其它公司股票的金融工具。就是可以债转股,但这个债是次级债而已。不可转换且永久属于次级的债券•低级附属资本指次级长期债务,包括普通的、无担保的、最初期限至少五年以上的次级债券资本工具和到期可赎回优先股。高级与低级区别1.在银行发生破产和清偿时,高级附属资本工具的偿付次序位于高级债权人和低级附属资本工具持有人之后,且银行有权推迟支付此类资本工具的利息,并且可以无限期暂停支付所有本息,高级附属资本工具的最低期限为10年或为永久性。2.低级附属资本工具,在银行发生破产和清偿时,其偿付顺序仅仅位于高级债权人之后,此类资本工具的最低期限为5年。银行通常是在市场状况不适宜发行股票的时候发行低级附属资本工具,用以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次级债券三大意义1.商行资本充足率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主要来源是每年的税后利润留成。但这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以及为国企改革承担的巨额成本使银行自身的经营效益不断下滑,自我补充资本金的能力削弱,资本充足率水平普遍偏低。难以满足巴塞尔资本协议要求,不利于全球发展战略破题之路:次级债券的发行拓宽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金筹集渠道,有利于提高资本充足率,缓解银行经营的风险2.分流存款据统计,我国居民存款在2003年9月底已突破10万亿大关,个人、机构和企业的银行存款余额加总已达20万亿元,我国商业银行存在潜在挤提风险,特别是那些并没有得到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隐性担保的股份制银行更是如此。由于我国并未建立存款保险机构,一旦这些银行因经营失误而出现支付危机,则银行存在发生挤提的风险。如果将银行的一部分存款负债转换成金融债券负债,则一方面可大大降低银行尤其是股份制银行的挤提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个人和机构的投资品种。3.补充资本金一方面,由于银行在一国经济中占有较特殊的地位,政府对其运营进行严格的监管,因此,金融债券的资信通常高于其他非金融机构债券,违约风险相对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虽然金融债券的利率通常低于一般的企业债券,但要高于国债和银行储蓄存款利率,因此在市场上金融债券也易于被投资者接受。由于近几年欧美、日本股市不景气,利率水平也普遍走低,所以一些大银行更愿意通过发行次级债券来补充资本金。•次级债券约束功能市场约束是是《新巴塞尔协议》提出的新资本框架的三大支柱之一(其余分别是最低资本要求与资本充足率评估检查)。通过金融市场对该银行的经营产生约束作用核心:次级债券的特性(或局限性)决定了其持有人会成为相对坚定的银行看护者,密切关注银行的风险状况,并通过市场机制对银行经营形成制约。•约束功能表现次级债券的发行定价是直接与银行的风险相联系的,如果债券市场的投资者认为银行处于高风险状态,其要求的次级债券发行的风险补偿也会提高,发行条件也要苛刻,银行必须为次级债券支付更高的利息才能保证对投资者有足够的吸引力,这对银行的总体负债成本是不利的。市场倒逼银行主动控制风险,降低总体负债成本•约束功能表现次级债券持有人在该债券存续期间,都有最强烈的动机随时监督该银行的风险状况,一旦其持有人认为银行风险超过他们可接受的程度,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抛售所持债券,该次级债券在市场上表现就很差,就会造成银行声誉的损失,使得该银行以后在市场中难于被投资者认同。客观上实现对银行的约束•次级债券局限性目前,商业银行次级债券的发行量已达到723亿元,对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特别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是,银监会对次级债券的一些特性也有充分的认识。次级债券所筹集的资金不能用于弥补银行日常经营中出现的损失,只有当银行破产清算时,方可用来弥补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可能蒙受的损失。次级债券在银行破产清算时,其获得偿付的顺序是相当靠后的,仅排在银行的权益之前,风险非常大;而作为债券,其持有人只能获得发行条件载明的固定利息和本金金额,虽然其利息可能高于同等发行条件的高级债券,但毕竟是相对固定的。也就是说,次级债券持有人不可能分享银行的超额收益,但却承担了较大的违约风险。解决关键:《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1.发行条件(第九条,第十条)公募私募(一)实行贷款5级分类,贷款5级分类偏差小;(二)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5%;(三)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充足;(四)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五)最近3年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一)实行贷款5级分类,贷款5级分类偏差小;(二)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4%;(三)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充足;(四)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五)最近3年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受人民银行与银监会双重监管
本文标题:银行系金融知识学习(次级债券)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317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