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全面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一
第二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实现国民经济又好聚快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经济增长的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2)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3)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4)经济增长中存在着不和谐性。(一)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态势的稳定(二)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结构的协(三)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效益的和谐性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重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实现以下三个转变:(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笫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思考: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首先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人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要调整和健全消费政策,通过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来稳定居民的消费预期;通过改善消费环境,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促进居民扩大即期消费。要拓宽服务性消费领域,不断开拓城乡消费市场,继续拓展住房、汽车、通信、旅游、文化和健身等热点消费。产业结构的国际比重(分布单位%)国家农业工业三产低收入国家333632中等收入国104050英格尔斯指标12-1540左右45-48中国324622印度323038美国23365日本24157产业结构应具备的四个条件三是各产业部门之间在生产上相互衔接、紧密配合,以实现国民经济的顺利运行四是要有利于产业结构向高级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二是与社会需求结构相适应,以实现供给与需求结构的均衡一是能充分有效利用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生产资料,使其在各部门间得到合理的分配和使用,以取得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优化产业结构的基本思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东部、中西部面积分别占10.7%、89.3%东部、中西部人口分别占36.7%、63.3%东部、中西部的自然条件中西部地区的草原资源、森林资源、煤炭资源分别占全国94%、51%、50%各种有色金属矿藏量占90%东部上述资源奇缺,仅占全国的3-8%左右东部、中西部的自然条件年递增速度国民生产总值东部中部西部(1979—1994年的15年间)019.88%16.2%15.78%东、中、西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1:0.67:0.551:0.54:0.43(1979—1994年的15年间)在保持东部经济优势前提下,大力发展中西部经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一)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东部仍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多利用国外的资金、资源和市场,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动力,在更高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循环;继续保持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产业素质、经济增长质量和整体经济效益,率先实现内涵型、资源节约型、科技先导型的发展模式;继续保持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促进地区内不同类型开放区和北、中、南三个各具特色的开放区域协调发展;继续保持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继续发挥“窗口”和“辐射”作用,为内陆经济开辟对外开放的通道,为中西部地区“借船、借港、借路出海”提供便利条件;继续保持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鼓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高耗能、高耗原材料、大运量产业和产品,以及各种适用技术向中西部有关省区转移,进一步带动支援中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继续保持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二)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西部要“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有重点地推进开发。”(摘自中共中央“十五”《建议》)(三)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部要“以沿重要水陆交通干线地区为重点,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带。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农产品商品生产及加工基地。加大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有竞争力的产业。”(摘自中共中央“十五”《建议》)全面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传统产业比重大,企业设备、技术和产品老化,市场竞争力下降;所有制结构比较单一,国有经济比重偏高;国有机制不活,债务负担重,效益低下;城镇就业矛盾突出,社会保障压力大;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衰退,亟须发展接续产业。•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利于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其次,有利于推动经济战略性调整。再次,有利于提高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最后,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第三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一、科学技术是第~生产力的思想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科教兴国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顺利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必然抉择。1.科教兴国的内涵:坚持以教育为立国之本,科技为强国之路,把教育和科技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战略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使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现代化。2.科教兴国战略的依据•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是马克思、恩格斯经过长期理论研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考察科学技术及其社会作用而提出来的。•这是对当代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新总结,反映了科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空前提高。•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是对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所发生的深刻影响的崭新概括。生产力〓科学技术×[生产管理×(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主要推动力量。•第二,科学技术对经济发挥起重要作用。•第三,中国必须发展高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的关键地位,经济建设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教育为本,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邓小平对我国教育事业十分重视,其主要包括:•第一,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第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第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二、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目前,我国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图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是:关键技术自给率低,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比例还不高,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对外技术依赖,不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业主要依赖进口,科学研究实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科技投人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最近,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重大战略决策。建没创新性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刨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三、实现可挣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一是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二是经济核算与自然资源存量的关系•提出三是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992年6月,联合国召开146国首脑参加的世界第二次环境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提出建立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第一,经济发展的全面性。经济的增长应与人口、资源、环境、教育等统筹考虑,协调发展,既要有实现社会经济有效增长的目标,又要实现社会整体福利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第二,经济发展的持续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要求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不产生对环境的破坏和对未来发展的威胁。第三,经济发展的公平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人际公平和代际公平,不仅要求本代人之间公平、合理地分配和利用资源,也要保证未来的资源需要的公平性,不对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三)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第一,必须继续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第二,必须坚持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第三,还要努力提高全体公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二、努力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口报告土地日益紧张!四、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是指:按照清洁生产要求,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运用生态学规律,将人类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进人生产和消费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二)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我国与发达国家柑比,每增加单位GDP陶废水排放量要商出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要高出10倍以上。素有地大物博之称的中国,已难满足日益膨胀的资源需求,仅在2003年从海外进口石油和成品油超过了1亿吨,铁矿石1.4亿吨。不仅如此,20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由生态和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要占GDP的8%以上。很显然,这种高增长方式是难以维持下去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子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三)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要求•(1)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基本原则,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2)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3)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树立经济社会循环与资源循环相统一的发展思路。(4)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建立起生态化的技术支撑体系。(5)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树立绿色消费观念,提倡绿色消费,也就是提倡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
本文标题:全面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341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