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世界中古史苏科人文学院齐嘉Page2绪论一、世界中古史(中世纪史)的主要内容1、中世纪与中世纪史世界中古史最早叫中世纪史。中世纪一词最先是由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家比昂多于15世纪提出来的.他把西欧5~15世纪的那一千年叫作中世纪,意为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这两个文化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Page3国内过去所说的世界中古史,主要是研究所谓封建社会形态的产生、发展、衰亡的历史过程,即所谓封建社会的历史。Page4五种社会形态说,是斯大林《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根据马克思1859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一段话发展而来.马克思是这样说的:“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马恩选集》第2卷第83页)Page52、封建社会与封建制度要把封建社会与封建制度相区别。封建社会的概念大,封建制度的概念小。一是一般,一是个别。一般表现共性,个别显示特性。Page6封建社会的基本概念:大土地所有制与农民的个体小生产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拿这个概念来看,东西方都存在封建社会。封建制度,东西方便有很大差异。国内有人常拿中国封建社会的概念来认识西欧的封建制度,如“封建专制”的概念就很不恰当。Page7封建制度的概念本来源于西欧,5~10世纪是这种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也叫封建化时期。中国没有封建化时期之说。西欧的封建制度在11~14世纪是兴盛时期,14~15世纪则是其危机时期。Page8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概念:①封建主之间形成了特殊的封主封臣关系;②形成了与封主封臣制相适应的封土制度;③中央权力衰落,大封建主在其领地内有独立的政治权力。Page9西欧封建制度的内涵:在西欧封建制度下,国王和百姓、封主和封臣都遵守一种契约.每个人都对他人负有某种义务.如一人违约,义务也就中止.如果一个封臣拒绝履行他应尽的义务,国王有权强制执行.Page10如果一个国王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们也可以联合起来反对他。封臣们组成国王的议事会,国王应按封臣们的劝告行事.如果封臣们认为国王滥用他的权力,可以对他进行限制.故封建制度下的王权是有限的,封建主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互相制约,具有契约性质。Page11西欧封建制度存在的条件: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土地占有具有经济优势和重要的政治作用;封建制度是军事阶层的统治,它在经常打仗的社会才能形成,骑士的优势也才能显示,给他们的报酬只能主要是土地。Page12与中国对比:拿这个概念来衡量,中国的封建制度与西欧封建制度大不一样。中国是“封建专制”和封建大一统。在西欧,封建制度一定不是专制,而只意味着分裂,王权有限,分裂割据是西欧封建制度下最正常的状态。当西欧形成一个个统一的民族国家时,才达到专制君主制,但这已不是封建制度,而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了。Page133、起迄年代国内过去传统上定上限为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下限为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是以革命夺权为标准划线,现多不用。我们的教科书下限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之前,但上限仍为五世纪Page14需要主义的问题:1、外国史与世界史的结合。中古时期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头绪多而联系少,同学们往往对这一段外国史无基本概念,故谈不上世界中古史,只能先搞清这一段的各地区史、国别史,再相互比较和联系;Page152、以西欧为基本发展线索,重点是西欧封建制度形成,西欧封建议会制,西欧封建制度的危机,中世纪西欧社会的特点;3、上古时期是一个个文明点,中古时期则是一个个文明地区,到15世纪末即近代起,世界开始走向一体化、全球化,这一过程直到现在也未完结,这是一个资本主义的“现代世界体系”,目前的社会主义也没有脱离这一现代世界体系;Page164、中古时期是划分为地区的世界,故要注意主要地区及其主要国家,西欧的英、法,东欧的拜占廷、俄国,西亚的阿拉伯,南亚的印度,东亚的日本;5、中世纪是信仰的世纪,欧洲的基督教,西亚的伊斯兰教是中世纪的特色.宗教就是讲顺从、忍耐,故一切宗教都要变成统治阶级的宗教;中国人宗教观念(彼岸观念)薄弱,注意诸子百家与希腊哲人之不同。Page176、观念的转变:由于在中学学习的是比较简单的历史知识,为了记住它们,往往以简单的、单线的、固定的模式来加以理解,结果把极为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简单化、绝对化。例如绝对的、单线的进步观念,实际上,人类的发展很可能是多元多线的,进步也是相对的,有代价的,进步最终应该是人的进步;例如革命Page18学习世界中古史的现实意义1、现代欧、亚、非许多国家,不是在古代,而是在中古时期登上历史舞台的.一些欧洲国家的历史特点在这时奠定基础,许多民族和民族语言这时开始形成,近现代史出现的许多问题,追本朔源,往往要追寻到中古时期.2、进行中外历史比较研究.为什么中国、印度等古老文明国家没有自行发展到资本主义?为何资本主义只从西欧产生?是必然还是偶然?比较研究,多是在中古这一段.Page19第一单元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参考书:佩里·安德森:《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黄春高:《西欧封建社会》,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格雷戈里:《法兰克人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艾因哈德:《查理大帝传》,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穆尔:《基督教简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Page20此单元分两章,第一章讲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和蛮族国家的建立,第二章讲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Page21特别要注意区别广义西欧封建社会与狭义西欧封建制度的不同概念:西欧封建社会的概念要大,西欧从3~5世纪到15世纪我们都可称封建社会,其特征即封建大土地所有制与农民个体小生产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西欧封建制度的概念要小,只指10~14世纪这一段,其特征:①政治上是封主封臣制,②经济上是相应的封土制,③王权衰落,各封建主在其领地内有独立的政治权力。Page22第一章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与日耳曼诸王国的建立一、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一)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出现(二)两个世界的互相交往和渗透(三)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三次大规模武力冲击1.第一次在公元前二千纪中叶,前18世纪喜克索斯人入侵埃及,赫梯入侵两河流域,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哈拉巴文化衰落Page23Page242.第二次是4~6世纪,中国魏晋时匈奴南侵,“五胡乱华”,厌哒人入侵伊朗、印度,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冲击东西罗马帝国;3.第三次是突厥人、蒙古人对欧洲和亚洲的冲击,时间从12~15世纪.Page25二、民族大迁徙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的背景(一)罗马帝国的危机(二)日耳曼人的社会制度和习俗日耳曼人由若干部落组成,其中重要的有法兰克人、汪达尔人、伦巴德人、东哥特人、西哥特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Page26Page27三、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的原因1、日耳曼人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社会生产力低下,公元4世纪时人口的自然增长超过了生产力的发展,他们就感到土地不足,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土地。2、匈奴人西迁,先同日耳曼人的一支东哥特人发生接触,把东哥特人赶跑,西哥特人也因此一起被赶跑。3、高卢的巴高达运动,北非的阿哥尼斯特运动等把蛮族入侵看成是救星,从而为日耳曼人的迁徙入侵提供了可能。Page28Page29四、民族大迁徙和日耳曼诸王国建立的过程395年帝国分裂为二476年罗马军队的日耳曼将领鄂多亚克废除西罗马末代皇帝,自封为王,西罗马灭亡.几年后,东哥特人在狄奥多里克率领下进军意大利,打败鄂多亚克,在意大利建立东哥特王国。Page30Page312、日耳曼诸王国的建立①西哥特:376年进入罗马帝国,410年攻占罗马城,419年以土鲁斯为中心建立西哥特王国。后迁都托勒多。②汪达尔:439年以北非迦太基为都建立汪达尔王国。455年攻占罗马城。③勃艮第:约457年,以里昂为首都建立勃艮第王国。532年为法兰克人征服。④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日耳曼首领奥多亚克推翻末帝罗穆洛·奥古斯都,帝国灭亡。Page32⑤东哥特:493年,东哥特首领奥多里克征服意大利,以拉文那为都建立东哥特王国。555年为拜占廷所灭。⑥法兰克:486年,首领克洛维以苏瓦松为都建立法兰克王国。⑦不列颠:5世纪时,盎格鲁、撒克逊人等入侵,先后建立七国,9世纪初建立统一的英格兰。⑧伦巴德:568年以拉文那为都建立伦巴德王国。774年为法兰克王国所灭。其入侵为民族大迁徙的最后一幕。Page33五、民族大迁徙的后果(历史意义)(一)日耳曼人的入侵和罗马下层人民(奴隶和隶农)的反抗运动相结合,推翻了罗马政府,摧毁了罗马上层建筑,打击了贵族奴隶主,奴隶和隶农获得不同程度的解放,为生产力的发展扫清了道路。Page34(二)日耳曼人征服罗马后,到处没收罗马大奴隶主的土地,打破了原来的奴隶主土地所有制,瓦解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基础。(三)征服后,日耳曼社会制度中缓和的剥削方式、定期分配土地的办法,以及亲兵和军事首领的从主关系,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后来的封建社会,这在世界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Page35(四)日耳曼征服本身也是一次武装侵略行径,它毁灭了许多罗马奴隶制社会所创造的文化、艺术珍品,造成物质财富的巨大损失。Page36思考题:1.蛮族在古代中国为什么不能发挥日耳曼人在中世纪西欧那样的作用?奴隶制土地所有制宗教王权文化国力强大Page37第二章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本章先勾划出5~10世纪西欧政治事件的基本线索,然后再讲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最后讲这一时期西欧的基督教会.一、墨洛温王朝与法兰克封建化的开端(一)克洛维建立墨洛温王朝1、王朝建立A:4-5世纪法兰克人主要分为海滨法兰克人,即萨利克法兰克人和河滨法兰克人,即普阿尔法兰克人B:法兰克王国是“直接从征服广大外国领土中产生的”。Page382、克洛维执政时期统治克洛维执政期间主要做了四件大事:①没收土地分封给自己的亲兵、廷臣和主教。②皈依基督教。③剪除政敌,使法兰克走向统一。④编纂著名的《萨利克法典》。Page39Page40(二)5-6世纪法兰克的社会制度:封建化的开端5-6世纪法兰克社会制度集中反映在《萨利克法典》中:1、法典旨在加强对人民的统治,保护贵族的利益和王权的尊严。2、当时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态是:农村公社土地所有制和王室及地主土地私有制。3、法典反映了法兰克保有氏族制度的残余。4、法典反映了当时存在奴隶制残余。从《萨利克法典》可见,5世纪末6世纪初,法兰克的氏族血缘关系已日渐淡溥,农村公社已在分化,反映了法兰克封建化的起点。Page41二、法兰克封建化的发展(一)墨洛温王权的衰落1、克洛维死后,出现分裂2、宫相专权3、懒王时期七世纪时,加洛林家族掌握奥斯特拉西亚大权,成为“宫相”,由国王家的总管而相,且世代沿袭.687年,奥斯特拉西亚宫相丕平战胜纽斯特里亚宫相,进而控制勃艮第,成为法兰克的实际统治者.此时国王不问政事,称“懒王时期”(639~751年).Page42Page43(三)查理马特改革1、改革背景及内容在查理·马特统治(714-741)时,对土地的占有形式进行了重大改革,即采邑改革。他认识到,墨洛温王朝所实行的完全私有的赏赐土地的办法,耗尽了国王的土地,不仅在经济上削弱了王权,而且在政治上造成封建割据。为了加强中央权力,他采取“采邑”分封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土地的制度,受封者以服兵役为条件取得土地,而且受封者的领地在一般情况下不能世袭。Page442、改革意义影响查理·马特的采邑改革,大大加强他的军事力量,通过内外征伐,为日后查理帝国奠定了基础,同时改革也具有重大的社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①采邑改革建立了以土地为纽带的主从关系,加强了封建主阶级的内部联系。领主要保护附庸,附庸有义务效忠领主,随时应召出战。以后,国王以下的封建主又逐次分封,形成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制度,促进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和确定。(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P
本文标题:世界中世纪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342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