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重点
第八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一、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必然性(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1、贸易全球化国际贸易是沟通国家间经济联系的最早形式。国际贸易更是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联系的重要纽带,它通过世界市场把各国的生产和消费变为世界性的。贸易全球化首先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当代贸易全球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国际贸易增长率高于世界生产总值增长率;第二,国际贸易规模庞大,世界贸易依赖度高,表明各国间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扩大和加强,从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深化。2、投资全球化国际直接投资在世界范围内流通、配置、使用生产要素和资源,把世界各国经济有机地联系和融合起来,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标志。国际直接投资全球化表现在:国际直接投资增长率高于国际贸易增长率和世界生产总值增长率,国际直接投资规模巨大。国际直接投资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重要,使全球经济从“国际贸易时代”进入“国际投资时代”。3、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使资金的筹集、分配和运用超越国家疆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是当代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金融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水平的相互依赖关系,即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状况。国际资本流动的形式很多,主要是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间接投资)。国际资本流动加快,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二是垂直的相互依赖关系,即利率和汇率的国际联动和影响。在国际资本流动过程中,通过利率和汇率的国际联动,各国国民经济对国际金融的依赖日益加强和加深。同时,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屡屡发生金融动荡和危机,也表明了当代金融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带来的险。当代世界金融发展呈现出金融国际合作、融资证券化、金融合作利益增强三大趋势,在这三种国际金融趋势的推动下,金融全球化迅速发展。4、跨国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当代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国各地区,在世界经济的各个领域里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其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己具有全球性。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贸易、国际技术交易和国际金融活动的主体,成为国际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和组织者,且集中程度很高。此外,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世界经济运行的国际协调等也都是当代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二)经济全球化的兴起和原因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第一,非完全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自由竞争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到机器大工业阶段,以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为纽带,各国的生产和消费具有了全球性。因为这种全球性只局限在国际流通领域,尚未涉及国际生产领域,经济全球化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该阶段大体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之前。第二,完全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涵盖国际流通过程和国际生产过程,也即世界经济再生产过程的全球化日益兴起,包括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跨国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属于完全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2、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兴起的原因根本原因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的高度发展以及产业资本的全球扩张。具体原因包括:首先,冷战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兴起创造了政治和社会条件。第二,现代高新科技突飞猛进,推动现代生产力快速发展。第三,国际水平分工深入发展,加强了各国间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第四,全球性市场化改革和国际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兴起创造体制、机制和运行的基础和条件。(三)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生产要素和资源在全球的优化配置和使用,必然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首先,经济全球化加强了科技进步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科技进步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源泉;其次,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分工,使国际分工日趋合理;最后,经济全球化提高了世界经济的整体效率;经济全球化优化了国际经济关系结构。2、推动世界经济有序运行世界再生产过程国际化中存在国际共同利益和民族国家利益的矛盾,为了缓解这种矛盾,国际经济协调应运而生。国际经济协调是若干国家政府在国际协商基础上对国际市场活动的联合调节。国际经济协调在当代世界经济运行中具有重要地位,有利于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的有序运行和增长。特点:当代国际经济协调具有全球性、多层次、全方位等特点。局限性:但是,从总体上看,当代国际经济协调是建立在国际经济旧秩序基础上,并以大国为核心,因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于国际协调所形成的比较利益的分享程度是不平等的,发达国家获取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只得到小部分。二、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经济关系发展总趋势和特点1、世界经济展开全球竞争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处在两大潮流之中。其一,现代高科技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的强大动力,当代世界经济竞争本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其二,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适应现代高科技和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所以,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都在谋求高新技术的发展,相继卷入竞相发展高新技术的国际竞争大潮中。2、世界各国在竞争中求合作的趋势在当代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同时,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合作的关系也日趋增强。根本原因是现代高科技发展条件下的国际分工、生产国际化、产业国际转移的迅速发展。所以,矛盾和利益同在,竞争与合作并存,国际经济协调起重要作用。3、南北经济合作加强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各国推行市场经济和开放的大潮下,发展中国家加快了与国际经济体制的接轨,它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使得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不断加强。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拉美地区一体化等都体现了南北经济合作的加强。4、当代国际经济关系中相互依赖性的特点第一,相互依赖的全球性。国际水平分工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战后建立的各种国际经济组织对各国之间经济交往的协调,都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随着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活动的日益全球化,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也呈现全球性。第二,不同相互依赖关系的并存和交叉。首先,北美、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占主导地位。其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不同于殖民时代殖民地对宗主国的依附关系,但也存在不平等。最后,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存在依赖关系,即南南经济合作以及建立新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二)经济全球化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第一,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不同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水平、阶段和地位,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划分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基本特征。根据有关资料,在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属于发达国家的仅有22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有160多个(包括社会主义国家)。第二,发达国家的主要经济特征:其一,具有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先进生产力,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很高。其二,农业机械化、电气化、现代化水平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高。其三,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生产要素流动渠道畅通,市场体系发达。其四,具有完备的国民经济体系和以现代科技为基础的产业结构,社会经济结构比较统一,地区、部门的发展水平比较一致。其五,国民经济国际化程度很高,属于开放型经济。第三,不发达国家的主要经济特征:其一,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其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现代工业不发达,劳动生产率低。其三,经济结构单一化。其四,经济成分比较复杂。其五,生活水平低下。最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分为少数发达国家和大多数不发达国家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国际统治的发展,在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内造成两极分化,一极是少数发达国家(富国),一极是大多数不发达国家(穷国)。2、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第一,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的机遇:首先,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在各国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给各国提供了发展生产和经济的机遇。其次,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给各国提供了提高经济效益的机遇。最后,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国内经济与国际接轨,给各国经济体制趋向带来了机遇。第二,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的挑战:首先,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卷入全球竞争,面临优胜劣汰的挑战。其次,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方面金融全球化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各国面临金融动荡的挑战。第三,经济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不相同:对于发达国家,机遇大于挑战;对于发展中国家,挑战大于机遇。(三)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1、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和争夺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第一,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和国际政治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其一,冷战格局结束,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一体化和全球化兴起。其二,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问题,一个是和平,一个是发展。东西方关系的实质是和平问题,南北方关系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其三,发展中国家经济和政治上都在崛起。其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其五,高新科技突飞猛进,国际水平分工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不断加强。第二,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和争夺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两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争夺世界霸权、重新分割世界领土。战后美国成为世界霸主。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和欧盟、日本的经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美国由霸主变为盟主。资本主义三个中心的矛盾表现为争夺商品市场、原料资源和投资场所的经济竞争。同时,由于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相互渗透和融合,各发达国家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赖,为此,只能用协商协调的和平方法解决矛盾。2、发达国家在贸易、投资、货币金融领域的斗争与协调第一,贸易领域的矛盾和协调。发达国家在贸易领域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美、日、欧相互间贸易不平衡发展,摩擦不断;在钢铁、汽车、农产品、纺织品等主要商品上发生贸易冲突;市场开放程度不平衡,市场开放程度高的国家对市场开放程度低的国家不满。发达国家为缓和贸易摩擦采取的国际协调有:相互削减贸易障碍、贸易顺差国实行自主出口限制、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政策等。第二,投资领域的矛盾和协调。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直接投资约占它们对外直接投资的80%左右,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额约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90%左右,可见,投资领域的矛盾和竞争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为缓解投资领域的矛盾,1995年开始多边投资协定谈判,虽已形成草案,仍有诸多难题有待协商。第三,货币金融领域的矛盾和协调。发达国家之间货币金融领域的矛盾主要围绕美元、欧元、日元的地位以及利率和汇率等问题而展开,国际协调比较集中于利率和汇率两个方面。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关系的实质及其意义第一,实质:是以维护本国垄断资本利益为基本内容、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实力是分享利益的基本原则。第二,意义:是发达国家国内国际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主要条件;是解决市场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方面;是发达国家接受外部影响的主要渠道。(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1、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南北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第一,基本特征。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南北经济关系沿着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竞争的轨迹发展和演变,由于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尚未根除,在一定发展阶段上,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在经济上还具有依附性。所谓双向依赖中存在单向依附性。第二,国际贸易领域的南北经济关系。首先,南北贸易中存在着相互依赖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方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国内需求旺盛,推动了南北之间贸易发展。在原材料国际贸易中,北方国家对南方国家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其次,南北之间存在不平等、不公正贸易。北方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优势和主导地位,南方国家的从属地位还没有根本改变,表现在贸易中剪刀差仍然存在,南方国家的贸易条件一直处于不利地位。第三,国际直接投资领域的南北经济关系。北方国家一般是投资国,南方国家一般是资本输入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方国家向南方国家的直接投资迅速增长,促进了南方国家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也带来风险和不稳定因素,表现在跨国
本文标题: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347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