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背景•唐代虽然国力强盛,但边尘战事却从未曾停息过,李白的这首《关山月》就是一首反映当时无数戍边将士及其后方思妇愁苦的力作。作品从描绘边塞特有的风光写起,描述了战事的残酷及征夫与思妇两地相思的愁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向往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注释】《关山月》:古乐府《横吹曲》调名,多抒离别哀伤之情。天山:指祁连山,位于今青海、甘肃两省交界处。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天山。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汉下:指汉高祖刘邦当年出兵白登山征战。汉,指汉高祖刘邦。下,即出兵征战。白登:白登山,在今山西大同东北。汉代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胡:吐蕃兵将。吐蕃,即藏族祖先。窥:窥视,有所企图。戍客:指戍边的兵士。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古诗今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皎洁的明月升起于云雾缭绕的天山之上,穿行于苍茫的云海之间。那横跨万里的长风,翻山越岭,一直吹到这遥远的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想当年汉高祖刘邦曾出兵于白登山征战,而今吐蕃人仍不断窥伺着青海湾大片的河山。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兵家必争要地,多少将士奔赴边关沙场,却不见有人生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戍边的将士们凝望着边城的冷月,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却不得归期,心中充满着不尽的愁苦,而在这明月高悬之夜,他们那些可怜的家人又何尝不是夜夜望月叹息啊!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毕竟是李白,开口便是不凡。不用精雕细琢,寥寥几笔大写意,便勾勒出了天山明月。对于一般的诗人来说,“明月出天山”更适合作为高潮出现,而李白则不,这对他而言仅仅是一个开始。随后的几句,意境甚至更加壮阔。“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我们仿佛听到了,那来自西域极寒的劲风,正从耳边呼啸而过。“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这些景象都是西北边塞特有的,诗人就是抓住了这些特有的景象开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苍茫、辽阔的边塞风月图。“天山”,“明月”升于其上,穿行于云海之间;“玉门关”,“长风”跨越几万里,几度吹过之所。特定的景物,界定了诗人起笔的立足点,是在西北边塞;界定了时间,是在边关的夜晚。玉门关以西,历朝历代都是边关要塞,都是外邦与中原之间的征战之地,因此说那里早已经就成了人们意识深处“边关”的代名词了。非“明月”难以照到,非“长风”不能“吹度”,那成千上万的戍边征人远离家乡,征战于这边塞沙漠深处,能见到的只有绵绵天山之上穿行于苍茫云海之中的明月,能感受到的也只有从遥远的内地吹来的漫卷着狂沙的万里长风。试想一下,在这离家万里的边关要塞,置身于苍茫、荒凉的沙海之中,那些戍守边关的人,怎能不勾起深切的怀乡思归之情呢?因此说,从表面上看,诗人是在以戍边将士的感官凝望和感受边塞的天山明月、玉门长风这一苍茫辽阔的边塞图景,而字里行间则深深地蕴含着戍边战士与其家人无限的愁苦与凄凉。•诗人在作品开篇如此描绘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为了写景而写景,而是为了描绘一幅辽阔的征战背景,为后边写望月引起的情思作充分的渲染和铺垫。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在营造出边塞苍凉雄阔的意境后,诗人的目光转向了现实,但他的目光却未被拘于一时一地,他深邃的思想穿越了历史。他并非简单的定论战争的对错,他正在深沉地反思。从古至今,征战不已,这究竟是为什么。“不见有人还”。难道这就是统治者想要的结果吗?•这四句诗,从内容方面看,诗人重笔描写战争;从结构作用方面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将所写内容由前四句的写景过渡到本四句的描写战争的残酷。“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说的是战争的漫长。“下”,指出兵。当年汉高祖刘邦领兵征讨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就告诉人们这里自汉代以来,战争从未休止过。“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描写的是战争的残酷,也就是说,自古至今,奔赴疆场的戍边征人没有活着回去的。这些都是从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中迭印出来的残酷的征战景象。可见是诗人在前四句中浓墨写景的真正意图所在。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诗人毫不掩饰心中的柔情。他并没有狂热地叫嚣着杀人立功。而是清醒的看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终于,全诗收于一声叹息。这叹息,为什么一定是思妇和戍客的叹息吗?或许,这是诗人在叹息。他的叹息是英雄的叹息,是英雄的感伤。“戍客望边色,”即戍边战士们望着边关月夜的景色,进而引发思归之愁苦;“高楼当此夜,”即推想此刻闺阁中的妻子一定也在因思念丈夫而不停的叹息。这四句诗,从内容方面看,写的是“戍客”及妻子的两地相思之愁苦;从结构作用方面看,“戍客望边色”与“高楼当此夜”是对开篇写景的照应,“思归多苦颜”与“叹息未应闲”则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这首《关山月》从大处看,诗人把征人的思归之情放在广阔苍茫的边塞背景之中,气势雄浑、悲壮。从细微处看,语言淳朴自然,保持了浓郁的民歌韵味。(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本文标题:关山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362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