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二章区域产业布局理论ppt.
1第二章区域产业布局理论第一节产业布局的地域层次第二节杜能的农业区位论第三节韦伯工业区位论第四节近现代区位论2第一节产业布局的地域层次一、产业布局的地域层次二、影响区域产业布局的因素三、不同层次地域中区位因素的作用3一、产业布局的地域层次1、地区布局产业地区布局的基本原则:①充分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经济技术条件,促进整个区域以及各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②产销之间运输费用最小。③发挥地区优势,推进区域化、专业化生产。42、地点布局(1)尽可能与该地区的产业发展整体取向结合起来,如加工型、机械型、轻工型。杨陵就是要以生态、环保型产业为主。(2)要与当地交通、运输、电信等基础设施条件结合起来。(3)要将产业与城市发展水平、人口、劳动力、教育等结合起来。53、厂址布局(1)基础设施条件要好。(2)与区域发展规划相协调。(3)个体服从总体。6二、影响区域产业布局的因素1、自然因素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地形地貌、气候等2、技术经济因素(经济与技术两个方面)包括地区产业布局的历史基础、原有的经济实力、生产的协作配套条件与集聚效果、基础设施的水平、技术水平、市场潜力、劳动力素质和劳动力数量等73、社会政治因素包括区域文化传统、文化教育水平、开放程度、政府组织经济的能力、各项政策的完善程度、民族团结、各种社会团体的团结等4、运力和运费因素5、地理位置因素包括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位置8三、不同层次地域中区位因素的作用表2-1产业布局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区位因素地区布局地点布局厂址布局自然资源矿物原料与燃料动力水资源土地资源地形、地质+++--++++--+++++经济因素现有经济基础基础设施集聚作用居民、劳动力的质量+++++++++++--++++-社会政治因素均衡布局民族政策环境保护与生态++-+-+--+运输与运费++++经济地理位置+++-9第二节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一、杜能古典农业区位论的基本假设二、杜能圈布局模式10一、杜能古典农业区位论的基本假设1、在一个平原中央有一个城市,他与周围农业地带组成一个孤立的地区。2、“孤立国”既无河川、亦无运河,马车是产品唯一的运输手段。3、农村除同中心城市外,与其他任何市场均无联系。4、农村的农民生产的动力是获得最大的区位地租即纯收益,因此他们是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调整其生产品类。5、市场的农产品价格、农业劳动者工资、资本的利息皆假定固定不变。6、运输费用与运输的重量和距离成正比,运输费用由农业生产者负担。11二、杜能圈布局模式(1)市场上农产品销售价格决定与经营的产品种类和经营的方式,以及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2)农产品的销售成本为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费用之和。如以代表利润即纯收入,P代表产品的销售价值(实际为市场价格),c为生产成本,t为运输费用,则下式成立:=P-(C+t)121、区位地租R=Q(P-C)-QTK=Q(P-C-TK)区位地租=总收益—生产成本—运费13设Q=40蒲式耳/公顷,P=2美元/蒲式耳,C=1美元/蒲式耳,T=2分/蒲式耳英里,假如:A农场产品处于市场上,K=0即无运费,于是R=Q(P-C)=40×(2-1)=40(美元/公顷)B农场产品距离市场25英里,于是R=Q(P-C)-QTK=Q(P-C-TK)=40×(2-1-0.02×25)=20(美元/公顷)区位地租在距离市场一定距离时,既K=50英里,即R=Q(P-C)-QTK=Q(P-C-TK)=0K=(P-C)/T=(2-1)/0.02=50(英里)由此可见,区位地租的多少与距离成反向变化的关系。14图:区位地租15表2-2竞争作物的区位地租品类项目牛奶土豆小麦羊毛产量Q725加仑150蒲式耳50蒲式耳50磅市场价格P0.65元/加仑1.75元/蒲式耳1.70元/蒲式耳0.6元/磅生产成本C0.05元/加仑0.25元/蒲式耳0.20元/蒲式耳0.10元/磅运费率T0.05元/加仑哩0.077元/蒲式耳哩0.025元/蒲式耳哩0.005元/磅哩区位地租R432元225元75元25元离城距离K12哩20哩60哩100哩1612哩20哩60哩100哩432225不同作物随距离变化的利润曲线。但作物不可能种到R=0的临界点。R7525OBCA1、作物种植的分界线应该是两种作物利润线交点对应的距离,如养奶牛和种土豆的分界线使A点,而不是K=12哩,即两种生产利润相等。土豆于小麦的分界线是B点。小麦与羊毛的分界线是C点。2、杜能圈实际是:牛奶生产以OA为半径的圆圈;土豆是以AB为半径的圆圈;小麦是以BC为半径的圆圈;羊毛是以B之外的圆环带上合理的种植。17RO2575ABDC22543212哩20哩60哩100哩183、杜能圈(1)第一圈——自由式农业圈。(2)第二圈——林业圈。(3)第三圈——轮作式农业圈。(4)第四圈——谷草式农业圈。(5)第五圈——三圃式农业圈。(6)第六圈——畜牧业圈。194.对杜能区位论的评价(1)杜能采用的“孤立化”研究方法,最具重要意义。(2)杜能的区位论是土地利用一般理论的基础。(3)杜能区位论有一定的普遍意义。5、孤立国的边界20第三节韦伯工业区位论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二、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三、韦伯区位论的应用研究21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韦伯(AlfredWeber,1868—1958)是德国经济学家,他于1909年出版了《工业区位论:区位的纯理论》一书,从而创立了工业区位论。韦伯提出工业区位论的时代,是德国在产业革命之后,近代工业有了较快发展,从而伴随着大规模人口的地域间移动,尤其是产业与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现象极为显著的时代。在这种背景下,韦伯从经济区位的角度,探索资本、人口向大城市移动(大城市产业与人口集聚现象)背后的空间机制。22二、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一)基本概念与理论前提1.基本概念。(1)区位因子(locationalfactors)及其分类区位因子——影响厂商在某特定地点(区位)进行生产所获利益的因素,即在特定区位进行特定产品生产可比别的场所费用较少。23①一般区位因子与特殊区位因子一般区位因子与所有工业有关,例如劳动费用、运费、地租等。特殊区位因子与特定工业有关。如水质、空气湿度、易腐原料的保存等。②地方区位因子与聚集、分散因子地方因子——是工业固定于一定地点的因子。而集聚利益(相关工业集聚以及相关设施的有效利用)向某一地点集聚,或由于集聚而导致地价上升而向其他地点分散,则为集聚、分散因子。24③自然技术因子与社会文化因子工厂的效益既受自然条件、资源的自然地理差异的影响,而且受技术的发展变化的影响,同时还受社会经济形态和一定文化水平的影响。但韦伯在区位分析中主要考虑了自然技术因子,抽象掉了社会文化因子。25(2)一般区位因子的确定①布局场所的土地费;②固定资产(不动产与设备)费;③获取加工原料和动力燃料费;④劳动成本;⑤物品的运费;⑥资本的利率;⑦固定资产的折旧率。①原料、燃料费;②劳动成本;③运费。262.韦伯区位论的理论前提与构建步骤1)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2)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3)劳动力分布已知,且不能移动;各地的劳动成本是固定不变的,且供给无限。27在上述三种假定条件下,韦伯分成三个阶段逐步构建其工业区位论。第一阶段:只考虑运费,即运费最小的工业区位选择——韦伯工业区位论中的运费指向论。第二阶段:引入劳动费用,即考察运费与劳动费合计为最小时的区位——即韦伯工业区位论中的劳动费指向论。第三阶段:引入集聚与分散因子,即考察集聚与分散因子对由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向所决定的工业区位格局的影响——为韦伯工业区位论中的集聚指向论。28(二)运费指向论(运费最小点)1.工业原料(industrialmaterials)的性质和重量遍在原料:任何地方都存在的原料,例如普通砂石等。局地原料:只有在特定场所才存在的原料,例如,铁矿石、煤炭、石油等则为。29纯原料:在工业产品中包含有局地原料的所有重量。损重原料:原料的部分重量被容纳到最终产品中。302.最小运费原理1)仅使用遍在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任何地方都存在的原料);2)仅使用纯原料时,为自由区位(原料生产成产品重量不损失3)仅使用损重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把原料的一部分重量转移到产品中)。31•这里,可以用上述的原料指数以及区位重量来得出一般的区位法则:•(1)原料指数(Mi)>1(或区位重量>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对应3)•(2)原料指数(Mi)<1(或区位重量<2)时,工厂区位在消费地;对应1)•(3)原料指数(Mi)=1(或区位重量=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消费地都可(自由区位)。对应2)3233重力中心34求最小值需满足以下方程组:总运送费K可由下式来表示:353.综合等费用线36(三)劳动费指向论(劳动费用对运输定向造成的“偏离”)这里所说的劳动费不是指工资的绝对额,而是指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工资部分。它不仅反映了工资水平,同时也体现了劳动能力的差距。劳动费主要反映在地区间的差异性上。37韦伯为了判断工业受劳动费用指向的影响程度,提出了两个概念,或两个指标:一是“劳动费指数”,即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平均劳动费。二是“劳动系数”,即每单位区位重量的劳动费,用它来表示劳动费的吸引力。劳动系数=劳动费/区位重量(劳动系数用区位重量作分母,既考虑了产品重量,也考虑了原料重量)38讨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中,决定劳动费指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并阐述各因素与劳动指向的关系。韦伯劳动费指向论的思路是:工业区位由运费指向转为劳动费指向仅限于节约的劳动费大于增加的运费。即在低廉劳动费地点布局带来的劳动费用节约额比由最小运费点移动产生的运费增加额大时,劳动费指向就占主导地位。决定劳动费指向主要有人口密度和运费率等因素。人口密度和运费率对劳动费指向的作用较大。人口密度低的地区自然地劳动力的密度也低,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劳动力的密度也高。劳动费指向与人口密度相关,人口密度低的地区劳动费相差小,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劳动费相差大。因此,人口稀疏的地区工业区位倾向于运费指向;人口稠密的地区则倾向于劳动费指向。39(四)集聚指向论假定当三个工厂集聚可由集聚利益使单位产品节约成本2个货币单位。为得到这一集聚利益,工厂必须放弃原有费用最小地点,从而增加运费。工厂的移动的前提必须是增加的运费低于2个货币单位。40三、韦伯区位论的应用研究(一)运费指向论的应用(二)劳动费指向论的应用(三)集聚指向论的应用41第四节近现代区位论一、克里斯托勒的中心地理论二、廖什景观三、现代区位论的进一步发展42一、克里斯托勒的中心地理论431、理论背景•亦称城市区位理论。•德国,Walter.Christaller,把区位论由古典学派转换为近代学派。1930,《德国南部的中心地》。•在区位经济理论研究上,既要运用经济学原理,又要通过地理调查树立样板。•从研究地图上的聚落分布开始,通过调查研究,确立了中心地原理。442、建立的步骤•克里斯托勒中心地理论的概念建立分3个步骤:•(1)据已有区位理论,确定个别经贸活动的市场半径。•(2)引进空间上组合概念,形成多中心商业网络。•(3)将各种经贸活动(工业区位、城市、交通线等)的集聚纳入一套多中心网络的等级序列中去。•在探讨市场中心和服务范围关系结构时,形成六边形市场区模型。45二、廖什景观廖什:德国经济学,A·Losch1940,《区位经济学》461、理论假定•(1)工业中心周围是农业区域,其居民是工业品的购买者;这些居民偏好相同,他们有相同个人需求曲线。•(2)工厂规定价格,运费则由消费者负担。只要这些居民的需求是有价格弹性的,那么有两种情况并存:距离中心点越远的居民需求越少;以工业所在地为中心的半径越大,到中心点购买工业品的消费者就越多。•(3)假定没有新的企业加入到这个地区,那么工业区位主要由对它的产品的需求量来决定。•(4)工业如果设在它能够吸引足够数量的消费者的地点,它就能获得利润,否则,它就不能获利,而不能获利的地点,它就不适宜成为工业所在地。472、对产品的需求取决于4
本文标题:第二章区域产业布局理论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379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