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高校教师基本素质及行为规范
高校教师基本素质及行为规范一、高校教师基本素质要求教师职业素质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教师职业素质主要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八个因素构成,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反映出教师职业素质的特定本质和规律,同时又互相配合,构成一个严谨的教师职业素质结构模式。(一)教师职业理想所谓职业理想,就是指人们对于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是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崇高的职业理想才能产生模范遵守职业素质的行为。途径:第一,热爱教育事业。第二,热爱学生。第三,献身教育事业。第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二)教师职业责任所谓教师职业责任,就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就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换句话也可以说,人民教师的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觉履行教师职业责任,就是要求教师把职业责任变成自觉的道德义务,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而无私奉献。途径:第一,教师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第二,对学生家长负责。第三,对教师集体负责。第四,对社会负责。(三)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态度,是指教师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简而言之,就是指教育劳动态度或教师劳动态度。途径:首先,教师必须有主人翁的责任感。第二,具有从事教育劳动的光荣感与自豪感。第三,要有肯于吃苦的精神。(4)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第二,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第三,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第四,从一点一滴做起。第五,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五)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技能集中地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教书育人活动的效果是教师职业技能的反映。那么,教师应怎样做才能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呢?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第二,要懂教育规律。第三,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第四,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六)教师职业良心所谓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七)教师职业作风所谓教师职业作风,就是教师在自身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八)教师职业荣誉所谓老师职业荣誉,就是教师在履行职业义务后,社会所给予的赞扬和肯定,以及教师个人所产生的尊严与自豪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推动教师更好地履行职业义务,为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尽职尽责;二是教育和鼓励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尊师重教,为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2、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一)对学术的敬畏之心做学问、搞科研是一项严肃的、创造性的劳动,学术研究者的知识构成、人生阅历、精神境界、资质禀赋等都对其研究水平有着重要影响。一个学者只有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学术良知,对学术怀有一份虔诚、敬畏之心,才能保持学术固有的纯净品格,才能作出真学问。科学研究、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两大职能,教师失去了对学术的敬畏,也就失去了对自身存在价值的敬重。真正的名家大师无不视学问为安身立命之本,抵御各种外界诱惑。史学家陈寅恪曾婉拒郭沫若先生邀其任科学院历史研究二所所长的函请,陈寅恪在辞谢信中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得以发扬”。不图虚名、做真正学问,正是青年教师所应该崇尚追求的精神。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神圣使命,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主体,其学术素养与学术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所培养学生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高校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水平的高低。(二)对学生的挚爱之心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热爱教育事业,才会全身心投入,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学生并不是单纯进行知识灌输的对象,而是有血有肉的人。爱是相互的,教师要给予学生真诚的爱,以真情打动学生,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来自内心的关怀与呵护,就会敞开心扉,与教师相互信任,相互尊重,进行生命的交流,心灵的对话,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广博的,体现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师爱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不仅传授知识技能,更要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以学生为本要给予学生尊重、信任、宽容、赏识、理解,从不同角度欣赏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所关注,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三)对社会的感恩之心感恩是对自然、社会、他人赋予自身的一切恩惠心存感激,怀有尊重,并真诚回报。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和价值取向。一个懂得感恩的民族,人与人之间才会充满温暖之情。感恩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润滑剂。对大学生开展感恩教育,青年教师自己必须先拥有感恩之心。有无感恩之心是一个人品德高下的反映,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应该永怀感恩之情。青年教师和学生的年龄差距相对较小,其一言一行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效仿比较,因此在回报父母养育之恩,朋友相知之恩,领导、同事关怀帮助之恩等方面,教师都要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另外,青年教师情绪容易波动,尤其要注意在面对一些不良社会现象时或因客观因素个人受挫时,不一味抱怨,更不将抱怨情绪发泄在学生面前,要以豁达、平和、坚毅、乐观的积极心态,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的主流方向,对社会怀有感恩之心,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高校青年教师要以孟二冬教授为楷模,树立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全部用来报效祖国和人民的高远志向。(四)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之心文化的命运紧系民族的兴衰。在全球化时代,文化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已成为大国竞争中的一种“软实力”。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作为一名有历史责任感、有民族自强心的高校青年教师,一定要扛起捍卫民族文化的大旗,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要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高度,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培养自己的人文修养。要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更要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在国际学术交流、科研活动中,不忘自己的民族属性与文化属性。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以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为己任,引导学生面对外来文化和异质精神的渗透,坚持以民族文化为根,以民族精神为本。(五)对教育工作的创新之心创新要有丰厚的知识底蕴,青年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中,人们的知识结构必须不断充实更新,否则很快就不能适应实践的要求。尤其是高校教师,要守住学术的前沿阵地,更不能丝毫放松学习充电。在钻研专业的同时,扩大知识面,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育能力。创新要适时转变教育思想,破除传统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提出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近年来有些高校青年教师充分利用自身与大学生共同关注崇尚的各种新生事物,搭建平台,寻求与学生的共同语言,加强交流沟通,如通过BBS、博客等网络途径与学生交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学业指导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进一步体现了青年教师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重要意义。3、高校教师应履行的教师职责教师职业本身的职责要求可引用唐朝思想家、教育家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来回答,即教师的职责有三,就是:①向学生传播道德、道义;②授予学生谋生的本领;③帮助学生解除各种疑惑和困难。可见从古代起人们就已经认识到,教师的职责不只是一个“教书匠”,在教书的过程中,必须溶知识与道德修养于一体,教书必须育人,育人才能更好地教书,且要把育人——“传道”放在首位,说明了师德的重要性。其实不论是中国的教育史,还是外国的教育史,都可说明尽管社会制度不同,教育目的不同,甚至教学内容也不同,但是各个阶级对教师职责的要求基本是相同的,教师不仅要把自己的知识传给学生,而且要用自己的道德修养影响学生;不仅要用语言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感化学生,塑造学生的心灵,把无形的道德修养,通过有形的教学活动体现出来,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是教书之本,培养学生学会做人是育人之本。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职责是明确的,但在不同历史时期职责所包含的内容是有差异的。当前随着科学知识和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变化引起生产力的迅猛发展,需求大量掌握高新技术的创新型人才,谁能抓住历史机遇,加快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就能在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有经济学家指出:知识就是财富,人才就是利润。所以,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就是普遍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少国家都提出了21世纪教育发展的目标,制定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具体方案。我国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全面阐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际竞争的优势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只有造就既有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人文修养;既了解现代科技、市场经济,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既是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又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复合型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满足新时期高等教育对教师的需求。新时期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她)们是在家庭呵护、溺爱的环境中,在中小学应试教育的教育下,并受网络、信息时代的熏陶和知识经济的影响下长大的,具有多重的性格特征,他们一方面思想活跃、积极进取、乐观向上,智力发育和身心发育很快,善于追求新生事物,求知欲强;另一方面心理脆弱,依赖性强,独立生活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差。所以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进一步树立爱国爱教的崇高职业理想,热爱教育事业,有为教育献身的精神;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以人为本,爱即师魂,只有洒下爱之甘霖,才能获得爱之果实。师德是教师职责的核心,师节无小事,节节皆楷模,教师要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做学生有形的榜样,既是学生的良师,更是学生的益友,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才能胜任新时期的教育工作。4、高校教师行为规范教师要出色地完成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必须使自己的言表风纪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要求,做到语言规范、准确、简洁、优美、生动、文雅;仪表仪容光彩、衣着朴实整洁、举止文明得体;态度和蔼可亲、行为稳重端庄、文化知识渊博;自觉遵守社会主义纪律、模范执行国家的政策法令;不断提高自己的言表风纪素养,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榜样。(一)教师的语言要求1.语言要文雅;2.语言要规范3.语言要准确;4.语言要简洁;5.语言要生动(二)教师的仪表要求1.教师的仪容;2.教师的服饰;3.教师的举止;(三)教师的风度要求1.教师要“稳重”;2.教师要“可亲”;3.教师要“有识”;4.教师要“有能力”。(四)教师的法纪要求1.教师要遵纪;2.教师要守法;3.教师要护法。5、高校教师自身发展目标一)锻炼自我,少走弯路1.加强基本训练,提高工作效率;2.不断学习总结,增加发展动力;3.良师益友指点,虚心求教上进。(1)尊重他人;(2)乐于助人;(3)诚实守信;(4)谦虚随和。(二)立足岗位,自强不息
本文标题:高校教师基本素质及行为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390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