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工作指南
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工作指南2019年9月目次第一章总则...................................................................................................11.1编制目的............................................................................................11.2适用范围............................................................................................11.3编制依据............................................................................................11.4术语与定义........................................................................................21.5指导原则............................................................................................21.6组织编制单位....................................................................................2第二章工作内容和流程...................................................................................42.1工作内容............................................................................................42.2工作流程............................................................................................4第三章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技术方法...................................................63.1地下水污染源荷载评估....................................................................63.2地下水脆弱性评估..........................................................................133.3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估......................................................................163.4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18第四章报告编制要求.....................................................................................234.1报告文本..........................................................................................234.2成果图..............................................................................................234.3成果表..............................................................................................25附录A(资料性附录)岩溶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估指标说明......................26附录B(资料性附录)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报告编制大纲..............301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工作指南第一章总则1.1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环土壤〔2019〕25号),遏制我国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推进我国地下水污染监督防治,规范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编制《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1.2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区域尺度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精度一般不低于1:25万。1.3编制依据本指南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指南。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475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HJ25.6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导则HJ338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773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要求21.4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指南。地下水污染源荷载:指污染源对地下水的影响程度,取决于污染源的类型、规模、释放污染物的可能性、污染物的毒性等。地下水脆弱性:本指南中指地下水系统的防污性能,即在一定的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下,地下水系统抵御污染的能力。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基于地下水污染现状特征,结合地下水污染源荷载、脆弱性评估结果,对地下水污染防治类型和等级提出分区。1.5指导原则(1)简单实用原则: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方法的原理简单且实用性强,通过结合地下水环境保护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可提出科学合理的污染防治分区建议。(2)分区分级原则:综合考虑水文地质单元及行政区划,根据地下水污染源荷载、脆弱性、使用功能以及污染状况,确定保护区、防控区及治理区等三类分区,根据污染状况和防控值进一步划分不同分区内的地下水污染防治级别。(3)适时调整原则:根据评估区地下水污染源荷载、地下水污染状况等因素的重大变化情况,结合地下水环境管理要求,适时对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的划分结果进行调整。1.6组织编制单位本指南由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水生态环境司组织,3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北京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河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等单位起草编制。4第二章工作内容和流程2.1工作内容综合考虑水文地质结构、地下水污染源荷载、脆弱性、地下水使用功能、污染状况和行政区划等因素,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体系,划定地下水污染保护区、防控区及治理区。其中,保护区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防控区划分为优先防控区、重点防控区和一般防控区;治理区划分为优先治理区、重点治理区和一般治理区。2.2工作流程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工作主要包括地下水污染源荷载评估、地下水脆弱性评估、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估等步骤。具体工作流程见图1。5图1工作流程图地下水使用功能工业用水其他用水饮用水农业用水确定评估范围收集资料地下水污染防控值(R)地下水脆弱性评估(DI)污染源荷载评估(PI)综合国土空间规划、三线一单、行政区划等国土空间管控要求调整确定污染防治分区边界,提出对策建议编制报告和图表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估I级II级III级高低中IV级V级健康风险评估6第三章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技术方法3.1地下水污染源荷载评估3.1.1地下水污染源地下水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源、矿山开采区、危险废物处置场、垃圾填埋场、加油站、农业污染源、高尔夫球场和地表污水等。本指南中地下水污染源的范围、资料来源为污染源普查、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详查、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等,详见表1。表1污染源范围和资料来源编号污染源类型范围资料来源1工业污染源工业园区或工业集聚区、化学品生产企业、废弃污染地块污染源普查、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详查2矿山开采区大中型矿山、尾矿库矿山调查表、污染源普查、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详查3危险废物处置场全部污染源普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详查4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和填埋总量大于200吨的非正规/简易垃圾填埋场污染源普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详查5加油站全部加油站名单、环境影响评价报告6农业污染源农业种植(耕地)、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源普查、土地利用调查、水利普查7高尔夫球场全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8地表污水劣V类的河流、湖库水环境监测报告3.1.2单个污染源荷载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单个地下水污染源荷载风险计算公式如下:=iiiiPTLQ(3-1)7式中,Pi表示污染源i的污染源荷载风险指数,Ti表示污染源i的污染物毒性,Li表示污染源i的污染源释放可能性,Qi表示可能释放污染物的量。污染物毒性Ti致癌性污染物可能释放的量Qi污染荷载指标体系污染源释放的可能性Li污染物类型污染年份防护措施污染年份污染面积排放量图2污染源荷载评估指标体系3.1.2.1污染物毒性污染物毒性的评价需考虑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降解、迁移性等因素,与受体的致癌或非致癌风险直接相关。在污染物指标明确的情况下,毒性评分优先采用表2进行计算,存在多种污染物时一般取毒性最高的污染物作为计算指标;若无法确定污染物指标时,可采用表3进行计算。各污染源的缓冲区半径是指在污染源占地面积的基础上污染物可能迁移扩散的半径范围,主要与污染物类型有关,其推荐值见表3。8表2地下水中部分污染物及其毒性评分表污染物名称类型毒性Ti评分参考文献1,1,2,2-四氯乙烷CD2.8IRIS2,4,5-涕丙酸C2.1IRIS2,4,6-三氯酚CD1.8IRIS砷C3.7HEAST苯CL2IRIS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CD1.5IRIS四氯化碳CD2.5IRIS氯仿C1.2IRIS二氯乙烷CD2.4IRIS二氯甲烷CD1.3IRIS六氯苯CD3.7IRIS六氯丁二烯CD2.3IRIS林丹C3.6HEAST三氯乙烯CD1.5HEAST三氟硝铵C1.3IRIS氯乙烯CL3.8HEAST亚硝酸盐C1-铬C2.7IRIS镉C1.7HEAST铅C1.3MCL1,2-二氯乙烯ND0.2IRIS2,4-二氯苯氧基乙酸N0.5IRIS甲草胺N0.5IRIS滴灭威N1.3IRIS锑N1.9IRIS阿特拉津N0.8IRIS苯达松N1.1IRIS铍N0.8IRIS甲苯酚N0.2IRIS氰草津N1.2IRIS氰化物N2IRIS异狄氏剂N2.5IRIS六氯环戊二烯ND0.6IRIS铁N0.5MCL汞ND2HEAST甲氧氯N2.3IRIS镍N1IRIS硝基苯ND1.8IRIS硒N1HEAST银N1IRIS四氯乙烯ND0.5IRIS9污染物名称类型毒性Ti评分参考文献钒N1IRIS甲基叔丁基醚N1.5-注:C为致癌物质,N为非致癌物质,D为比水重的非水相有机物,L为比水轻的非水相有机物表3污染源毒性指标评分表污染源类型毒性类别Ti评分缓冲区半径推荐值(km)工业污染源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51.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52纺织业12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12金属制品业1.51其他行业0.21矿山开采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51.5黑色金属矿采选业21有色金属矿采选业31非金属矿采选业11危险废物处置场工业危废、危险化学品为主
本文标题: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工作指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440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