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应用社交故事提高孤独症儿童社会技能的个案研究
-1-应用社交故事提高孤独症儿童社会技能的个案研究【摘要】孤独症儿童在社会技能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障碍,而社会技能的障碍又影响着他们社交活动的正常进行。目前,社交故事、社会沟通训练、认知图片演练等是对孤独症儿童社会技能训练的常见方法。本文利用社交故事对1例孤独症儿童进行社会技能的训练,通过观察该例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效果,分析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中总结经验,希望能给教育工作者带来启示。【关键词】社交故事孤独症儿童社会技能孤独症,其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功能障碍、言语交流的困难以及固定刻板的行为和兴趣,同时约有2/3的孤独症患儿伴有精神发育迟滞,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在孤独症的症状中,社会交往障碍是核心症状,这意味着有孤独症患者在与别人进行社交活动时会出现很大的困难。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与人交谈时,并不懂得体察别人的感受,甚至连自己的情绪也不会表达。在孤独症孩子眼中,与别人接触的社交场合里存在着无数“紊乱”的情况,事情的发生是没有任何预告的,而发生的过程也是无缘无故的。面对“不能预知”和“变幻莫测”的社交环境,儿童便会用大声喊叫、哈哈大笑等反应去作回应。一、问题的提出孤独症患者由于自身的障碍,无论是高功能孤独症患者,还是低功能孤独症患者,他们在社会技能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障碍,如缺少社交凝视、缺乏参与活动的能力、不懂得与人分享快乐或经验、缺乏社会认知能力、不会主动进行社交、社会技巧欠佳等等。而孤独症患者的社会技能又影响着他们社交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在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中应进行社会技能的训练。目前,孤独症儿童社会技能训练的常见方法有直接教学法、利用轮流活动、社交故事、社会沟通训-2-练、认知图片演练等。二、题解(一)社交故事的定义社交故事是由CarolGray针对孤独症儿童的社交及沟通障碍发展出来的一套教导孤独症儿童认识社交情境的方法。该方法以小故事的形式,通过文字、图画来描述不同的社交情境,提供客观的社交数据及具有社交意义的提示,好让孤独症儿童明白在某些社交情境中做出别人所期望的或可接纳的行为表现,以增进他们对社交情境的理解,引导他们学习适当的社交响应,并建立适当的社会技能和行为。社交故事的构成主要有四类句子,包括描述句、透视句、指示句、肯定句。1.描述句:描述事实,不包含个人意见或假设。如:“星期一我要上学。”2.透视句:关于别人对事情的想法、感觉。如:“我的妹妹喜欢弹钢琴。”“有时候妈妈会感到很开心。”3.指示句:提示孩子在某场合做出适当的反应。如:“在下雨的日子里,当我上街的时候,我会尝试打雨伞。”4.肯定句:表达大多数人的对某种情境的共同的意见。如:“我排好队后,老师会夸我守秩序。”(二)社会技能的定义有能力与同伴或成人建立好的人际关系,有能力认识社会情境并能解决问题,没有不恰当的行为,具有与他人建立关系和适当的应对能力。三、个案研究(一)研究对象桐桐,女,2005年7月出生,2009年经当地儿童医院诊断为孤独症。患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但理解能力颇佳。据家长描述,患儿在3岁前有过语言,但3岁后出现了语言能力的退化。患儿之前没-3-有进行过任何康复训练。(二)社交故事的应用1.确定患儿的社会问题行为编写社交故事的第一步,便是要通过观察确定患儿需要改善的行为,然后从当中考虑孩子可能面对的困难,然后推断出孩子需要知道的社会目标,以确定社交故事的主题和焦点。通过五天时间的观察,确定了患儿需要改善的社会问题行为,并由观察行为而推断出来了相应的社会规范(如表1所示):表1桐桐的行为桐桐在社会技能上存在的问题孩子需要知道的社会目标社交故事的主题训练目标当同学都在玩触觉球时,如果有人在玩桐桐喜欢的蓝色触觉球,她会直接从他人手中把球抢走不懂得轮流人家为什么也要玩蓝色的球?我怎样才能玩到蓝色的球?我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玩到蓝色的球?轮流玩球当同学在玩桐桐喜欢的蓝色触觉球,桐桐能够等待当桐桐不愿意做老师要求的事情时,她会咬牙切齿,并用手抓老师的脸没有适当的行为来表示“不愿意”我不想做的时候该怎么做?老师会明白那是什么意思吗?面对不想做的事情,摇摇头,表示不愿意能用摇头来表示不愿意当老师下班,和桐桐再见时,桐桐没有任何反应缺乏社交互动老师为什么会跟我说再见?老师说再见了,我该怎么办?老师和我再见时,我可以向老师挥挥手能和老师再见(挥挥手)当老师和桐桐一起去超市,桐桐看到自己喜欢吃的薯片时会要求老师立即打开吃,没有付钱的意识不懂得社会规则去超市买东西为什么要付钱?在哪里付钱?付完钱了该怎么办?去超市买东西要付钱知道去收银台付钱-4-2.选择社交故事针对患儿的社会问题行为,选择、编写相应的社交故事,故事如下:患儿不懂得轮流:《什么是轮流玩球?》——有时候,几个小孩都想玩球。这时候,他们便要轮流玩球。小孩按秩序,一个接一个地玩同一个球,就是轮流玩球。每个小孩都可以轮流玩那个球。这表示我也有机会玩那个球,也表示有机会轮到我玩球。没有适当的行为来表示“不愿意”:《面对不想做的事情怎么办?》——我每天要做很多事情。有些事情是不想做的。不想做时,我可以摇摇头。老师看到我摇头,会明白我的意思。我会尝试用摇头表示不愿意。缺乏社交互动:《老师离开时,我可以做些什么?》——今天,我的老师会下班回家。我的老师离开时,她会和我说再见。这时候,我可以挥挥手。这就表示我在和老师再见。患儿不懂得社会规则:《收银台是个怎样的地方?》——我们在超市里买东西,离开前,需要先到收银台。在超市买东西,我们是要付钱的。在收银台给收银员的钱,是用来买我们所拿的东西。我们也会在收银台,把东西放进购物袋。3.实施给桐桐讲述社交故事的时间我们安排在每天早操前、午休时间和晚饭后,但患儿情绪不好时曾中断过训练。考虑到孤独症患者的视觉辨别能力较强,在给患儿讲述社交故事的同时,利用照片来描述相应的情境,或是呈现出社交故事中涉及到的实物给予患儿视觉上的提示,还可以给予患儿身体上的提示,让患儿更容易理解故事内容。当给患儿讲轮流玩球时,会在患儿面前放一个她喜欢的蓝色触觉球,或是在患儿面前模拟很多小孩在轮流玩球;讲到超市时,呈现给患儿超市的照片和人民币。当给患儿讲到“这时候我可以摇摇头,表示不想做”、“这时候,我可以摆摆手”,老师用手摇摇患儿的头、拿起患儿的手挥一挥。由于老师很少有机会带桐桐去超市,老师们创造了与超市相似的情境,以此来配合社交故事的训练。-5-4.结果通过观察孩子表现加以修改故事,七周后,桐桐通过社交故事的训练方法在上述几个方面的社会技能上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出现了较好的社会行为(如表2所示)。表2当老师说“桐桐再见”,桐桐会挥挥手和老师再见,但是如果老师不说“桐桐再见”,只向桐桐挥挥手,她仍没有反应;去超市,桐桐看到自己喜欢吃的薯片,她会拿在手上,有时也会要求老师立即打开吃,但容易说服,不知道去收银台付钱。通过观察,患儿难以转化和应用于相似的情境中,只能在社交故事所描述的情境中出现适当的反应。如有学生在进行形状拼图时,患儿会去抢拼图;患儿去超市的时候能够等付完钱后再打开吃薯片,但是在居住周边的小店里仍然要求立即打开吃薯片。四、讨论通过对桐桐的训练,作者在训练中体会到,社交故事要根据患儿的个人需要来编写,通常在确定患儿需要改善的行为后,应了解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什么时候患儿会出现恰当的行为、什么东西患儿比较感兴趣,然后编写社交故事。选词和句子的长短要根据患儿的语言程度和能力。当家长完成社交故训练前训练后当别人在玩我喜欢的蓝色球时直接从其他人手中把球抢走站在别人面前等待当我不愿意做老师要求的事情时咬牙切齿,并用手抓老师的脸摇头,表示不愿意当老师下班时,和我再见时没有任何反应在老师的语言提示下挥挥手,注视老师离去当老师和我一起去超市,我看到喜欢吃的薯片时要求老师立即打开吃,没有付钱的意识拿在手上,有时候也会要求老师打开,但容易说服,仍没有去收银台付钱的意识-6-事的初稿后,把故事讲述给孩子,观察孩子运用社交故事后的表现,与其它照顾者共同修订故事。社交故事不仅仅可以用文字、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还可以拍摄成视频,这样给患儿更加直观地理解故事内容。在给患儿讲述社交故事时,态度要保持中肯,并且保持积极、轻松愉快的心态;社交故事是用来教育患儿建立适当社交行为的,不是用来控制不恰当行为的,因此不要在患儿不开心的时候讲故事,也不要在患儿犯错误时用故事来纠正他,不能逼患儿听故事。如果两周内患儿未改善行为,训练者要考虑简单改变社交故事或该患儿不适合用该方法进行训练。训练开始后,要将社交故事类化到其他的情境中。如果患儿能力较好,可以在讲故事的时候让患儿指出或说出所准备的图画中故事正在描述的相关的事物,也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模拟现实的社交情境,令社交故事更加丰富。【参考文献】[1]李雪荣、陈劲梅.孤独症诊疗学[M].中南大学出版社[2]Gray,C.&White,A.L.我的社交故事书[M].香港痉挛协会翻译.2003[3]王颖.孤独症沟通训练[M].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58页[4]洪欢霞、陆洁玲.应用社交故事方法协助亚式保加症儿童[J].香港明爱专题研讨[5]石晓辉.儿童孤独症的行为治疗[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第6期
本文标题:应用社交故事提高孤独症儿童社会技能的个案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447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