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毛概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2015年最新)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第二章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理论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绪论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第十二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绪论考核要求: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关于本门课程的基本概况: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及基本实践学习任务:了解和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历史进程、深刻内涵、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以及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基本经验。教学内容:十二章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绪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本章的主要内容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二、毛泽东思想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四、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至此,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武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提出过程历史必然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历史背景(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历史背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辛丑条约》签定•(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历史背景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层次:•1、器物层——学习西方的军事和科技•林则徐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李鸿章•洋务运动中建立的兵工厂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2、制度层——学习西方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洪秀全与《天朝田亩制度》洪仁玕的《资政新篇》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康有为与《大同书》手稿梁启超像•光绪皇帝与康梁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孙中山及其手迹辛亥革命的爆发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袁世凯登基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3、思想文化层——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苏联十月革命十月革命胜利的场面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过程经历了……从少数人到多数人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深刻到深刻从不完整到完整从不统一到统一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李大钊1889——192738岁牺牲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早在1919年,李大钊在最初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就提出:一个社会主义者,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论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时境。1920年,他又说:社会主义的理想“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其适合者行之,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新制度(共性是普遍的,特性是随时随地不同者)。故中国将来发生时,必与英、德、俄有异”。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恽代英(1895——1931牺牲时36岁)在1920年也指出:我们的任务,在寻求一个适合国情,而又合于共产主义的方针来。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张太雷(1898——1927牺牲时29岁)1921年提出:要“把国际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和方法正确地运用于各国具体特点的基础之上”。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陈独秀(1879—1942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63岁病故)。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陈独秀在1922年把马克思主义学说和行动的精神归纳为两条:第一,实际研究精神;第二,实际活动精神。他说,以马克思实际的精神研究社会上各种情形,最重要的是现实社会的政治及经济状况,不要单单研究马克思的学理;他还说,我们研究马克思的学说不能仅仅研究其学说,还要将其学说到实际中活动,干社会的革命。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教科书上为什么只提了李大钊的名字,而没有提其他人呢?一是,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发起人、缔造者,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先驱,他的地位人们没有争议。二是,当时有类似思想的人好多位,但李大钊讲的最早,也最有代表性。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给革命事业带来极大的危害。•王明和他的著作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六届六中全会部分代表•1925年的毛泽东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六届六中全会会议旧址——延安桥儿沟天主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是由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最先使用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命题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他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征,即是说,按照中国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需解决的问题。”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命题在党的会议上作了明确表述、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第一,它既是毛泽东作为党的核心领袖人物当年认识水平的反映,又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第二,它标志着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终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从而实现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之间关系认识的一次飞跃。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得到了出席六届六中全会一些领导人的赞同,根据历史资料看,当时与毛泽东的政治报告的提法相呼应有张闻天和张浩两个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张闻天(1900——1976)1938年,时任党中央宣传部长、政治局常委,1976年7月病逝)。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张闻天在六届六中全会上讲宣传教育工作时说,“宣传马列主义,提高全国的理论水平,特别要注意以马列主义的革命精神与革命方法去教育共产党员与革命青年,并以此去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研究中国历史与中国文化的各方面。要认真的使马列主义中国化。使它为中国最广大的人民所接受。”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张浩(林育英1897—1942年病逝,时任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副书记)。张浩在大会发言中也提到,要使工作方法方式的民族化、中国化、通俗化。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945年党的七大会场•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整风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到1945年党的七大形成了共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提法,言简意赅,通俗明快,六届六中全会后,这个提法被很多党的领导人和理论工作者使用。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在党的七大上做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阐述。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方针。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首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马克思列宁主义虽然对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是适用的,但将这些普遍真理真正运用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却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在旧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着特殊的国情,不仅中国革命的条件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分析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很不一样,而且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道路同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历史道路也极不相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同样在新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也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也证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不仅因为它是科学,而且是因为中国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它同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它被中国人民所掌握。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其次,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恩格斯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提供的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特别强调不能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成不变的教条随意使用。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是结合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将它进一步加以民族化、具体化,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思想实质实现途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两个目标: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途径“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起来。”——《中共中央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第一,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第二,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具体实现途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再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第二节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第二节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毛泽东思想
本文标题:毛概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2015年最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454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