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江苏省南京市金融业发展情况
南京市金融业发展情况(一)金融业发展情况1、多元金融组织体系渐趋健全。“十一五”期间,全市基本形成银行、保险、证券各业并举,中、外资金融机构并存,功能完备,运行稳健的多样化金融体系和全方位的金融发展格局。全市共有分行以上银行业金融机构35家,其中,政策性银行3家,国有商业银行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21家,外资银行6家;证券法人机构2家,证券营业网点70多家;法人期货公司5家;保险公司省级以上分公司72家,其中财险公司28家,寿险公司44家。同时,合作金融、担保、创业投资、小额贷款、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为“三农”和中小企业服务的融资体系逐步形成规模。2、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期间,基本形成了以银行信贷市场为主导,证券市场、保险市场、期货市场以及货币市场等协调发展的格局。货币信贷市场保持快速扩张,截至2010年末,银行类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887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10915亿元,存贷款总额在副省级城市中仅次于广州、深圳、杭州、成都,位居第五。资本市场融资活动活跃,截至2010年12月末,全市共有上市公司53家,其中境内上市40家,境外上市13家,合计从境内外证券市场募集资金约合人民币681亿元;期货市场代理交易额6.7万亿元。保险市场大幅提升,截至2010年末,全市保费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25.7%,保险机构数量和保费收入稳居全省第一,保险深度达到3.8%,保险密度2500元。3、金融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南京银行成功实现上市,正呈现在全国布局的扩张态势;南京证券成功托管西北证券、并购金龙期货,逐步形成多元发展和盈利模式;紫金控股设立,成为地方金融资源整合与拓展的重要平台;南京信托重组复牌,更名为紫金信托,进一步提升投融资能力;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商业银行筹建基本完成;外资金融机构布局进一步加快,已有6家外资银行和17家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南京,尤其是韩国LIG财产保险公司和菲律宾首都银行两家外资金融机构中国地区总部落户南京,填补了全省外资金融机构总部的空白。4、金融集聚和辐射能力进一步提升。“十一五”期间银行保险机构数量增加了近一倍,不断增加并以总部或地区总部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形成了以南京为地区业务管理中心、覆盖周边区域的金融服务格局;南京集聚了全省四分之一的金融资源,跨区域和异地金融服务活跃,对周边市场形成相当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在苏、皖、赣3省中,成为业务量最大、机构数量最多、业务种类最齐全、服务功能最强的城市;此外,一行三会在南京均设有一级分支机构,奠定了南京在区域范围内金融监管中心地位。(五)金融业发展为重要产业。“十一五”期间,金融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影响力不断增强,金融增加值接近翻两番。2010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417亿元,同比增长15.1%,占全市GDP的8.3%、服务业增加值的16.4%,对经济贡献率为8.6%,拉动GDP增长1.6个百分点,成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金融业发展现状:2010年,全市完成金融业增加值417.31亿元,增长15.1%。南京有各类银行机构46家,信托、租赁、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4家,各类银行网点1020个,银行从业人员2.75万人;有法人证券公司2家,各类证券营业部83家;有省级以上保险公司69家。2010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2887.43亿元、10915.34亿元。南京消费信贷发展迅猛,2010年个人消费贷款达到1320.07亿元,比年初增长32%。全市有POS机1.3万台、ATM机1752台,机具总量全国排名第四。金融业已经初显全面开放的格局。目前全市已有外资金融机构20家,其中外资银行6家,分别是渣打银行、恒生银行、东亚银行、比利时联合银行、菲律宾首都银行和汇丰银行。外资保险机构15家,韩国LIG保险公司已经获准在我市设立法人总部。发展优势:南京是人民银行九大跨区域分行所在地之一,各类金融机构高度集聚,金融业务辐射和服务江苏全省以及长三角北翼城市群,金融总量占全省四分之一,稳居全省第一。发展目标:建立区域性金融市场,把南京打造成为立足本市、服务全省、依托都市圈、面向中西部的具有较强的聚合力、辐射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的泛长三角重要的区域金融中心城市。金融保险业增加值2012年达到600亿元左右,2015年超过1100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8%以上。发展重点:加快打造河西金融城和金融服务外包功能区,推进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区建设。加快引进境内外银行、保险、证券、基金、风险投资等各类法人总部、区域总部、功能总部及后台服务机构入驻南京。鼓励、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产业领域,参与金融机构的改组改制,发起设立基金、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地方类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业态,吸引和推动民间资本转化为金融资本。做大做强南京银行、南京证券、紫金农商行等地方金融机构,把紫金控股打造成集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信托、担保、再担保、创投、租赁等多位一体、区域性的金融控股集团。发展资本市场,不断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新增上市公司50家以上,股权投资基金总额达到500亿元以上。到2015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超过1100亿元。加大金融机构入驻、金融企业改革等方面的创新力度,创建南京保险创新试验区。构建多层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快培育创业投资体系,构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做大做强南京银行、南京证券、农村商业银行地方金融机构,组建地方法人保险公司。大力吸引外资金融机构来南京发展或者将分行转制为法人机构,积极争取国内外金融机构总部在南京设立。发展载体:主要包括河西CBD金融集中区(新地中心),以及洪武南路-中山南路金融业集中区、绿地金融中心,计划建设载体面积163万平方米,已建成载体面积93万平方米。其中,河西CBD金融集中区主要发展境内外各类金融法人机构、各类大型金融机构省级分支机构、地区总部,上市公司总部,各类投资机构(基金)总部,区域产权交易中心以及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信用评级等高端中介服务机构总部,建成金融要素聚集、金融服务功能较为完善、商业配套设施比较齐全的现代金融集聚区;洪武南路-中山南路金融业集中区以功能性组团发展为原则,巩固和完善传统金融商业区,建设金融服务综合配套功能区;绿地金融中心主要打造为新兴金融业态集中区。发展政策:市政府每年安排1000万元,建立资本市场融资专项引导奖励资金,融资企业所在区县或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同时按1:1的比例予以配套奖励,主要用于补贴企业资本市场融资中介费用。市政府每年安排3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对纳入市重点扶持范围的担保机构给予政策支持。设立规模为2亿元的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参股和融资担保等方式扶持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和发展,重点引导各区县、开发园区和各类社会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引导创业投资企业对南京区域内的创业企业进行投资。到2010年,全市每年统筹安排5000万元,建立河西金融集聚区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一次性补助在河西金融集聚区设立的金融机构;补贴金融机构在河西购置或租赁自用办公用房;对设在河西金融集聚区的金融机构总部副职以上、地区总部正职给予租房补贴。——南京市政府关于加快南京金融业发展的意见(宁政发【2008】148号)发展布局:着力打造“一核两圈”,即以河西金融集聚区作为金融总部、金融后台和新兴金融集聚的核心区域,以新街口传统金融商业区和湖南路商圈、中央路沿线作为综合金融服务区。重点企业:江苏省工商银行营业部、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江苏省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南京分行、交通银行南京分行、招商银行南京分行、中信银行南京分行、中国民生银行南京分行、广东发展银行南京分行、浦东发展银行南京分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太平洋人寿保险江苏分公司、中国财产保险公司南京分公司、新华人寿南京分公司、华泰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等。
本文标题:江苏省南京市金融业发展情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465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