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及防范措施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及防范措施孙云静摘要:近年来,连续不断发生的由于会计舞弊而导致的财务丑闻,其直接结果是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使会计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由会计诚信缺失,会计信息的失真已成为危害严重的社会问题,并进而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重大难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该问题的彻底治理和解决,对于诚信的回归和经济的持续增长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国现状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造成的危害性,本文进行了多方面的原因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和治理对策。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分析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性及其危害,主要从六点全面系统的描述会计信息失真对于企业和国家带来的危害;其次针对会计信息失真对企业和国家造成的危害性,究其原因可以从多方面分析,主要从其信息提供者角度、有关制度方面、道德方面进行分析,并逐一进行细化分析;最后针对多方面原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治理决策。认为:由于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所以要多方面把关,加大监管力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的内控制度,建立新的市场道德体系,并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目录1、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1.1、利益驱动1.2、上级行政干预1.3、内部控制乏力1.4、外部监督不力1.5、法制不健全1.6、执法不严1.7、管理松驰1.8、客观因素1.9、财政困难2、会计信息失真造成的危害2.1、对企业的危害2.2、对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危害2.3、对经济资源的危害2.4、对国家的影响3、防治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措施3.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3.2、加强会计法制建设3.3、加大会计执法力度3.4、提高会计人员素质3.5、健全会计机构3.6、加强内部控制3.7、加强外部监督3.8、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1、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地反映引起单位及其权利变动的各种经济活动或行为。会计信息失真分为故意性和非故意性两种成因。从2002年我们审计的310个审计项目来分析,不管是故意性或非故意性的会计信息失真都会给经济建设带来多方面的负面影响,有些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甚至是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因此,会计信息失真决非小事,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会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应引起足够的关注。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在全国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有的地方会计信息失真的面还相当大。国家审计署2002年组织对1290户重点企业审计发现,68%的企业会计报表都是假的。2002年财政部组织开展了对部份企业2001年度会计信息质量的检查工作,共检查192户企业以及相关的91户会计师事务所,共查出这些企业资产不实115亿元,所有者权益不实24.2亿元。在这些企业中资产不实5%以上的36户,占18.75%;利润不实10%以上的企业103户,占53.6%;利润严重失真,虚盈实亏企业19户,原报表反映盈利1.35亿元,实际亏损1.72亿元;虚亏实盈企业8户,原报表反映亏损1.62亿元,实际盈利4.13亿元;还有22户企业存在帐外设帐问题。以上情况表明,会计信息质量仍然不高,违规问题主要集中在随意改变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人为操作利润,长期管理混乱,会计报表编制不规范。被抽查的会计师事务所仍然存在审计程序不完整,对重要审计事项关注不够,出具的审计报告类型不恰当等问题。会计信息是宏观经济管理和企业决策的依据,会计信息反映社会经济细胞——每一个单位和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反映出社会资源的分配和再分配情况。当会计信息失真就在依据上失去了价值,就会严重影响我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然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会计信息却屡屡失真,有必要搞清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1.1、利益驱动。单位领导人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硬指标,从小集体和个人利益出发,授意、指使或强迫会计人员调整会计科目,虚列收支和往来款,假帐真算或真帐假算,借以获取经济利益,骗取荣誉,捞取政治资本。最常见的就是偷逃税收。很多税收是根据会计报表确定纳税额的,因此,为了偷税、漏税、减税、缓税的目的,有的单位和企业就对会计报表进行人为的调整,甚至完全造假。1.2、上级行政干预。为了夸大政绩或出于一些特殊目的,有的上级主管部门不顾下级单位的实际情况,往往以行政命令方式给下级单位下达各项经济指标,在某种程度促使和诱发了下级单位弄虚作假,为迎合上级部门的需要,人为地调节会计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某上级机关甚至按上缴规费收入、罚没收入数额的一定比例核拨下级单位的工资和日常办公经费,当按比例核拨的经费满足不了工资和日常需求时,客观上就促使下级单位设置帐外帐、私设小金库的思想动因。1.3、内部控制乏力。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自控乏力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又一成因。有些单位的领导和有关人员在经济活动中,缺乏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各种制度、程序、手续和方法。目前,最为突出的是多头审批,自己经手自己审批,甚至还有会计出纳1人承担的情况,这不仅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还为假公济私、贪污舞弊留下了可乘之机。1.4、外部监督不力。外部监督力度不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又一成因。从管理体制上分析,法律规定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工作,但财政部门对人与事没有处理权,会计人员的命运受单位和企业领导支配,有时坚持原则会遭到打击报复,县官不如现管,只好随波逐流。各行业都有自己的主管部门,而各主管部门往往偏袒自己的所属单位,保短护短。审计部门的重点是预算内的行政事业单位,不可能对所有非预算内单位和企业进行经常性监督;金融部门对企业考核较多的是信贷利益;税务部门以税收征管为己任,难以顾及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工商部门注意的是合法经营,无法关注会计帐务处理,注册会计(审计)师事务所是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单位和企业不委托无权干预,再加上事实存在的中介机构不“中”的现象,使做假帐有了可乘之机。因此,虽然有许多监督机关,但为完成各自的职能任务,各有取舍,尚未形成一个对会计信息质量监督的协调、有效的监督体系,外部监督不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1.5、法制不健全。从法制建设的角度来讲,这几年来,我们国家制定了很多财务会计法规及其与之相关的经济法规,特别是为了更加严格地规范会计行为,切实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经济秩序,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修订案)》,自2000年7月1日起执行,这标志着我国会计法制建设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有些法规缺少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法律条文过粗致使执行起来依据不足。近年来由于不恰当地强调给企业松绑和不恰当地强调招商引资中的优惠政策,《会计法》、《成本管理条例》、《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支付结算办法》等一些与会计有关联的法规贯彻执行的力度明显不够。我们审计过的一个单位,一次提取现金50多万元,这样大额的现金能够畅通地提取,提取后现金支付施工单位又留下了许多疑点。立法跟不上也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我们审计中查出的违反财政法规问题的处罚,由于没有新的法规,仍然沿用着1987年国务院制定的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本来经济活动中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立法滞后,原先的规定无法恰当地处理新出现的问题,给审计有效查处违反财政法规带来了许多困难。1.6、执法不严。《会计法》第十条规定: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它会计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并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但是,把我们审计的一些单位的情况反映,当前在一些单位领导的心目中,法规意识淡簿,长官意志浓厚,《会计法》的规定和会计法规形同虚设,随心所欲,甚至凭感情、关系办事。有的还以改革为名,打着便民的幌子,把许多有效的财务制度、财经法规打乱,为偷税逃税、公款大吃大喝、公费旅游大开方便之门。尽管《会计法》对会计核算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也规定了违法行为应负的法律责任,但在实际工作中,《会计法》贯彻执行的到位率低,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现象仍然存在。即使会计信息失真行为被查出,又不予严办,往往由于来自各方面的干扰而高抬贵手,既没有经济制裁措施,更谈不上追究法律责任,这就在一些会计人员中造成会计核算“权大于法”的误导;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甚至销毁会计原始帐簿和凭证的问题,因为各种干预不了了之,使有的人更加有恃无恐,为所欲为。1.7、管理松驰。由于财会人员的素质问题,以及大部份财会人员工作量都比较大,所以其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记帐、算帐和报帐上,而对新的财经理论和刚出台的财经法规研究和应用较少,往往跟不上知识更新的步伐,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很多财经法规与国际接轨这一特点更加明显。财会部门、审计部门工作不到位,对所属单位、审计管辖单位的会计业务指导不及时,对基础管理工作方面和健全管理制度方面监督检查力度不够,财会部对下属单位的会计业务的指导由于工作量太大一般只能年终进行,这种事后一次性辅导、监督的指导,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效果不太明显。审计干部由于人少事多,对审计所管辖的单位,审计到了就辅导、监督和指导一下,未审计到的就无法开展会计业务的监督和指导,客观上形成了既成事实,缺乏事前、事中监督。这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成因。1.8、客观因素。客观因素也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这是由于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及会计确认计量在一定范围内的模糊性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这种会计信息失真不是主观上造成的而是客观上导致的。比如物价指数的变动、币值变动、随机事件的发生,都会对价值运动产生影响,并且作为会计对象的价值运动既包括已经发生的,又包括可能发生的,而会计核算方法与原则又是相对稳定的,这就与价值运动所处的市场经济环境瞬息万变不相适应,会计核算方法和价值运动变化无法完全同步,就必须产生信息反映上的误差和失真。另外,会计核算对象中存在众多的不易确知、难以明确计量的因素,客观上也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因为,会计确认和计量工作中,不得不借助于一系列的假设、估计、评估,比如在企业中的负债的估计、费用的跨期摊配、成本结构等,都会带有近似的结果,会计信息不可能与客观价值运动同步。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信息不可能绝对精确,是单位和企业难以改变的客观事实,也不应该是会计部门的责任。1.9、财政困难。财政困难,特别是县乡财政困难的现实,也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比如:一年一度的财政预算,《预算法》规定,不能搞赤字预算,而现在大多数县乡都是入不敷出,甚至有的县乡的预算收入,仅维持工资的发放仍然有几个月的缺口,在这种尴尬的情况下,做赤字预算则违反了《预算法》,那是绝对不允许的,要做收支平衡的预算,就得虚列预算收入,把事实上不可能实现的收入打入预算收入,把事实上该打入打足的预算支出剔除,这样编制的预算就是明平实赤、帐平实赤的财政预算,随之而来的一系列会计信息就难免失真。由于财政困难引发连锁出现的许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虚假配套,高估多算,虚列支出等等。因财政困难而导致的会计失真,在我们州并不少见。2、会计信息失真造成的危害2.1、会计信息失真会造成企业经营管理混乱。一个企业会计资料虚假,会计数据不实,将会导致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核算失真。用这样的虚假会计信息去分析、考核财务成本,指导生产经营,只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再据以进行生产经营决策,其后果必然造成经营管理混乱,直至威胁企业的生存。2.2、会计信息失真会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随着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社会投资者日益关心企业会计信息,以便进行投资决策。一些企业向社会公布的虚假会计信息,会直接、间接地干扰投资者的决策,损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2.3、会计信息失真会影响经济资源的合理流动。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改变了过去那种单一的由财政拨款的做法,投资主体逐渐趋向多元化,企业作为市场活动的基本经济单位,越来越依靠从投资市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如果会计信息失真失实,市场经济体制就很难正常运行,市场也很难完成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序流动。2.4、会计信息失真将导致税收和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会计信息失真会影响各项税款的正确计算、缴纳,如直接影响企业增值税、所得税的计算。税款计算和缴纳的错误率提高,偷逃税现象更加严重,从而将造成大量
本文标题: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及防范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465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