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简要文本
i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文本主要内容威海市人民政府2第一章总则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威海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指导威海市的城市建设和城乡规划编制工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规,编制《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指导思想1、坚持科学发展观,重视海滨生态及自然资源保护。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努力促进威海城乡人居环境的改善。2、因地制宜地选择城镇化发展道路,合理配置空间资源,实现威海城市空间的优化布局;统筹城乡,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3、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开发管制界线和生态红线,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使用,强化城市特色,走资源节约型道路,合理控制城市发展规模。4、以人为本,公平共享。以民生导向作为城乡规划配置空间资源的基本出发点,引导城乡经济社会良性发展,保障民生需求和社会公平。5、贯彻落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妥善保护、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构建具有特色的产业体3系。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2、《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等上位规划。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等区域发展战略。4、国家、省、市相关标准规范。规划期限2011年-2020年。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1、市域:威海市行政区范围,包括威海市区、文登市、荣成市和乳山市,总面积5797平方公里。2、中心城区的范围西至双岛湾,东至五渚河,北至黄海,南至新俚李线,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规划区:环翠区的全部行政辖区范围,区内包括三个派出机构:威海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区”)、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区”)和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临港区”),总面积为777平方公里。地位和作用本规划是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规划,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编制下层次城乡规划和相关4专项规划,以及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涉及空间布局和城市建设的相关规划,不得违背本规划的要求。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城市发展目标实施城市化战略,提高城市的品位和内涵,建设现代化的“幸福威海”。加快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结构,进一步壮大威海经济,增强城市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建设“富裕威海”。以威海千公里海岸线为依托,建设具有海湾特色的休闲度假城市,构建“魅力威海”。创造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人居威海”。发展策略1、经济发展策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威海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社会发展策略全面推进人口健康发展,稳步落实文化建设,积极促进社会公平,加快建设信息社会,切实保障城市安全。5城市性质城市性质山东半岛的区域中心城市,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和滨海旅游城市。城市职能1、中韩经济区的桥头堡。2、国际海滨旅游度假地。3、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组成部分。4、全国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5、区域交通枢纽城市和服务业中心城市。6、人居环境品质突出的生态城市。城市规模人口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的城市人口规模为130万人。用地规模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28.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98.4平方米。城市开发边界划定中心城区城市开发边界范围400.0平方公里,其他区县、6外围独立组团、各乡镇开发边界按照上位规划要求,在各自总体规划中划定。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区域协调战略周边城市协调发展1、全面对接青岛积极推进山东半岛城市群、胶东制造业基地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全面对接青岛。首先,强调优势互补的产业对接,调整威海自身产业结构,与青岛形成差异化发展;其次,坚持交通先导原则,加强与青岛的交通对接;第三,加强威海港与青岛港之间的协作。2、加强与烟台的空间联系新增西向的高速公路通道,与烟台规划大外环衔接。增加从成山向西经温泉镇联系牟平和烟台大外环的高速公路;增加从荣成向西联系烟台、青岛的高速公路;结合现有的威烟高速,形成联系威海与烟台的三条东西向高速通道。轨道交通系统规划预留未来威海和烟台两个城市轨道交通对接的走廊,为未来两市轨道一体化衔接奠定基础。加强文登与牟平、烟台市区的联系,新建快速路,与两条烟-威高速通道相接,提升区域交通集散能力。7市域空间管制空间管制要素1、自然保护区市域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区包括6处,分别为米山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荣成成山头自然保护区、荣成大天鹅自然保护区、桑沟湾自然保护区、威海乳山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昆嵛山自然保护区。2、风景名胜区市域范围内的风景名胜区包括6处,分别为刘公岛风景名胜区、成山头风景名胜区、圣经山风景名胜区、里口山风景名胜区、赤山风景名胜区、圣水观风景名胜区。3、森林公园市域范围内的森林公园包括9处,分别为双岛森林公园、仙姑顶森林公园、刘公岛森林公园、岠嵎山森林公园、正棋山森林公园、伟德山森林公园、天福山森林公园、石岛山森林公园、槎山森林公园。4、山体及公益林包括市域范围内主要的公益林及重要山体。5、河流湖泊河流湖泊分为建设控制区和外围缓冲区,其中建设控制区为河湖管理范围以内区域,外围缓冲区为河湖管理范围以外50-200米区域。6、地表水源地保护区8市域范围内的地表水源地保护区共11处,分别为米山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崮山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冶口水库水源地保护区、所前泊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坤龙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后龙河水库水源地保护区、逍遥水库水源地保护区、湾头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八河水库水源地保护区、龙角山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台依水库水源地保护区。7、基本农田即《威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所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范围。8、核电站限制发展区及高压走廊包括石岛湾核电站的限制发展区,以及核电站500千伏高压走廊。9、海洋保护区包括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海洋自然保护区三类。主要分布在市域近海区域。10、滩涂与沙滩包括内陆及沿海的滩涂和沙滩,主要分布在市域海岸带以及内陆大型水面的周边。11、机场净空控制区即威海机场的净空控制区。12、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包括市域范围内的58处国家级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4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9处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9生态保护红线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林地及公益林、地表水源地保护区等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按照生态系统功能来划分,威海市生态保护红线包括: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337.78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5.83%;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781.69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13.38%;土壤保持区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83.93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1.45%%;防风固沙区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36.05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0.62%,按照相关专项规划和市域空间管制的要求具体实施控制。三区划定1、禁止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包括规划区范围内的水域、规划建成区范围外的基本农田、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山体、公益林、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海滨湿地、自然保护区、河流湖泊和森林公园等。禁止建设区总面积449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面积的58%。禁止建设区内禁止一切与生态保护、防洪安全、水源保护、灾害保护、风景名胜区管理、文物保护、基本农田保护、湿地保护等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对河流水库、地质灾害易发区、蓄滞洪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基本农田、文物保护单位、饮用水源、大型基础设施等的管理措施和保护要求。102、限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包括规划区范围内的一般农田、风景名胜区的非核心景区、威海机场净空控制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沙滩、饮用水水源地准保护区。限制建设区总面积200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面积的26%。限制建设区内落实国家和地方对饮用水水源地、风景名胜区、一般农田、机场净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海滨沙滩等的管理措施;加强耕地保护与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3、适宜建设区适宜建设区指在城乡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内、城镇建设应依照城乡规划进行的地区。适宜建设区总面积128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面积的16%。适宜建设区内严格执行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合理确定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市域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2020年,威海市域总人口为380万人,市域城镇化水平达到70%。市域城镇体系1、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威海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为“A”字形格局,包括:一个11市域中心城市、五个市域副中心城市、三条发展轴。一个市域中心城市:威海中心城区为带动全市发展的中心城市。五个市域副中心城市:文登城区、荣成城区、乳山城区、石岛管理区和南海新区为市域的五个副中心城市。三条发展轴:指三条产业与城市发展轴,即中心城区—文登城区—乳山城区发展轴、中心城区—荣成城区—石岛管理区发展轴、文登城区—荣成城区发展轴,构成“A”字型空间结构。规划加强威海中心城区、文登城区与荣成城区之间的协调发展,通过用地、交通、生态及环境保护、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密切协作,形成联合发展的态势,构建组合城市的空间框架。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威海市域形成4级城镇体系等级与规模结构,其中市域中心城市(>100万人)1个,为威海中心城区。市域副中心城市(10—35万人)5个。重点镇(1—5万人)13个。一般镇(<1万人)共34个。规划将市域城镇分为综合型、工业主导型、旅游开发型、农贸流通型4种职能类型,其中综合型城镇6个,工业主导型城镇25个,旅游开发型城镇8个,农贸流通型城镇14个。3、重点城镇发展(1)文登城区发展指引发展定位:市域中部副中心城市,威海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以发展机械制造业、商贸物流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12城市规模:2020年文登城区城市人口为3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31平方公里。(2)荣成城区发展指引发展定位:市域东部中心城市,重要的对韩经济联系门户,以发展食品加工、橡胶制品业、旅游业为主的综合性海滨城市。城市规模:2020年荣成城区城市人口为3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31.5平方公里。(3)乳山城区发展指引发展定位:市域西南部中心城市,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化学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城市。城市规模:2020年乳山城区城市人口为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18平方公里。(4)石岛管理区发展指引发展定位:市域南部副中心城市,以发展渔业、工业和旅游业为主的综合性港口城镇。城市规模:2020年石岛管理区城市人口为1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13.4平方公里。(5)南海新区发展指引发展定位: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聚集区;以临港产业为重点的大型产业项目聚集区;集中集约用海示范区。城市规模:2020年南海新区城市人口为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9平方公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131、中小学布局规划规划要求城镇小学均衡布局;农村保留必要的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2、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规划要求完善威海市域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市、县(市)、镇、乡村公共卫生网络建设。3、文化、体育设施规划规划威海市域形成市、县(市)、镇(街道、社区)、村(居委会)四级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市域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目标整体保护威海市域山-城-海交融的自然景观格局和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全面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在保护的前提下可持续发展,充分弘扬威海的文化特色。整体山水格局保护结合历史文化遗产分布和威海的地域特色,市域构筑“一带、两片、两横、四纵”的整体山水格局。“一带”是指威海市域沿海形成的985.9公里的沿海生态带。“两片”是指以威海中心城区-文登城区-南海新区城区城镇建成区为界分成的东、西两片自然和人文主题区,形成威海市14域空间的生态绿肺和特色文化空间。“两横”是指沿青龙山-角山-天福山-伟德山-大顶山和沿圣经山-大梁子山-坤龙水库-湾头水库-八河水库形成的东西走向
本文标题: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简要文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468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