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概论—08动医二班第一章动物营养原理1.构成动植物体的化合物为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CP)、粗脂肪或乙醚浸出物(EE)、粗纤维(CF)和无氮浸出物(NFE)六种成分。2.饲料与畜体的化学组成的异同①植物性饲料都含有粗纤维,而动物没有。②植物性饲料中的粗蛋质包括氨化物,而畜体组成中除体蛋白外,含有游离氨基酸和某些激素。动植物性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例不同,如动物蛋白质中的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的含量比植物蛋白质高。③绝大多数植物性饲料中含有的脂肪不多,性质也与动物脂肪有别。④植物性饲料中所含的无氮浸出物以淀粉为主,而畜体内仅含有少量的糖原和葡萄糖。⑤植物性饲料中矿物质钙较缺乏,钾、镁、铁较多,而动物体则相反,钙多,钾、镁少。3.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主要归纳为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和微生物消化。4.微生物消化的特点(两优一缺)优点:一是借助于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分解酶,消化宿主动物不能直接消化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物质,提高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二是微生物能合成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和B族维生素等物质供宿主利用。不足之处是微生物发酵使饲料中能量损失较多,优质蛋白质被降解和一部分碳水化合物发酵生成CH4、CO2、H2、O2等气体,排出体外而流失。5.水的来源和排泄动物体获取水的来源有三条途径:饮水、饲料水和代谢水。动物体内的水经复杂的代谢过程后,通过粪、尿的排泄,肺和皮肤的蒸发,以及离体产品等途径排出体外,保持动物体内水的平衡。6.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8种必需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生长动物尚需精氨酸、组氨酸。雏鸡为了正常生长,还需要甘氨酸、胱氨酸、酪氨酸。7.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可不由饲粮提供,动物体内的合成完全可以满足需要的氨基酸,并不是指动物在生长和维持生命的过程中不需要这些氨基酸。8.限制性氨基酸:是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由于这些氨基酸的不足,限制了动物对其他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利用。对于猪,赖氨酸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对于家禽,蛋氨酸一般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9.反刍动物饲粮中使用尿素(NPN)应注意:①供给足够的碳源。②日粮中硫、磷、铁、锰、钴等含量应充足,氮与硫适宜比例为10-14:1。③日粮粗蛋白水平不易太高,用量要适宜。④尿素的用量不能超过饲粮干物质的1%,并且要与其他饲料均匀混合,如果饲粮本身含NPN较高,如青贮料,尿素用量则应酌减。⑤尿素用量应逐渐加入,一般需2~4周适应期。10.脂类在动物体内的营养作用①供能贮能作用②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③供给动物必需脂肪酸如亚麻油酸、亚麻酸、花生油酸④其他作用如绝热作用、抗湿作用、防护作用概论—08动医二班11.影响反刍动物粗纤维利用率的因素①日粮粗蛋白质水平日粮蛋白质水平是改善瘤胃对粗纤维消化的重要因素②饲料中粗纤维含量饲料中粗纤维含量愈高,粗纤维本身的消化率愈低③日粮中矿物质日粮中加入不同种类的矿物质添加剂可以提高粗纤维消化率④饲料加工技术饲料加工技术不同,粗纤维消化率不同。粗饲料粉碎过细,反刍动物对饲料粗纤维的消化率约降低10%~15%12.常量元素:含量占体重0.01%以上的矿物质元素,主要包括钙、磷、钠、钾、氯、镁、硫等七种。幼畜生长是钙磷不足,严重时患佝偻病;成年动物钙磷不足,易患骨质疏松症(溶骨症)。13.影响钙磷利用的因素①溶解度对钙、磷吸收起决定性作用。肠道内容物呈酸性时有利于钙磷的吸收,此时可阻止磷酸钙的生成。②饲料中钙磷的比例。一般家畜饲料中的钙磷比例在2:1~1:1的范围内吸收率高。③维生素D的供给。维生素D可使小肠酸度提高有利于钙和磷的吸收。④饲料中草酸、植酸的含量。饲料中的草酸与钙结合形成草酸钙沉淀物,不能被单胃家畜吸收。植酸磷与钙、镁结合成植酸钙镁盐,不易被单胃动物所利用。14.维生素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15.水溶性维生素共同营养方面特点水溶性维生素主要有以下特点:①水溶性维生素可从食物及饲料的水溶物中提取。②除含碳、氢、氧元素外,多数都含有氮,有的还含硫或者钴。③B族维生素主要作为辅酶,催化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中的各种反应。多数情况下,缺乏症无特异性,而且难以与其生化功能直接相联系。食欲下降和生长受阻是共同的缺乏症状。④B族维生素多数通过被动的扩散方式吸收,但在饲粮供应不足时,可以主动的方式吸收。维生素B12的吸收较特殊,需要胃分泌的一种内因子帮助。⑤除维生素B12外,水溶性维生素几乎不在体内贮存。⑥主要经尿排出(包括代谢产物)。16.营养需要:是指动物在最适宜环境条件下达到一定的生产水平时,对各种营养物质的最低需要量。17.营养需要指标营养需要指标应包括采食量、能量、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必需矿物元素和必需脂肪酸等。能量指标又可分为消化能、代谢能和净能。一般猪用消化能、禽用代谢能、牛用净能。蛋白质可分为粗蛋白质和可消化粗蛋白质。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新体系采用“瘤胃降解与非降解蛋白质”、“可吸收蛋白质”或“小肠蛋白质”等体系反映反刍动物的营养需要。18.维持需要:成年动物或非生产动物,体重保持不变,体组织成分保持相对恒定,即体内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即称为处于维持状态。满足处于维持状态下动物的营养需要,称维持需要。19.影响维持需要的因素①动物动物的种类、品种、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皮毛类型及密度等都影响维持需要。动物种类不同,维持需要明显不同,如牛每天维持需要的绝对量比禽高数十倍。同种而不同品种的动物,维持需要也不一样,如产蛋鸡的维持需要高于肉鸡,奶牛维持需要高于肉牛。②活动量动物静卧、站立、走动时的能量消耗都不同。试验证明,站立与静卧各半的动物,代谢强度比全天强迫站立的低。在维持状态下,动物的活动量越大,消耗的能量越多,则维持需要越高。③饲料日粮的种类不同对维持需要的直接影响甚大,其中热增耗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蛋白质含量高的饲粮其热增耗明显高于其它类型的饲粮。概论—08动医二班④环境温度环境温度与动物的体温和产热密切相关。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增加维持需要量。20.根据生产类型,可将生产需要划分为生长、育肥、繁殖、产奶、产蛋、产毛、役用等营养需要。21.饲养标准:根据动物的不同种类、性别、年龄、体重、生理状态及生产性能,以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结合能量与物质代谢试验和饲养试验的结果,科学地规定每头动物每天应给予的能量和各种养分的数量,称为饲养标准。第二章饲料22.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以下3类:①化学分析方法(实验室评定方法)②动物营养试验方法,即包括动物饲养试验、屠宰试验、消化试验和代谢试验等③体外模拟试验方法,即通过人工手段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动物体内的消化过程,来评定饲料养分和能量的消化率,以期提高饲料评价的实际效率。23.消化能(DE):指动物食入饲料的总能扣除粪能后所剩余的部分。24.代谢能(ME):指饲料的消化能再扣除尿能和甲烷气体后所剩余的部分。25.净能(NE):指饲料中真正能被动物利用的那部分能量,它是饲料能量价值评定的最终生理指标和最准确指标,尤其对反刍动物更应采用净能体系。饲料净能根据其利用目的不同,可分为维持净能(NEm)和生产净能(NEp)2种。26.蛋白质化学评分(CS):是以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依据评定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方法。27.蛋白质必须氨基酸指数(EAAI):此法是以鸡蛋(或牛乳)的蛋白质为营养完善的标准蛋白质,假定其组成中的各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比例均是理想的,以此作为评定的标准。28.按照饲料的营养特性等将饲料分为粗饲料、青绿饲料、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和添加剂等8大类。29.青绿饲料的主要营养特性为:水分含量很高,柔嫩多汁,具有良好的适口性和可消化性。30.能量饲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别:谷食类,如玉米、大麦、小麦、大米等;谷食加工副产品,如米糠、麸皮等;脱水块根块茎瓜果类及其加工副产品;动植物油脂。31.蛋白质饲料类别①植物性蛋白质饲料:主要包括豆科籽实、饼粕类和某些加工副产品②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主要包括鱼粉、血粉、骨肉粉、水解羽毛粉、蚕蛹等③微生物蛋白质饲料:主要是酵母蛋白质饲料④工业合成产品32.大豆或油料作物籽实提取大部分油脂后的残余副产物,其中用榨油机夯榨加工成大块饼状的称为油饼。而用溶剂浸提油脂后的残余物,呈小片状或颗粒状的称为油粕。饼粕类饲料的共同营养特点:①蛋白质含量均较高,切品质一般较好②残留有一定量得油脂,含脂量相对较高,而淀粉较少,故能量价值一般也较高③每一种饼粕饲料均含有不同的抗营养因子或有毒成分,因此使用时特别需要注意合理应用。33.饲料添加剂:指添加到饲粮中的、能强化基础日粮的营养价值,保护饲料中营养物质避免其在储存期间的损失,并能促进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调节机体代谢,增进动物健康和促进动物生长发育,从而改善饲料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提高动物生产水平以及改建动物产品品质的微量添加物质的总称。传统广义的饲料添加剂包括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添加剂两类,前者主要包括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剂等;后者主要包括生长促进剂、动物保健剂、助消化剂、代谢调节剂、动物产品品质改进剂和饲料保护剂等。34.配合饲料(formulafeed)指根据动物的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理要求、不同生产用途的营养需要以及以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实验和研究为基础,按科学配方把不同来源的饲料,依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并按规定的工艺流程生产以满足各种实际需求的饲料。概论—08动医二班35.配合饲料按营养成分分类:全价配合饲料、混合饲料、浓缩饲料、精料混合料、预混合饲料。36.日粮(ration)满足一头动物一昼夜所需各种营养物质而采食的各种饲料总量。饲粮(diet)根据动物的日粮组成,将各原料组成换算成百分含量而配制的混合饲料。37配方设计P80第四章动物育种38.品种应具备的7个条件1.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首先能满足人类某些经济生活方面的要求,或生产力较高,或能生产某种特殊产品,或具有特殊适应性等。2.遗传稳定品种必须具有稳定的遗传性,才能将其典型的优良性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3.来源相同这是构成一个“基因库”的基本条件。4.有一定的整齐度同一品种在体型结构、生理机能、重要经济性状、以及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方面都很相似,构成了该品种的特征,据此很容易与其它品种相区别。5.有足够的数量品种的个体数量多,才能分布广,适应性强,个体数量足够多才能避免过高的近交,进而引起的衰退。6.一定的品种结构(遗传结构)一个品种是由若干个各具不同特点的类群构成的,这种品种内在差异存在的形式,就叫品种结构。品种内的类群分为地方类型、育种场类型和品系。地方类型:同一品种由于分布地区各方面条件不同,形成若干互有差异的类群就是地方类型。育种场类型:同一品种由于所处育种场的饲养管理条件和选种选配方法不同,所形成的不同类型就是育种场类型。品系:这是品种的主要结构单位。7.被品种协会承认经过政府或品种协会等权威机构审定,确定是否满足上述条件,予以命名,才能正式称为品种。39.引种:将外地或外国的优良品种或品系引进到当地来,作为育种的素材,这叫引种。风土驯化:当家畜被引入到新地区后,若能按照新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地势、光照、饲料及饲养管理方式等)改造自身的生理机能,逐渐适应新环境,不但能正常地生存、繁殖、生长发育,并且能保持原有的基本特征和特性,这种逐渐适应新环境的复杂过程,就叫风土驯化。40.体高(鬐胛高):是鬐胛顶点至地面的垂直高度,也称耆甲高。体长(体斜长):是由肩端到臀端的直线距离。猪的身长则是由两耳联线的中点沿着背线量至尾根的距离。41.累积生长:任何一次所测得的体重和体尺,都是代表该动物在测定以前生长发育的累积结果,称为累积生长。它反映动物的一般生长发育情况。累积生长曲线为“S”型。绝对生长:是在一定时间的增长量,是生长速度的标志。其计算公式为:绝对生长=
本文标题:畜牧学概论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477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