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有个成语叫“逐鹿中原”,请问大家知道中原在哪里吗?导入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四大经济区的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汉代形成哪四大经济区?其特点是什么?【设问1】1、四大经济区分布经济区地域范围特点(地位,成因)今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及晋南、苏北、皖北等地。传统______区。由于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因而经济实力强,长期居全国经济重心关中、河西、巴蜀。地势复杂,气候炎热潮湿,不利开发,人口稀少,技术落后,经济实力差距较大。山东、山西以北的广大地区。以长城为界,分为塞内、塞外两部分。传统_______区或半农半牧区,气候寒冷、土地贫瘠,不发达。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农业畜牧汉代的四大经济区长江以南地区黄河流域经济重心①自然地理环境②生产力发展水平思考:1.古代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2.特点的成因?1)多样性;2)不平衡性虽然两汉之前,江南地区相当落后,但是到了唐代,诗人白居易却写了一首诗《忆江南》来赞美江南的繁荣景象:“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那么,江南又是如何从一个落后、荒凉的地区发展成为一个经济繁荣、风景如画、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正是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并与当地人民共同开发,才使得江南变得如此如诗如画。杭州绍兴东湖今貌(由于这里风景佳好,当时为北方南渡的大家族聚居的地方)【探究1】请同学们根据教材找出中国古代人口南迁的三次高潮,并概括三次高潮发生的时间、原因。二.中原人口大量南迁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次数迁徙时间迁徙原因第一次高潮第二次高潮第三次高潮两晋之际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唐安史之乱后安史之乱使黄河流域遭到严重破坏两宋之际靖康之乱的影响思考:中原人口三次南迁,在原因上有什么共同点?北方战乱频繁2、古代人口迁徙产生什么影响?1、古代和今天的人口迁移有什么区别?古代人口外迁是主要因为战争动乱,无法进行农业生产而被迫的;而现代人口的迁移:一是科技人员和大学生涌向南部沿海开放区,二是农村富余劳力流向城市,促进经济的发展。三、各类人员支援西部和边疆地区的建设。时期开发南移表现开发南移程度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唐以后两宋时期1.原因;2.过程表解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初步开发逐渐超过北方正式成为古代经济重心带来文化重心的南移农业发展(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增加);手工业和商业进步;大城市农、工、商、都会加速发展。南强于北完全确立,“苏湖熟,天下足”南移影响课堂小结1.分布: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2.特点:多样性和不平衡性3.成因: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水平二、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⑴中原人口南迁:三次高潮的时间;原因;影响⑵社会环境安定⑶原有潜力等2.过程:⑴孙吴东晋南朝开发⑵中唐以后⑶南宋3.影响:文化重心的南移一、区域经济(汉代四大经济区)最重要的原因自主探究3: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中唐以后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请总结一下,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①中原人口南迁,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②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和平安定④统治者的重视⑤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③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最重要的原因)综合探究: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的历史启示(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南方经济的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不休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2)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就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3)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领导者的重视。南方政权的许多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在当时不得不采取措施重视经济建设,只有这样,经济才有可能得到发展。靖康之乱1126年,金人攻破北宋都城汴京(现开封);次年,将宋徽宗、宋钦宗和皇室、后妃等数千人,还有许多百姓俘虏押往北方,使汴京一片残破,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乱。经济重心的南移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1)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了中国古代文化重心的南移(2)经济重心南移使中国古代各王朝的财政经济重心与政治军事重心分离,促进了沟通南北经济的交通运输线——大运河的发展,提高了漕运在各王朝中的政治地位。(3)经济重心南移使全国经济发展格局发生根本变化,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转向南方。——摘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山东大学出版社,第473—477页。拓展材料:“从汉至唐,全国人才集中于黄河流域,唐朝共有宰相369人,90%是北方籍。北宋和南宋是北南人才的转折点,宋代河南出宰相21人,其中北宋18人,南宋3人;宋代浙江出宰相24人,其中北宋4人,南宋20人,即是证明。明代宰辅189人,南方籍占2/3以上;明代文魁(状元、榜眼、探花、会元)244人,其中南方占88%,北方占12%。清代博学鸿词267人,江、浙、赣、皖四省即占75%。”——改编自国学网文章《农业和文明发展》作者:游修龄文化重心的南移(一)汉代以来我国政治人才的地域分布演变状况“元明清三代,南方经济重心和文化重心的地位不可动摇。南北文化的差距伴随着南北经济差距的加大日益扩大。明初的科举,南人及弟者十倍于北人,以至于不得不采用南北分卷,勉强维持南北人数的均衡。清初顾炎武评价北方文化时曾说:‘今日北方有二患,一曰地荒,一曰人荒。’地荒是指北方经济的衰退,人荒是指文化上的衰落。有清一代,著名的学者绝大多数为南方人,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江苏省的状元就占全国的一半,明清文化已经以南方文化为主。”——摘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山东大学出版社第475页。文化重心的南移(二)明清文化以南方文化为主巴蜀地区山西古时南方有瘴气(热带原始森林里动植物腐烂后生成的毒气)江南塞外塞外天寒雪景塞外草原上的马群塞外西晋惠帝年间,天下大灾发生了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食观音土,许多百姓活活饿死。十万火急的灾情报至...高坐在龙椅上的晋惠帝经过冥思苦想,却悟出了一个惊人的解决方案———“百姓无栗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本文标题: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480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