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知识要点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框架一、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概述------(第一章)二、研究前期准备------(第二章、第三章)三、量的研究-------(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四、质的研究------(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五、行动研究------(第十四章)第一章学前教育研究概述第一节学前教育研究的含义与特征一、什么是学前教育研究1、科学研究是指人们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规范,探究客观事物的现象和规律,以获取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其核心是知识的拓展和问题的解决。2、教育研究就是人们在教育科学理论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教育领域内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并且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3、学前教育研究是教育研究的一个分支。在我国,学前教育通常是指针对0-6岁幼儿所实施的教育。根据教育场所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托儿所教育(3岁前)和幼儿园教育(3-6岁)等。不论广义或狭义,学前教育研究都可以被理解为研究者在学前教育科学理论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讨该年龄阶段教育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揭示其规律,进而有效的改善和体改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的一种实践过程。二、学前教育研究的特征教育研究的特征:1、规范性2、系统性3、创造性4、历史性5、经验性6、有效性7、可靠性。学前教育研究的特征:1、研究对象的主体性2、研究内容的广泛性3、研究背景的开放性。第二节学前教育研究的价值、目的与原则一、学前教育研究的价值1、学前教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的理解孩子2、学前教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探寻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3、学前教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及时纠正教育实践中的偏差二、学前教育研究的目的1、描述2、解释3、解决问题三、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1、教育性2、伦理性3、实用性4、可行性5、适宜性第三节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一、确定研究问题二、制定研究计划和工作计划三、收集研究资料1、保持客观性2、注意系统性四、整理和分析资料五、形成研究结论六、撰写研究报告第四节学前教育研究的类型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根据研究目的指向的不同,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础研究是指研究的目的具有普遍性,研究的结果可以为现有学科的知识体系增添新内容的研究。应用研究是指那些以解决当下实际问题为研究目的的研究。二、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三、个案研究和成组研究四、质的研究、定性研究和量的研究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立第一节确立研究问题的含义一、确立研究问题的含义1、问题、研究问题2、教育研究问题以及具有的特点3、确立研究问题二、确立研究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确立研究问题是教育研究的首要环节2、确立研究问题有助于提高研究者的研究能力第二节研究问题的范围和来源一、教育研究问题的选择范围1、教育本质2、教育功能3、教育组织4、教育政策5、教育内容6、教育方法与教育技术7、受教育者8、教育者二、教育研究问题的来源1、教育实践2、教育理论3、科研规划分别从哪些方面入手?第三节确立研究问题的基本原则一、意义性原则1、理论意义2、实践意义二、可行性原则1、主观条件2、客观条件三、创新性原则1、内容的创新2、方法或科研角度的创新3、问题具有生长点第四节研究问题确立的过程一、界定研究现象二、初选研究问题三、初探研究问题四、界定研究问题五、陈述研究问题六、论证研究问题七、修改确立问题第三章查阅文献第一节查阅文献的目的和意义查阅文献是研究过程中重要的工作环节之一,包括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检索、查阅,对有价值信息与资料的记录、归纳、解释及撰写文献综述。1、界定研究问题2、寻找研究的新思路3、获得研究方法的指导4、识别有关进一步研究的建议5、寻找新的理论支持第二节查阅文献的步骤和原则一、查阅文献的主要步骤1、确定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关键内容2、查阅文献3、整理和筛选资料4、写文献综述二、查阅文献的基本原则1、查阅文献要“全”2、查阅文献要“准”3、查阅文献要“真”4、查阅文献要“勤”5、查阅文献要“思”第三节查阅文献的具体办法一、传统手工查询1、书籍的查询2、期刊的查询查阅期刊的方法:顺序查找法倒查法回溯查找法循环查找法即期累积法二、运用计算机检索第四节如何撰写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就是在广泛研究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将有关的信息综合起来,并在研究报告中对选题范围内已有的文献写出评述。1、研究者挑选文献和撰写综述的原则第四章什么是量的研究第一节量的研究综述一、量的研究的含义量的研究又称定量研究、量化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二、量的研究特点1、研究结论的可重复验证性2、研究结论的推广性3、借助统计数据说话三、量的研究有点与局限性优点:1、量的研究的标准化、精确化程度较高,逻辑推理比较严谨,研究结论更为客观准确。2、量的研究的结论具有推广性3、量的研究比较适合在宏观层面上对事物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和预测。4、量的研究极力排除研究者本人对研究的影响,尽量做到价值中立。局限性:1、只能对社会现象的比较表层的、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很难获得深层的信息,容易忽略深层的原因和具体的细节。2、不能描述社会活动的所有方面,也不是所有社会活动的任何方面都可以像物理学元素那样得到精确的测量。3、实际操作的艰难性。第二节量的研究的基本概念一、抽样是指从一个特定的群体中选择一个样本的过程,目的是使该样本准确的代表总体。(一)、抽样的要求1、界定总体界限2、样本应具有代表性3、合理的样本容量4、适宜的抽样方法(二)、抽样的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3、分层抽样4、多级抽样5、整体抽样6、有意抽样7、方便抽样二、变量是指研究者感兴趣的,或与所要研究与测量的特性有关的那些随条件和背景变化而在质与量上会起变化的那些方面。(一)、变量的分类1、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2、连续变量和间断变量3、定量变量与定性变量三、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事件或物体所具有的某种属性数量化的过程,也就是对测量对象的某一方面属性给出一个可资比较的数值。(一)、测量量表的分类1、类别量表2、等级量表3、等距量表4、等比量表5、模糊量表(二)测量的基本类型1、常模参照测量2、效标参照测量(三)教育与心理测量的特点1、间接地2、社会性3、近似性四、误差是与测量目标无关的任何一种变量或多次测量结果不一致所造成的不准确的测量结果。(一)误差的分类1、系统误差2、取样误差3、测量误差五、概念定义与操作定义六、效度与信度(一)效度指的是测验或其他工具能测得的特质或功能的程度。1、效度的种类:内部效度外部效度内容效度表面效度效标关联效度(二)信度指研究所测得的结果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亦指对同一事物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测量,其结果的相似程度。种类1、重测信度2、复本信度3、内部一致性信度4、评分者信度(三)效度与信度的关系第三节量的研究的基本步骤与设计一、量的研究的基本步骤1、确定研究的问题2、在探索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理论,充分发挥科学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研究假设3、对研究假设涉及的抽象命题进行操作化定义,形成可观察和测量的具体变量;4、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研究等方法收集资料;5、分析和研究资料,概括和检验假设研究。二、研究设计的目的1、提供有效的研究问题的答案2、控制差异三、控制差异的方法1、随机化2、设计中建立一些条件或因素作为自变量3、保持条件或因素的不变4、统计调节四、量的研究收集数据的方法第五章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究第一节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究的含义一、实验研究就是通过对某些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加以控制,有系统的操纵某些实验条件,然后观测与这些实验条件相伴随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实验研究的优点和局限二、准实验研究是指一个实验运用原始群体,而不是随机的安排被试进行试验处理。第二节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与设计标准一、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1、实验假设2、实验被试3、实验变量4、实验控制5、实验步骤6、实验结果7、结论二、实验研究的设计标准1、充分的实验控制:指对实验条件有足够的控制,以便研究者能够解释结果。2、不加人为修饰:决定着实验结果能不能推广到非实验设定的情景。3、比较的基础:需要通过某种方式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有实验效果。4、通过数据获得充足的信息:数据必须能充分检验实验假设,应有对假设做出判断的足够精确度。5、真实有效的数据:数据应充分反映实验效应,不应被实验的误差所影响。6、无相关变量间的干扰:这一准则与充分的实验控制密切相关。7、有代表性:我们常常希望将实验结果进行推广。8、省力原则:如果其他特征相同,我们更倾向于采用比较简单的设计而不是复杂的设计。第三节准实验设计一、单因素实验设计1、仅施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前测—后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3、索罗门三组设计二、多因素实验设计1、实验时仅操纵其中一个自变量2、试验时操纵多个变量三、时间系列设计1、单组时间系列设计2、多组时间系列设计四、单个被试设计1、A-B设计2、A-B-A设计3、A-B-A-B设计第六章调查研究第一节调查研究的特点与类型一、调查研究的特点1、间接性2、广泛性3、现实性4、难控制性二、调查研究的基本类型1、现状调查2、关系调查3、发展变化调查4、原因调查第二节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一、文献法二、历史法三、抽样法四、重点法五、典型法六、普查法七、内容分析法八、访谈法第三节问卷设计一、编制原则1、适宜原则2、简明原则3、整齐原则4、礼貌原则5、诱导原则二、编制程序1、草拟问题2、归类分组3、写出简函和填答说明4、列出基本资料填答栏5、结语三、编织形式1、开放型2、封闭型3、半定案型四、题目的呈现形式1、题目的排列顺序2、题目与答案的空间位置3、指示语的呈现五、其他注意事项第四节评定与报表第七章量的研究报告的撰写第一节量的研究报告的基本特征1、正确性2、客观性3、公正性4、可读性第二节量的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与撰写技巧一、量的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一般包含标题、署名(作者和单位)、摘要、关键词、文献综述、问题、假设、研究方法与过程、结果、讨论、结论、小结、参考文献等二、各部分的撰写技巧与注意事项1、标题2、署名3、摘要4、关键词5、文献综述6、研究问题7、研究假设8、研究方法9、研究结果10、讨论11、结论12、附录与参考资料目录第八章什么是质的研究第一节质的研究概述一、什么是质的研究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质的研究的特点:1、在研究的情景上,质的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中进行的。2、在研究过程上,质的研究讲究开放和灵活。3、在资料类型上,质的研究的资料多事文字形式的描述的资料。4、在研究目的上,质的研究重视对意义的阐释性理解。5、在研究结果的呈现上,值得研究结果具有现象描述的特征。6、在结论和理论的形成方式上,质的研究采用自下而上的归纳法。7、在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上,质的研究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二、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不同P181第二节质的研究的基本程序一、界定研究现象,确立研究问题1、界定研究现象2、提出研究问题3、对研究作出界定4、对研究问题作出陈述5、陈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二、了解背景知识,建构概念框架1、了解背景知识2、建构概念框架三、选择研究对象,收集研究资料1、选择研究对象2、进入现场3、收集资料四、分析资料,建构理论1、整理和分析资料2、建构理论3、理论检测五、撰写研究报告第三节质的研究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的适宜性一、质的研究取向与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相适应1、学前儿童发展具有独特性2、学前儿童的发展具有整体性3、学前儿童发展具有动态性二、质的研究的思路与学前教育学科相契合1、质的研究对价值的认可符合学前教育的特点2、质的研究的整体性符合学前教育的整体
本文标题: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知识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481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