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元代文学中文系1元代文学概述一、元大一统的历史意义对文学的影响。1、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在思想文化上呈现出兼容并蓄的特点。1)各民族之间空前融合带来了卓绝的文化成果2、中西沟通、南北互济,产生了大量的观众群。2元代文学概述二、民族文化政策对文学的影响。元朝是一个黑暗与光明交织,进步与落后杂陈的时代。1、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它在政治上奉行民族压迫下,集中体现在“四等人”制上,即把国民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和南人四种等级。2、经济上有民族掠夺性质。3元代文学概述三、元代文学的概况1、戏剧杂剧、南戏。2、散曲散曲是元代另一种植富有新鲜意味的文学类型。3、小说由于城市经济的兴盛,元代的白话小说继续发展,并获得新的成就。4、诗歌小说、戏剧、散曲引人瞩目的成就并不能使我们失去传统的文学样式,元诗并未失去其正宗地位,仍然是广大知识分子表达思想情感、人生追求、审美趣味的主要艺术形式。4元代文学概述元诗分三个时期:1)元世祖忽必烈统治北方和进而统一全国的30多年。2)中期约在大德至天历年间。政治局面相对稳定,经济也比较繁荣。代表作家有——虞集、杨载、范椁、揭斯。3)元诗的真正高潮是奇材益出的后期,主要作家有萨都剌、杨维桢、顾瑛、王冕等。5元杂剧的发展第一节戏曲的渊源与元杂剧的体制一、“戏曲”一词释疑二、戏曲的渊源三、元杂剧的体制(一)结构:通常是以四折一楔子为一本表演一种剧目。6元杂剧的发展(二)内容:杂剧每一折均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1、唱词:是元杂剧的核心部分。每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并且一韵到底,四折可选用户不同的宫调。2、宾白:对话称宾,独白曰白。3、科又称科范,在剧情中表示舞台效果和演员所要做的动作、表情等。(三)角色:元杂剧的角色可分为旦、末、净、外、杂。7第二节元杂剧的兴盛与衰微一、元杂剧兴盛的原因1、城市经济的繁荣和艺术表演的社会化、商业化,是促使戏剧成熟与兴盛的必要基础。2、蒙古贵族的爱好对元杂剧的兴盛也起了重要作用。3、专业作家群的形成是元杂剧发展成熟繁荣兴旺的一个关键因素。3、元杂剧兴盛是对传统的戏曲艺术的继承发展,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8元杂剧的兴盛与衰微二、元杂剧衰落的原因:元统一全国后,由于南方城市经济的固有优势,北方杂剧作家纷纷漫游或迁居南方,大致到大德年后,元杂剧活动中心由大都转移到杭州,但作家作品的数量明显不及前期,元杂剧呈衰退状态。1、北杂剧不适宜于南方文化的背景。2、南方最有才华的文人并未进入杂剧领域。3、元中叶以后,元杂剧中陈腐道德的内容明显增多。4、杂剧本身的一些局限。9第二章关汉卿一、关汉卿的生平和个性1、生平:其生平仅能凭一些片断材料得知:钟嗣成《录鬼簿》中说他是大都人,号已斋叟,曾任太医院尹。邾经《青楼集序》说他“金之遗民,不屑仕进”可知他是同金入元的但很难断定他从仕社会地位。入元可能并未出仕,仅以一个剧作家兼艺人的身份活跃于大都的戏剧界。10第二章关汉卿2、个性:元人熊自得《析津志》“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他本人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毫无惭色的自称:“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这一套散曲既反映了关汉卿经常流连于市井和青楼的生活面貌,成为判逆封建社会价值系统的大胆宣言。当然,关汉卿不仅是一个风流浪子,他一方面主张人生贵适意,主张及时行乐,同时又表现出对社会的强烈关怀对于社会中弱小的受压迫者的同情和赞颂。11第一节关汉卿和他的杂剧创作一、关汉卿的《窦娥冤》及其他杂剧作品关汉卿创作杂剧团67种,现存在18种,按习惯可分为公案剧、爱情婚姻剧、历史剧等三种。公案剧的代表作为《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爱情婚姻剧的代表作为《救风尘》、《望江亭》等。历史剧代表作为《单刀会》、《西蜀梦》、《哭存孝》等。12第二节关汉卿的《窦娥冤》(一)《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它的素材源于民间传说的“东海孝妇”的故事。简述《窦娥冤》的故事情节。1、窦娥形象分析2、三桩誓愿的正负面效应:3、鬼魂复仇清官昭雪的意义:4、窦娥悲剧生成的原因:5、《窦娥冤》的艺术特色:以巧为巧,剧脉曲折,治繁为简,头绪整治。13关汉卿和他的杂剧创作(三)历史剧《单刀会》,在反映民间心情的同时,比其它剧作更多地表现出作者个人的人生情怀,带有较浓厚的文人化的气息。[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少的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墙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由然热,好教我情惨切!这也不是江水,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14关汉卿和他的杂剧创作(二)《救风尘》全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由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恰好地配合成一部喜剧。《望江亭》全名《望江亭中秋切》中谭记儿面临杨衙内企图杀害他丈夫,强娶她为妾的险境,机智地利用酒色将他愚弄,使他沦为阶下囚。这两种剧本都把恶势力放在被愚弄的地位上,在这里,为社会道德所不赞同的色相欺骗,成为代表正义一方的必要和合理的手段,这反映出市民社会的道德观念,剧情因此而活跃。15第三节关汉卿的戏剧艺术特色关汉卿之所以成为元杂剧的奠基人,写作年代早与作数量多还在其次,最为重要的是他充分妇挥了戏剧这一新兴文艺样式的长处:一、从题材的选择来说,关汉卿的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上,提出了社会正义这一人类生活中的严峻问题。二、戏剧结构方面,善于布置情节,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营造戏剧氛围,并使舞台演出富于动作性。三、塑造了大量人物形象。四、语言以本色当行。16第三章《西厢记》一、关于《西厢记》的作者及生平二、《西厢记》的故事渊源:1、最早可追溯到唐元稹的传奇《莺莺传》。2、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是《西厢记》直接的素材。3、王《西厢》删除了董《西厢》许多不必要的枝叶和臃肿部分,人物形象更为鲜明,加之语言极为优美,使得这一剧本成为精致的典范之作。17王实甫与《西厢记》三、《西厢记》本、折名(明清人依据传奇的体裁,替《西》每一折都安了题目。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1、惊艳2、借厢3、酬韵4、闹斋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1、寺警2、解围3、请宴4、赖婚5、听琴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1、传简2、闹简3、赖简4、望病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1、酬简2、拷红3、送别4、惊梦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1、捷报2、缄愁3、争婚4、锦还18第三章王实甫与《西厢记》四、人物形象分析:1、崔莺莺:是一位外表冷静、内心热烈,渴望爱情,追求幸福的封建判逆者形象。是一位不断在自我否定与自我肯定的矛盾斗争中走向自我超越的层递性性格典型。2、张生:是作者以喜剧手段塑造的青年叛逆者形象。他的性格是轻狂兼有诚实厚道,洒脱兼有迂腐可笑。他在《西厢记》中是矛盾的主动挑起者,表现出对爱情直率而强烈的追求。3、红娘:在剧中虽然只是一个婢女的身份,但她却是剧中最活跃最令人喜爱的人物。她机智聪明、善良泼辣,纯朴幽默。19第三章王实甫与《西厢记》五、关于《西厢记》大团圆结局的思考:1、是作者理想的体现,老百姓愿望的反映——愿普天下有情都成了眷属。2、是中国传统的中和美学思想的反映,强调对立面的均衡、统一与和谐。如李泽厚所讲:“中国人重视的是以理节情的平衡,郑玄《毛诗序》“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美学标准。3、“是一种闭了眼睛的补救,是对社会生活的浅层次观照”,中国文化历来缺乏正视现实的勇气。20第三章王实甫与《西厢记》六、《西厢记》的艺术特色:1、戏剧结构独具匠心。①人物性格与情节得到高度结合。②“主脑”立得巧而精。21第三章王实甫与《西厢记》2、《西厢记》的曲词特点剧中宾白基本上都是鲜活的口语,能够传达各个人物的性格和生动的神态。曲词明显偏向华美,形成诗剧风格,有许多诗词广泛融入唐诗宋词的语汇、意象,运用骈偶句式,以高度的语言技巧造成浓郁的抒情气氛。22第四章元代前期其它杂剧作品这一节我们了解六部杂剧作品:白扑的《墙头马上》、马致远的《汉宫秋》康进之的《李逵负荆》、纪君祥的《赵氏孤儿》、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和无名氏的《陈州粜米》。一、白朴的《墙头马上》是一部爱情喜剧。取材于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井底引银瓶》。在白居易诗中写了一个少女与情人私奔而最后遭遗弃的故事,其主题在诗的小序中明言为“止淫奔”,是为道德教化而作的。《墙》的主题与白居易原诗相背,是热情赞美男女间的自由结合,从“止淫奔”变成了“赞淫奔”。23第四章元代前期其它杂剧作品二、马致远,号东篱,取自“采菊东篱下”,以示效陶渊明之志,大都人。《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梦汉宫秋》是马致远杂剧中最著名的一种。敷演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是一出以假定历史为背景的宫廷爱情悲剧。评析:《汉》包含有一定的民族情绪,但由原著及马致远的人生志向可知,《汉》主要表现他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受,表现个人被命运所主宰为历史所颠簸这一内在情绪。《汉》是一末本戏。要求学生背诵[梅花酒]。24第四章元代前期其它杂剧作品三、元前期杂剧中出现过一大批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作品,至今存目的有30多种,完整传世的有6种。元代水浒戏中最著名的是康进之的《李逵负荆》,《李》与《水浒传》第73回的后半回大致相同。这也是现存元杂剧中唯一与《水》故事相符的一个剧本。这是一出用误会法构成的喜剧。这部戏直接影响了小说《水浒传》中李逵形象的塑造。25第四章元代前期其它杂剧作品四、纪君祥,大都人,生平不祥,《录鬼簿》录有6种剧目,保存下来的只有《赵氏孤儿》一种。《赵氏孤儿》是一部典型的忠奸斗争戏,但它又不只是停留在忠奸斗争的问题上,而是在揭示强烈的家族复仇意识的同时,强调了弱者对于残暴势力压迫的反抗。布置学生自读尚仲贤的《柳毅传书》、杨显之的《潇湘雨》、石君宝的《秋胡戏妻》。26第五章元后期杂剧作家作品元统一全国后,由于南方城市经济的固有优势,北方杂剧作家纷纷漫游或迁居南方,大致到大德末以后,杂剧创作活动中心逐渐由大都转移到杭州,由此至元末是元杂剧的后期阶段。一、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人(山西临汾),生卒不详。《录鬼簿》“以儒补杭州路吏,为人方直,不妄与人交,名香天下,声振闺阁,伶伦辈称为郑老先生者,皆知为德辉也”。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把他与关、白、马并列称为元曲四大家。27第五章元后期杂剧作家作品《倩女离魂》全名《迷青琐倩女离魂》据唐人陈玄祜的传奇《离魂记》改编而成。《倩》不仅是一个富于浪漫色彩的爱情故事,而且从两方面写出了旧时代女子在礼教扼制下的精神生活。一方面,离魂代表了妇女们内在的欲望和情感的力量。另一方面,倩女的躯体辗转病床,苦苦呻吟——“一会家缥渺呵忘了魂灵,一会家混沌呵不知天地。”这一个倩女形象反映了妇女们在婚姻方面受抑制、受摧残而不能自由的可悲事实。。《倩女离魂》与《拜月亭》、《西厢记》、《墙头马上》并称为元杂剧四大爱情剧。28第五章元后期杂剧作家作品二、秦简夫,大都人,曾寄寓杭州,代表作为《东堂老劝破家子弟》,赞美了一个见财不昧,忠于友谊,诚恳可信的商人,形象。1、《东堂老》所写的浪子败家和悔悟的故事,包含着更具有真实性的商人道德。2、并通过东堂老之口道出了商人积聚财富的艰辛。[滚绣球]我可也问甚的是夜甚的是明,甚的是雨甚的是晴,我只去利名场往来奔竞,那里有一日安宁?投至得十年五载,我这般宽松的有,也是我万苦千辛积趱成,往事堪惊!3、此外,作品还否定了贫富穷通皆由天命的观念。29第六章南戏第一节南戏的兴起和发展一、南戏的产生南戏产生的年代历来众说纷纭1、明祝允明《猥谈》:“北宋宣和(1119-1125)之后,南渡(1127)之际”。2、徐渭《南词叙录》:“南戏始于南宋光宗朝”,(1190-1195)。3、刘埙的《水云村稿》:“南宋咸淳年间(1265),永嘉戏曲出,”在江西南丰一带也已经很流行。30第一节南戏的兴起和发展南戏是在温州一带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形成的,《南词叙录》说它“即村坊小曲而为之”,此外它还吸收了宋词的曲调、唐宋大曲、诸宫调等乐曲的成分,在表演形式上受到宋代官本杂剧的影响,二、南戏的发展元代:现在宋元南戏共二百多种,除大约六种出于宋代,其余均出于元代,可见元南戏还是颇为盛行的。到元末,《琵琶记》等剧本的出现,标志着南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并为明清传奇的兴起奠定了基础。31第一节南戏
本文标题:元代文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484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