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历史必修三总复习课件
历史(Ⅲ)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5)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6)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21)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22—24)5.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7—29)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11—15)7.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15、25、26)8.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7—19)中国史世界史•本模块的学习要点:共有8个专题1.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5)2.专题二: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20—24)3.专题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11—14)4.专题四:古今中外的科学技术(6、27、25、26)5.专题五: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7—10、28—29、17—19)整合:5个专题“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因此我们在进行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内容复习,要注意联系当时政治经济方面的阶段性特征知识。•学法指导•重点专题具体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提示】1.理清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的线索;结合当时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分析归纳其演进的历史阶段性特征。2.纵横联系比较:一是不同时期儒学思想的比较,二是与古希腊先哲思想、近代启蒙思想的比较。1、创立:2、继承:3、重创:4、主流:5、冲击:6、融合:7、理学:8、扬弃: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将奴隶制度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发展为“礼”,强调等级尊卑,致力于秩序重建。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荀子:礼法并施,王霸兼用,治国以礼教为主。秦朝,“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重创。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了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隋,三教合一;唐,三教并行。宋明时期,儒学在迎接佛教和道教挑战的同时,逐渐吸纳其思想,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春秋战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汉宋朝明朝明清之际儒学产生、发展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儒学发展到心学阶段挑战儒学正统的思想出现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知识体系构建】背景①“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1.社会:社会动荡、变革、转型,奴隶制逐渐崩溃,封建制逐步确立。诸侯争霸的政治局面和尚未建立统一的观念形态的思想局面,为诸子百家思想的传播提供了宽松良好的社会环境。2.经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崩溃,封建小农经济迅速发展;3.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宗法分封制原则遭到破坏(传统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各国变法图强;4.阶级:“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5.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即私学兴起;6.派别代表人物的开创性贡献。②汉代成为正统思想的背景:①西汉社会稳定,经济发展;②黄老之学的弊端:③新儒学的优势:④汉武帝的需求:⑤董仲舒的建议:背景③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1.儒学危机:传统儒学的不足和佛、道教的兴盛,使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迫使其自身进行调整与改造。2.儒、道、佛三教合一:3.儒学志士的思考和探索:背景1.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其发展;2.政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阶级矛盾尖锐;3.思想文化:思想文化专制:理学走向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摧残人的思想,进步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自由发展;4.阶级:工商业者阶层队伍壮大,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5.科技(外部):西学东渐,近代科技传入,使一些知识分子开阔了眼界;④明清时期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背景思想主张1.百家争鸣有哪些代表性学派和代表人物?概述他们的主要思想。2.董仲舒的新儒学内容有哪些?3.宋明理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4.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对儒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评价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有何重要意义?2.董仲舒新儒学有何作用?3.如何正确认识宋明理学的作用?4.如何正确认识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特点1.先秦儒家思想有何特点?天人合一、援仁入礼、民本思想、中庸之道、自强不息、内圣外王2.董仲舒的新儒学“新”在何处?(有何特点)3.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有何特点?(1)条件:①经济条件: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欧洲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发展迅速。②政治条件: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重农抑商,闭关自守,资产阶级力量尚未形成;欧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封建统治风雨飘摇,重商主义政策推行,资产阶级力量壮大。③思想文化条件:思想文化专制,程朱理学,八股取士,封建文化仍占统治地位;欧洲资产阶级文化勃兴,文艺复兴运动推陈出新,人文主义潮流深入人心。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VS欧洲启蒙思想(2)内容:①中国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抨击君主专制,提出“工商皆本”,提倡“经世致用”,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没有跳出明君贤臣的封建统治模式),未付诸实践。②欧洲启蒙运动批判天主教会,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为资本主义社会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政治方案并付诸实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VS欧洲启蒙思想(3)性质①中国:明清之际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从本质上仍属于传统儒②欧洲:启蒙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运动。(4)影响:①中国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封建专制统治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对辛亥革命有一定影响,但无法撼动封建统治的根基,也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②欧洲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并深刻的影响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引发社会巨变。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VS欧洲启蒙思想1、下列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④反对任何社会变革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孔子思想中“仁”的学说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其“仁”学的含义。“仁者爱人”从某一方面能够起到调节人与人关系的作用,又有以人为本,反对暴政的思想,既主张以礼治国,又要求统治者及时改良社会政治。因此要排除④。答案:C典型题例2、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汉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的局面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解析: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由于当时面临一系列问题,需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但西汉的“罢黜百家”并不是消灭各家,由此排除④。答案:D典型题例3、明清时期出现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家的根本原因是A、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B、封建专制的残酷压迫C、商品经济的发展D、接受了资本主义民主思想解析:首先,由于明清时期闭关锁国的政策,中国知识分子不可能接受资本主义民主思想,故排除D项,其余A、B、C三项皆是原因。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可排除A项;而B项并不是导致民主思想产生的必然结果;商品经济恰恰是民主思想产生最重要的社会基础,故C项符合题目要求。答案:C典型题例4、阅读下列材料: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伸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请回答:(1)在上文中,作者是怎样概括儒家学说的特征的?(2)这一特征对儒学的历史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简要分析其原因。典型题例解析:本题一方面要注意概括材料的基本要点,另一方面要结合时代背景去分析为什么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受到重视,而汉代以来却成为正统思想。答案:(1)特征:“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伸向未来……”。(2)影响:在当时成为“显学”,但迂阔难行,汉代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原因: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不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所以没有受到重视。在汉代经过改造的儒家思想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成为正统思想。典型题例5、明清之际,黄宗羲等进步思想家提出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后人对此有下列两种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这种思想是当时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思想领域中产生的新因素;第二种观点认为,这种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思想的继承。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解析:选择哪种观点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做到逻辑严密,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无论选择哪种观点,都宜从思想主张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和影响等方面去论证。典型题例答案:第一种观点:(1)提出一些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是前人未曾提出的,有民主色彩。(2)当时封建制度日趋腐朽,商品经济空前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这说明,历史发展已提出要求废除封建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课题,黄宗羲等人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3)这种思想影响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二种观点:(1)这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继承,并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2)是当时的黑暗统治激起了黄宗羲等人的不满和批判,这与以前的进步知识分子改造时弊的政治抱负是一致的,虽然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已产生,但影响十分有限。(3)这种思想是被后世加以发挥,也起过一定的影响,但决不能把它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典型题例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学术下移B.诸侯重用“士”C.社会变革D.井田制崩溃2、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A.阶级立场不同B.政治主张的分歧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D.社会性质的差异3、下面思想家中,提出与“民贵君轻”思想相近或相同的主张的有①孔子②孟子③荀子④董仲舒⑤黄宗羲A.①②③B.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③④4、.“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在于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5、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l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4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A.“非攻”、“尚贤”B.“制天命而用之”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以法为本6、在儒学发展过程中,主张“性善论”的思想家有①孔子②孟子③荀子④朱熹⑤王阳明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⑤D.②④⑤7、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孟子思想是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B.民为贵,君为轻C.制天命而用之D.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社会不公8、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董仲舒提出了A.“春秋大一统”思想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君权神授”“天人感应”D.“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9、无论“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本质都是A.为加强中央集权B.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C.为削弱地方势力提供理论依据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复习提示】1.本单元的主要线索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于古希腊的人文思想(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人文主义在起源、复兴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的演变是西方思想文化发展的主体内容。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是:人文主义在不同时期的的代表人物,主张及影响。2.归纳出欧洲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历史地位、作
本文标题:历史必修三总复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52037 .html